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2.
"天中"与"天中文化"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珍 《天中学刊》2006,21(1):120-123
古时的“天中”大地相当广阔,绝不仅仅局限于今天的驻马店市,“天中”之名由来已久。“天中文化”具有中(过渡性)、正(正统性)、全(折射性)的特点。天中文化无论是天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曾以其独特的魅力名扬中外,影响深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语·阳货》载孔子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亩哉?”对此句中“天”的解释有两种:一为自然之天,一为有主宰意志之天。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孔子所说“天何言哉”之“天”指的是有主宰意志之天,其根据是“说不言就证明他能言而不言”。本文认为,冯先生的证明方法是不可靠的。而且,在先秦人的思想观念中,无论是自然的天,还是有主宰意志的天,都不存在“能言”的问题。“天何言哉”只是表明天“不言”这一事实,并没有天“能言而不言”之意。  相似文献   

4.
说"天"     
语言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考察某个文字形式与意义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往往可以窥视出其所系文化观念形态体系的内核,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古文献中“天”字的用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天”字意义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为核心的一系列词语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西北职教》2005,(3):5-5
5月22日,为期3天的东西部地区中职合作办学宁夏洽谈会圆满落幕,来自福建、山东、河北、浙江、天津、北京等6个省市的95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与宁夏的3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以“交流、合作、互动、发展”为主题,取得了积极的洽谈成果,签订了147个校次的合作办学协议,联合招生计划达8000余人,涉及67个专业.有力地促进了东西部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科学性是一切学科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论证的严密性是一切科学作、教材的必要条件:一本自相矛盾的教材,会使师生无所适从,黄伯荣、寥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树(增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就存在这种缺陷:例如在讲“量词”时,关于“一年、两月、三天”中的“年、月、天”的词性问题,否认了它们是量词c  相似文献   

7.
前期儒家可区分为“原儒”、“汉儒”两个阶段。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儒将史前、史初时期的原始自律精神扩展至与人以及人的活动相关的各个领域,主张由“人”向宗教和宗法之“天”的皈依,于是在确定主体性的同时便消解了主体性;其大力提倡的“自律”最终也就不可避免地转向为“律人”或日“它律”。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更强调“以天为律”、“天主人从”;由此,不仅巩固了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既有倾向,而且促成了儒学和神学的进一步结合。作为其直接的结果,是神学的儒学化和儒学的神学化。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进一步颠覆了中国文化深层意识结构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消解了原始宗教和原儒文化中原本就已经很脆弱的人本意识和主体精神,使中国文化它律性的自律传统进一步得到肯定乃至强化;而起源于原始宗教、滥觞于原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自此亦成为封建社会中长期具有支配性地位的主体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墨子》中的《天志》和《明鬼》篇,是墨学中颇有争议的篇章,学者多把这两篇章看做是墨学落后保守的代表,甚至是墨学由显学到绝学的学理原因。但如果从积极角度看,《天志》和《明鬼》篇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也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研究》2008,(3):F0004-F0004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是江宁区一所高标准、高起点新建的高级中学。创建以来,学校坚持“有爱才有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尚朴、励志、慎思、笃行”为校风,推行“校风育人”、“文化育人”的管理模式。办学效益不断攀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在区军训汇操比赛中首次亮相即摘得三个比赛项目中的两项冠军;在省、市青年优质课评比中各有1人晋级;在国家和省、市论文评比中有26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省、市作文大赛中,有29人分获一、二等奖。学校于2007年底创建为省二星级高中,并将于2008年底创建为省三星级高中。天印人在周飞虎校长带领下正发扬“吃苦耐劳、奋勇拼搏、敢于争先”的天印精神,为把学校打造成区内一流、全市知名的重点中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是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路。日本公立基础教育中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借鉴经验,建立起我国中小学教师三种互动模式:区域、城乡流动模式;毕业生流动模式;东西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7月22日,我院与10所中西部高职院校签署协议,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我院向来重视与西部院校的对口合作,为进一步增强东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力度,学院经过认真研究,牵头组织与10所中西部高职院校签署对口合作协议,将东西部院校间的“对口支援”转为“对口合作”,改变了过去一对一的单一交流。这次搭建东西部多所院校间交流合作平台,可以彼此学习各院校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2.
赵国九门与北九门,是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的两个地名,赵国三孔币中也有关于北九门的记载,关于这两个地名,前人或认为是同一地,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九门在今河北新河九门村,而北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本文对前人说法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提出九门、北九门为两地,九门在河北藁城西北,北九门在今河北蔚县.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浙江、上海考察时说.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不仅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想三天”对于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谋划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为进行人类化和学深层结构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认为,探究中国化精神内核,审察神话原型“天”的隐喻意义,至为重要。在此。力图追根溯源。透析远古神话中“天”的概念及其天人关系,提出对中国化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5.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30-31,69
在大型工具书中,常用“门槛”来解释在古代被训释为“门限”的单音词。纵观前人训诂,“门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位于门中、门下的用来固定门扇的竖木、横木;狭义的用法同今“门槛”。  相似文献   

16.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先秦儒家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天”的涵义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对“天”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经历了一个由非完全哲学意义向完全哲学意义转变的过程,我们在对“天”的哲学化过程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也就其社会历史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历史语料中考察了时间词“今月”的出现情况,认为最早出现于汉代,并且初步分析了“本月”代替“今月”的原因。此外,现代汉语中“这个月”与古代汉语“今月”相对应,但“今年”“今日”却没有“这个年”“这个日”的对应说法。笔者从该现象出发详细比较了“年、月、日”的不同用法,认为因三者具有不同的词性,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为主线,分析“天人合一”中之“天”的内在意蕴;以印度历史的经典文献为依据,分析“梵我一如”中之“梵”的内在意蕴,进而比较“天人合一”之“天”与“梵我一如”之“梵”两者之间内蕴的异同。“天”与“梵”在至上神灵、祭祀、万物规律、存在状态、统治权力、道德义务、审美精神解脱等维度具有相同的意蕴,但由于中印文化的根本差异,“梵”较之“天”有更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0.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景状物部分,即对天姥的传闻、体貌、秀色的大肆描绘,奇诡雄伟,瑰丽迷幻,浑如神话中那座昆仑!那么浙江新昌境内的此山究竟“生”得啥模啥样?四百多年前明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作家王思任做了一番踏勘,写下一篇名叫《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