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是不成像的。但笔者在一次用蜡烛为发光物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当蜡烛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较清晰的像。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原来如此:由光学的理论知识知,“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聚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知,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的作用后为平行光,因而,焦点处的物体是不成像的。但实验中为什么出现成像的情况呢?仔细观察所成的像发现,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完整的烛像,而是由两个重叠的不完整烛像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代》2012,(Z1):2+1
这是真的吗?□真□假千古奇冤窃蛋龙8000万年前,一只约2米长,大小像鸵鸟的长尾巴恐龙偷偷靠近一只恐龙蛋,这时,灾难降临了……许多许多年后,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戈壁上发现了这只倒霉恐龙的化石,恐龙骨架正趴在一窝龙蛋上。他觉得这条龙正在偷蛋,就给它起了个不太好听的名字——窃蛋龙。人们猜测它是这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现在的青少年握笔姿势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笔杆写字了,而是用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上,几乎是握着笔杆写字。多年来基础教育忽视了这一小小习惯的管理。负责任地讲,现在85%以上的中小学生握笔姿势都不正确。  相似文献   

4.
75枝恐龙足迹化石不久前在河北省滦平县境内被发现。经中日两国科学家现场鉴定,这些恐龙足迹化石距今已有1.3亿余年,分食肉恐龙和食植恐龙两种。其中禽龙足迹为亚洲首次发现。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是在滦平县平坊乡的一块200平方米的岩石上发现的。参加实地考察鉴定...  相似文献   

5.
龙骨     
……它的品质很独特,不像牡丹富丽妖娆,不像水仙清丽脱俗,不像康乃馨淡雅温馨,也不像秋菊迎霜傲放。它的主干笔直地挺立,暗绿的茎很粗壮,犹如传说中“龙”的骨架,从主干分出,坚挺地向上生长。茎上有许多墨绿的斑点,像“龙”的肌肤。它的外表极朴素,谈不上美丽,没有一丝“傲气”,但铮铮傲骨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龙骨@李一鸣$鹤岗市公园小学六(1)班!学生  相似文献   

6.
龙的眼泪     
滨田广介 《良师》2011,(10):8-10
在南方,有一个国家。人们传说,很早以前,在这个国家的一座大山里住着一条大龙。这条龙平时藏在什么地方,人们是不容易发现的。但是,据说,确实有人见过这条龙。那龙眼睛炯炯放光,嘴一直咧到耳朵。从嘴里吐出来像火一样鲜红的东西,可能是舌头,再不就是龙呼出的气。有时候,龙发出一阵阵吼叫声,像是在老远的地方打雷似的。  相似文献   

7.
六岁巅峰     
巩高峰 《大学生》2013,(9):72-72
正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如果没有想象力,就像一个没有双腿的人去参加赛跑。我知道这个比喻有点拙劣,可是在想象力这个项目上,我早在六岁那年就达到了人生中的巅峰。如今已经没人能证明我这个说法,除了那只兔子。六岁那年第一次看到它时,我正百无聊赖地在田间的小路上闲逛,一边啃着拇指。右手的拇指一直是我的美味。那只兔子看起来不像野兔,野兔没那么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摩了香港陈溢小学龙瑞莲老师执教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多数听课者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普通,没有出奇之处。但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这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中,有一种别样的境界。涌动在课堂上的是人文关怀,是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龙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体贴和关爱学生,她把爱融入在具体的、不刻意的行动中。在龙老师的课堂上,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色位置,二是课堂激励。…  相似文献   

9.
坟场中的州化石 最早的腔骨龙骨骼化石于1 881年由美国业余化石搜集者戴维·鲍德温发现,直到1889年,这一物种才由古生物学者爱德华·德林克·科普正式命名为腔骨龙,意思是骨头中空的恐龙. 194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幽灵牧场发现了一个大型的腔骨龙坟场,出土了约1000件腔骨龙标本,其中包括不少保存完整的标本.随后,又有更多的骨骼标本在附近出土,还包括成年龙及幼龙.腔骨龙成了人类最了解的三叠世恐龙之一. 轻盈猎手 腔骨龙的头部长而狭窄,颈部呈S形,在颅骨的长鼻末端有着大孔,有助于减轻颅骨的重量.它们拥有标准捕猎型恐龙的牙齿——像剑一样并向后弯,前后边缘都有着细小的锯齿,牙根插入颌骨的窝里,而且在一生中会不断生长替换.它们的躯体与大部分的兽脚类一致,但肩带出现了已知最早的叉骨*.最特别的是,腔骨龙的尾部形成半梗直的结构,好像是为了制止尾巴上下摆动.由此,科学家推测,当腔骨龙快速奔跑时,其左右摆动的尾巴发挥着舵或平衡身体重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越来越普及,发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传达信息、传递情谊的重要手段。短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拇指艺术”。之所以称之为“拇指艺术”,一方面是指发送短信主要靠拇指摁键,另一方面是指短信像传说中的“拇指姑娘”一样小巧可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正>西方"龙"并非都是邪恶的段宝林撰文《英国寻龙记》说,怀着对西方龙的兴趣,2014年6月中下旬,他到英国调查了20天,收获很大,基本上否定了以前的认识,弄清了英国龙的真相,有许多新的发现。西方"龙"的形象与中国龙确实不同,西方龙的身体不是像蛇一样长的,而是像虎豹、狮子等等野兽一样,身体是短的。其次,西方龙是长有翅膀的。中华龙则虽然能飞上天,却是没  相似文献   

12.
“五龙”盛开职教花──栾川县职业中专、第二职业高中办学特色简介喜水相传,栾川合峪有个五龙潭,五龙潭里有五条龙。一天,这五龙遵玉皇大帝之诏,同时升空,在此幻化出了一座造型独特的五龙山。有关五龙山的传说虽已十分久远,但它远不像坐落在它脚下的栾川县职业中专...  相似文献   

13.
科学沙龙     
中国科学家发现霸王龙祖先帝龙长有羽毛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陆家屯的义县层发现了距今1.39到1.28亿年早白垩世的早期霸王龙类骨骼化石,该种恐龙尚是首次发现,是一个新的物种。化石的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徐星研究员等人在10月7号出版的《自然》中,对这只霸王龙类进行了描述。该新属新种保存极好,头骨基本是完整的,这是极为难得的,因为恐龙的头骨骨骼相当薄,难以完整的保存。古生物学家在帝龙的下颌和尾巴尖端周边还发现有纤维构造物,其尾骨化石上的羽毛长约2厘米,并且向30到40度的方向展开,研究人员推测它可能存在羽毛,并起…  相似文献   

14.
“龙舌兰”的故事龙古兰是一种植物。美国一位科学家偶尔对这种植物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将传感器装在龙舌兰上,同时在龙古兰旁放两棵蔬菜,这位科学家让他的5位学生中的一位“杀死”蔬菜,然后再与其他4名学生一起列队从龙舌兰跟前走过。科学家发现,当那位杀死蔬菜的学...  相似文献   

15.
禽龙     
陈一家 《红领巾》2014,(1):40-41
正为什么要先从禽龙开始呢?因为,它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恐龙之一呀。龙龙档(dang)案(an)姓名:禽龙生活在: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身高和身长:请看图1食物:植物化石分布:主要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也有少量(liang)特色:拇(mu)指,看看图2就明白亲戚:鸭嘴龙,喏,请看图3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现在的青少年握笔姿势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笔杆写字了,而是用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上,几乎是握着笔杆写字。多年来基础教育忽视了这一小小习惯的管理。负责任地讲,现在85%以上的中小学生握笔姿势都不正确。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五《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验纯是关系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编者特地在前言中给予了提示,并把方法又重新进行了强调:“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图1、2)。操作时,却往往一直发生爆鸣声,表示制取氢气不纯,影响了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上述后果呢?我们通过与学生共同操作、讨论、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诱发因素。①操作方式:拇指在下堵住管口,必然四指在上握住试管,这就需将手腕始终反转,这种不自然的动作,很容易使试管…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呈现寒假里一天,在大学刚读了一个学期的学生龙(化名)到家的第二天即来学校看我,一见面就兴奋地说:"老师,我想死您了!"便与我热烈相拥。面对眼前这个充满阳光、衣着得体的龙,我想,一年半前,我是不可能想到他可以变成这个样子的。(一)"我是差生我怕谁"的无奈龙这样描述他一年半前的心态:我是一名差生,一名地地道道的差生。我是谁?我叫"龙"!爸妈说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像龙一样,一飞冲天,将来能有出息。  相似文献   

19.
我们走进了彩色灯光照射的临溪洞。那溶石,有的像水牛侧卧,有的像仙女撒花,还有的像凶猛的老虎张牙舞爪……真是怪石嶙峋(línxún),形态万千。我们沿着狭窄的石径边走边看,忽然,我惊喜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瞧,这是‘龙宫’。”他们点点头。只见两根巨大的玉柱顶天立地,圆柱上盘着无数条龙。我抬头仔细观看,有的张牙舞爪,有的相互缠绕,有的遥遥相望,真像一条条活的龙。再往中间崖顶上一瞧,一个头 …  相似文献   

20.
配合苏教版教材第六册《恐龙》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早在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1822年)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gé)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hái)”。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后来,在把翼龙的化石与蜥蜴(xīyì)进行了对比后,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那是一种类似于蜥蜴、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