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顺宗纪》勘误三则《旧唐书》卷14《顺宗纪》在干支和记事上有多处差错,但标点本都未在校勘记中指明,列举如下。一、贞元二卜一年二月“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辛卯”为“辛亥”之误。《新唐书》卷7《顺宗纪》:贞元...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郝处俊传》刊误一则《旧唐书》卷84《郝处俊传》:“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侍郎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爵曾瓦山县公。……久之,召拜太子司议郎,五迁吏部侍郎。乾封二年,改为司列少常伯。”按:郝处俊任司列少常伯一事,《新唐书》卷115本...  相似文献   

4.
两《唐书》纠谬二则《旧唐书·元稹传》云:“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而《新唐书·元稹传》则云:“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两书相互矛盾。按:《全唐文》卷647,《元稹传》载...  相似文献   

5.
《资治通鉴》卷200显庆五年四月条载:“丙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载:“四月戊寅,车驾还东都”,与《资治通鉴》不合。查四月辛未朔,无“丙寅”,而有“戊寅(八日)”,“癸巳(二十三日)”。《册府元龟》卷113《帝王部·巡幸二》亦云:“四月戊寅,发并州;癸巳,至东都。”如此,则《资治通鉴》所载“丙寅”当为“戊寅”之误。《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三月条载:三月“丁巳(十六日),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案,《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载:“夏四月,案享明堂…  相似文献   

6.
两《唐书》订补二则《旧唐书》卷70《王王圭传》:“王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王圭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戌阵者各立一寺”。《新唐书·太宗本纪》作“润十二月癸丑”。案十二月丁卯朔,无“癸丑”,而润月有之,为润十二月十七日,《旧唐书·太宗本纪》误。《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贞观五年秋八月“戊申(二十一日),初令天下诏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则云:十二月“丁亥(二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案《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八月条载:“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在十二月…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李昭德传》云:“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按《旧唐书·武承嗣传》记此事在天授元年后、如意元年前,则为天授二年。《旧唐书·岑长倩传》亦载此事在天授二年。《通鉴》卷204更明确记载此事在天授二年九月。又《旧唐书.欧阳通传》云:“天授二年,封夏官尚书。二年,转司礼卿,判纳青事。为相月余,会凤阁舍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卷190上《杜审言传》载:“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按:“天官侍郎”乃武则天光宅元年九月以后由吏部侍郎所改,“乾封”是高宗年号,不当有此官。疑“乾封”为“登封”之讹。《旧唐书·苏味道传》云:“证圣元年,坐事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可知苏味道拜天官侍郎远在光宅元年以后。按苏味道“坐事”被贬的原因,《旧唐书》卷90《豆卢钦望传》有专门记载:“时李昭德亦为内史,执权用事,钦望与同时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全)等并委曲从之。证圣元年,昭德坐事左迁涪陵尉,则天以钦望等不能执政,……乃左迁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为鹿州刺史,陆元方……为绥州刺史,苏味道……为集州刺史。”上述诸人所贬,《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作”证圣元年春一月,戊子”。《新纪》及《新宰相表》均作“万岁登封元年正月戊子”。按则天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新旧唐书人名索引》第3册第1253页万回有两出,一万回之回作繁体,另一回字作简体。前者出自《旧唐书》,后者出自《新唐书》,明显是把繁简不同的回字视作两人。据《索引》,《旧唐书》卷95睿宗诸子传云:“惠庄太(扌为),子睿宗第二子也。本名成义,母柳氏,掖庭宫人。(扌为)之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此“回”作繁体。《新唐书》卷81睿宗诸子传:“惠庄太子(扌为),本名成义。初生,武后以母贱,欲不齿,以示浮屠万回,回诡曰:‘此西土树神,宜兄弟。”后喜,乃畜之。”此“回”作简体。两载同人同事,不应单独出条。关于“万回”的来历,《太平广记》卷92异僧类“万回”条记载:“万回师,阌乡  相似文献   

12.
两《唐书》订补三则《旧唐书》卷70《王传》:“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唐书》卷5《...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纠谬二则《旧唐书》卷190中《富嘉谟传》:"富嘉漠,雍州武功人也。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与新安吴少微友善,同官。"同书问卷《吴少微传》:"少微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嘉谟与少做在晋阳,魏郡谷倚为太原主簿,皆以文词著名,时人谓...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时文昌右相韦待价任安息道大总管以讨吐蕃,因军事不利、损兵折将而被流放绣州。此事见于唐代文献多处,《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纪》和《通鉴》卷204云永昌元年五月出兵,七月被贬;《新唐书》卷4《则天皇后纪》云垂拱三年十二月出兵,永昌元年七月被贬,《旧书》卷77《韦待价传》云垂拱三年出兵。两说孰是,考证如下:首先,据《旧传》载:韦待价出军到达了远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霍城县西北方紧靠原中苏边境一带的弓月,以古代的交通条件,两个月内就从洛阳到达那里是相当不易的。其次,《全唐文》有几篇文章,从…  相似文献   

15.
《宁夏通史·古代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222页载:“朵儿赤是西夏宁州人,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曾任中兴路管民官……”。徐安伦、杨旭东著《宁夏经济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94-95页也说:“朵儿赤是西夏宁州人,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查《元史》卷134《朵儿传》:“朵儿赤字道明,西夏宁州人。父斡扎箦,世掌其国史。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有旨副撒都忽为中兴路管民宫。国兵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满朝清。世祖即位,斡扎箦寝疾卒。遗奏因高智耀…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载:“(武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而王溥《唐会要》卷2《帝号下》载武宗:“元和九年甲午岁六月十一日生于东宫。”文下小注曰:“以其日为庆阳节。”因此,两书记载有歧异。而据武宗会昌年间居住在长安的日本僧人园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则有三处涉及武宗生日的记载。《行记》卷3:“(会昌元年)六月十一日,今上降诞日,於内里设斋。”“(会昌二年)六月十一日,上德阳日,大内降诞降斋。”同书卷4:“(会昌三年)十一日,今上德阳日,内里设斋,两街大德及道士御前论义。”唐代…  相似文献   

17.
1 《旧唐书》卷 1《高祖本纪》载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 ,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 ,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资治通鉴》卷 190武德七年二月条载 :二月“丁未 ,高丽王建武遣使来请班历。遣使册建武为辽东郡王 ;以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查武德七年正月壬申朔 ,故是月无“己酉”。二月丁未即二月七日 ,与《唐会要》卷 95所载略同。故当以《资治通鉴》所载为是。2 《旧唐书》卷 2《太宗本纪》载 :贞观二年“六月庚寅 ,皇子治生 ,宴五品以上 ,赐天下是日生者粟。”《新唐书》卷 2《太宗…  相似文献   

18.
《新唐书》卷 6 1《宰相表》载 :“长寿二年九月癸丑 (2 7日 ) ,文昌右丞韦巨源、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 ,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司宾卿豆卢钦望守内史。”《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通鉴》卷 2 0 5长寿二年条均系之于“九月辛丑” ,即九月十五日 ,恐《新唐书·宰相表》有误。《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 :长安四年正月“壬子 ,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书卷 6 1《宰相表》同。《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和《通鉴》卷 2 0 7则作以韦嗣立“同平章事”。查《唐大诏令集》卷 4 4有《…  相似文献   

19.
两《唐书》校误二则《旧唐书·韦凑传》云:“景龙二年,转太府少卿,又兼通事合人。”按“景龙”(各本均同)应为“景云”之误,中华书局本校勘记失校。以其前文有“凑,景龙中历迁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尝以公事他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即位,拜鸿护少卿,加银青光...  相似文献   

20.
两《唐书》辨误二则《新唐书》卷112《韩琬传》载景云初年韩琬奏章,云:“贞观、永徽之间,农不劝而耕者众,法施而犯者寡,……”赞美当时社会风气良好。此处“法”与“施”间脱“不”字,否则就与上文意思不相符合。按《全唐文》卷304载其《上睿宗论时政疏》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