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九一五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煜瀛等人在法国组织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为赴法青年创造了学习条件,提供了经济准备,为推动与发展旅欧勤工俭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与研究这一运动,在此,我们把市档案馆所藏《留法勤工俭学会说明书》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赴法勤工俭学是民国时期留学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女子参加赴法勤工俭学更是打破了多项限制,成为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华章。  相似文献   

3.
“巴黎的浪漫,不在于大街上有多少亲密的恋人,而在于它曾经见证过多少浪漫的故事。”曾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法国办事处和法国旅游局驻中国办事处先后服务达10多年之久的段正湘先生这样诠释巴黎的浪漫。弥漫在巴黎上空的浪漫中,有一份是属于中国人的。准确地说,是属于1919年到1923年在巴黎及周边地区生活过的一群中国人,这群人用少年志气、青春热血,挥洒出一份别样的、不可复制的红色浪漫。他们当时的身份,是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使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蔡和森是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践行者,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取"直接行动"的革命斗争方式,参与领导了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借款的"拒款运动"、争回里昂中法大学三次斗争,捍卫留法勤工俭学生权益,保护中国国家利益,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参与领导三次斗争过程中,蔡和森坚定了信仰,确立了世界观,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5.
蒋圣培 《档案时空》2007,(11):10-11
上个世纪初叶,在中国大地上,一批有志青年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新思想,新技术,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湖南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小脚老太带着儿子女儿出国赴法,她就是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思潮激荡全国,改造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富有彻底革命精神“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同志,为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于1919年至1920年到上海进行革命活动。他,为了组织与支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黄浦江畔送别一批勤工俭学的青年去欧洲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  相似文献   

8.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工作经历,是他一生中紧要的一步,因为在这期间他接触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和阅读的一些书,为他以后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他以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重要基础. 初入北大红楼,在书山报海中解彷徨苦闷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成立不久,部分会员积极响应蔡元培、吴玉章在北京发出的号召,怀揣着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梦想开始准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了筹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相关事宜,这年8月19日,时年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0.
<正>1927年,在孙中山“三大政策”指导下的大革命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中国共产党及陕西省政府支持协助下,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院,在国立西北大学原校址改制创立了西安中山学院,后称西安中山大学。邓小平(邓希贤)同志赴法勤工俭学后,又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与冯玉祥之女冯弗能为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