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作家—记者     
今年(指1958年——译者)是鲍·波列沃依五十寿辰。在庆祝晚会上大家讲了他许多美好而热情的话。谈谈他是轻松愉快的,因为他是我们最爱戴的作家和记者之一。作家们说,他是我们的;记者们也说,他是我们的。他到底是誰的呢? 波列沃依享有盛誉。他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如何衡量声誉呢?这既不能用公斤来衡量,也不能用公里  相似文献   

2.
李鸿玮的水墨世界,构图简单,颇有意境,颜色极简,但墨气喷张,让人们似乎听到、看到风雨之声。他把解读的视角和方式完完全全用在了作画上,所以,业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画画。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感到平静、畅快、祥和、快意。他说这话时颇为认真,那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在天山南北,在新疆大地,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记者。他那一篇一篇富有特色和充满新意的报道,通过电波,在天山南北回响,激荡着人们的胸怀。听众称赞他是“维吾尔族人民的好儿子”,“农牧民们贴心人”。以至于外国朋友读了他那些反映新疆经济的报道,也是称赞不已。一位巴基斯坦的客商到乌鲁木齐洽谈合作项目,也非要见阿不力孜一面,以表达对他的钦佩之意。 阿不力孜出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户普通农家。种过地,放过羊。1977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刚到电台时,维吾尔语采编组才成立两年。组里除了三名“老广播”外,就是他们刚来的新手。这时电台在和田专区建立了记者站,需要驻站记者。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阿不力孜自告奋勇报名去驻站。他下站后,面对一摞摞的材料兴奋不已,编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42-43
2008年5月18日——当死神在灾区肆虐时,他(她)出生了。  相似文献   

5.
赵云发的电话最近热得烫手。全世界投向三峡的目光,刹那间都投射在他身上。他是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副总工程师,关于三峡调度的权威发言人。  相似文献   

6.
1988年6月14日与巴赞的会见,只不过是我长期对他的关注与研究,评论与介绍的终结,是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三天后,我与索莱尔斯的会见,虽然不是我关注与认识他的起点,但确是我认真研究他,评论他与介绍他的开端。在此之前,从书刊的评论与介绍中,我对他只略知一些皮毛:在文坛很活跃;办过刊物;写过小说;作品也发表了不少,其中有一本《女人们》的长篇小说特别走红;相当“现代派”,曾经算得上是“新小说”中的一员;还与中国颇有些关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9日,担任国企掌门30余年的沈海祥,在退休之后选择了到柯达这样一家正处于历史性转型变革中的国际化公司迎接新的挑战。以柯达GCG大中华区主席兼执行总裁身份亮相发布会后,他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众多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对这位印刷界泰斗级人物加盟柯达GCG给予重点关注。转眼间,一年时间就要过去了,柯达GCG大中华区在沈海祥先生的领导下取得了哪些进展,近日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9.
毕利·格雷厄姆作为牧师,工作地点却不在教堂,而是长期在白宫总统办公室里。他是专职为总统及其家人服务的。从杜鲁门总统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毕利得到了十一位总统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他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宗教事务最高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10.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旗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山西日报社编委翁小绵同志从省城太原来到太岳山下的沁源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挂职锻炼两年。在他即将离开之际,老区沁源的干部、群众围坐在他的办公室真情挽留,有的还直接找到在省城工作的沁源籍老干部们,要求不要让他走,希望他能再留几年。他,一个普普通通的挂职干部,为什么让人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一翁小绵上任伊始,即分管宣传系统。他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沁源一中的问题。这所学校是县里唯一的一所有高中的中学。但近几年来由于管理涣散,教师情绪低落,导致教学质量连年下降,1991年全校300多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的成绩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各界对  相似文献   

12.
蒋玉  苏波 《兰台世界》2014,(5):46-47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非常出色的建筑,他的设计者刘秉忠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建筑设计师。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刘秉忠生平简要、刘秉忠与元朝和元大都,期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写.编》2006,(6):6-6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旋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一生与北大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大图书馆是他传播马列主义的主要阵地,也是他开创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摇篮,他提出的先进的办馆思想和方略为开创图书馆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图书馆事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此美国图书馆学会所编《世界图书馆情报百科全书》将李大钊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知道,在战地采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要比在和平环境中采访高10倍。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有一些战地记者是不会死的。他们身经百战,世界上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历尽炮火硝烟和枪林弹雨,却能始终安然无恙。 所以,当突然得知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以身殉职的消息时,我是那样的吃惊,犹如听到晴天霹雳。 肖克死了,死在战乱的塞拉利昂,死在前去战区采访的途中,死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当战地记者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大概是死得其所了。  相似文献   

16.
他很崇拜鲁迅,能把鲁迅的许多杂文倒背如流。仅去年一年,他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二百二十多篇言论文章,其中《人民日报》就有十三篇。他——就是今年二十六岁的薛弢,笔名辛酉、草山。薛弢很质朴。谈吐中洋溢着一种平和的热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30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各行各业近3000人受到国务院表彰。在这3000人当中,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名字——朱昌都。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对他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朱昌都是新华社国际部一名基层干部,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写作上的“少—多—少”,有哪位先贤提过,我不知道。我正式听到这个说法,是前不久从我的老同事——八十多岁的张黎至同志那儿听来的。 张黎至同志在30年代便参加了新闻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的经验。他写文章,在文字上非常讲究,因而他写出的文章干净而漂亮。1980年北京晚报复刊时,他已过了退休年龄,但王纪刚、顾行等当时晚报的领导仍然把他请了回来,让他带年轻的同志。后来,他还到文艺副刊部编《百家言》栏目。他退休后,每次回报社办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月,在世界经济导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华民族最紧要的还是“球籍”问题》文章,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经济理论界、新闻界人士的关注,从此在导报版面上,期期都有“球籍”问题的讨论,成了中外读者、报刊热门的话题。至今为止,共收到读者来信、来稿500篇以上,编发了球籍专版30—40版。而撰写此文、编辑“球籍”讨论专版的却是位从事新闻工作还不到四年的陆一,他是世界经济导报要闻部副主任、科技版编辑。用他的话来说,是位未学过新闻、经济的经济记者、编辑。无论从新闻或经济角度来说,都是门外汉,他原是团的干部,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夜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20.
彭翼仲是中国新闻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报人。他的一生事迹,和他的办报活动,都颇具戏剧性。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的办报活动很有特色。不仅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新闻界和他的受众中起过重大影响,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