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记者摇篮》2005,(9):46-47
作者送来两篇稿子,一篇“大”的。一篇“小”的,编者留下了这篇“小”的,“忍痛”把那篇“大”的退了回去——提了修改意见,请作者重新写来。很显然,编者退稿之所以“忍痛”,是深感作者为了那篇洋洋几千字的“大”稿肯定费了不少心血——为作者的“吃力”而“痛”。但在编者看来,写这样的“大”稿虽“吃力”却“不讨好”,原因是编者认为它有些“言之无物”。相比之下,这篇《提倡写“羊尾巴”新闻》的“一得”,却很新颖实在,绝无“无病呻吟”之嫌,读来有些味道。由此看来,写论文虽不是“纪实”,但要求文章“实在”却是“通例”。我们在本刊改版时特意设了一个“编采一得”的栏目。就是想让编辑记者把在新闻实践中的“一得”记下来,从实践的“一得”中悟出“多得”来。  相似文献   

2.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3.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否?”这已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了。  相似文献   

4.
藏书发展模式的选择:拥有还是存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探讨了“拥有”与“存取”问题的由来,论述了“存取”不能取代“拥有”的理由,认为图书馆在制定藏书发展政策时,应该根据各自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资料类型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处理好“拥有”与“存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新闻记者的“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这些报道将体育或当成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战争,或当成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捕杀,字里行间充斥的只是一股血腥味。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在这类新闻中也都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枪手”、“射手”,甚至“杀手”;整个队则成了“战车”、“战船”、“战舰”,或者以教练姓氏的第一个字打头,成了“马家军”、“戚家军”、“霍家军”、“米家军”、“…  相似文献   

6.
韩鸿 《新闻界》2005,(1):37-38,40
2004年,“变脸”、“洗牌”、“推销”、“整合”成为省级卫视频频出镜的关键词,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纷纷在各地游走,举办各种各样的“推介会”“研讨会”,掀起了省级卫视新一轮的“定位”大潮。东方卫视“新闻立台”,湖南卫视则“娱乐中国”,安徽卫视继续“剧行天下”,以各自的特色来抗衡央视的垄断。在西部地区,贵州电视台继续向“西部黄金卫视”挺进,  相似文献   

7.
全国性的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三年,可以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识,却还存在不少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此,有必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辨,使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理论思维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以此指导和研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成绩。误区之一:认为“扫黄”“打非”工作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被本届政府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既是“三农”发展的幸事,也是中国东西部经济实现平衡发展的幸事,还是中国传媒市场拓展的幸事。“三农问题”在西部最为突出,如果西部“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突破点,那么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战略中,我国传媒业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批评了新闻界的不良文风:“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句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总书记的批评尖锐明快,揭示了新闻不良文风“假”、“空”、“平”的三个特征。 与“假”、“空”、“平”的不良文风截然不同的是,被誉为“中国新闻银河中一颗闪亮明星”的焦点访谈节目以“真”、“实”、“美”的文风受到观众喜爱,成为吸引了亿万人目光的永恒“焦点”。“访谈”的文风特色在其标题中就得到了鲜明体现,对其…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视剧,仅看一节,就发现字幕打错了四处:“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计”用成“际”;“抢修在即”中的“即”用成“急”;“即兴演讲”中的“即”用成“激”;“分赃”中的“赃”用成“脏”。这就如同佳肴里掉进了几只苍蝇,令人大倒胃口。这些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误导性很强。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很容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那些正在求知的中小学生接受性强、明辨是非能力弱,一旦接受,易导致以讹传讹。近年来,文化部门在纠正文字差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繁简字体不分的现象少了,杂用外文的广告少了,不合语…  相似文献   

11.
在报社编辑部组稿、编稿、值班,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地方的现象,与同行交流后,才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为:第一是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深度报道少。工作性的稿子突出表现在年初,比如“经济建设开门红”,“国企改革早准备”,“农村工作早安排”,“计划生育早计划”,“下岗职工早培训”等等。而总结性的稿子则突出表现在年中和年终,如“税收任务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农业生产丰收在望”,“经济建设花繁果硕”,“招商引资硕…  相似文献   

12.
来自己的辖区“捉老鼠”;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大行其道的今天,他却主动“挤水分”,声称“宁当实事求是的倒数第一,不当弄虚作假的名列前茅”……他就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其率先垂范的气魄、务实亲民的形象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也成了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但依然有人认为,吕日周是在“作秀”,在“谋求政治资本”。(据2002年10月9日、16日《中国青年报》和2002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吕日周到底是在“做事”,还是在“作秀”?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笔者看来,“…  相似文献   

13.
象.像.相“象”和“像”这一对同音词,在报刊上一直用得比较混乱,这和词典有关系。过去在词典上就没有把这两个词的分工解释清楚,而且提出在不少情况下可以通用。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象”和“像”作了明确分工,而且取消了通用的提法,我们应以此为准。“象”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形状,样子,如景气、气象、天象、印象、万象更新;二是表示仿效、摹拟,如免去克协“克休”他采W龟”.宜地一船就不用“窑”了。“象”的义项比过去减少了。“像”的义项比过去增多了,共有五个义项。一是表示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  相似文献   

14.
近日,翻看在江苏地区发行量颇大的一家晚报时,却着实被该报文摘版给“噎”了好一阵。这家晚报文摘版搞了一点小“创新”:简要文摘的署名均为原载报刊的两个字的简称,如“中教”“光明”“北晚”等。然而,这样署名简要是简要多了,却让读者难以明白。如果说“光明”“北晚”还好推测的话,那么诸如“人海”“南早”“都讯”的简称则就让人纳闷。一些简称即使“还原”,也难以“定位”,如“新晚”,既可以理解为《新民晚报》,也可理解为《新晚报》。至于“经参”和“经考’,究竟是不是同指《经济参考报》就更不得而知了。笔者因工作之…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媒体纷纷掀起改革浪潮,在争夺“眼球经济”的大战中,众媒体使尽浑身解数,尽量让自己的“蛋糕”做大。市面上的报纸比以前洋气了,视觉冲击力强了,好看了。然而,仔细翻阅报纸,新闻信息中的一些词语,却总是重复出现,生旧老套,没有突破,看后令人沉闷,没有活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吸引受众心理的效果。 新闻是要告诉读者事物最新特征、个性,如果只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语言来对付,则会适得其反。如“在……的领导下”、“获得了成功”、“……亲自参加”、“……的大好形势”、“受到好评”、“不是雷锋胜似雷锋”等,这些语…  相似文献   

16.
王俊玮 《当代传播》2006,(6):101-102
“小”和“大”,似乎是对立的,但是温州宣传系统却在“小”和“大”中看到了辩证法,从“小”人物中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亮”红灯     
“这稿子不能发!”小李写了篇关干制配连举行“党在我心中”庆“七一”文艺晚会的稿子。不曾想,在发稿时碰上了部长姚明林亮出的“红灯”:“这稿不能发!”原来,小李认为“七一”、“八一”之类的应景稿,等过后再写,十有八九是马后炮,只有提前写,待稿子寄到报社,正好编辑部需要这类稿子。于是,“六一”才过不几天,“七一”的稿子他就写出来了。姚部长像是瞧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样写稿不好,稿子见了报,官兵有意见。你看这样写行不行?”最后,姚部长帮他定了一篇言论稿。“这假不能批”小于写稿写了半年多,稿子寄走近百篇,…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7,(9):21-23
主持人:媒体让杨丽娟“火”了,同时也惹“火”上身。当受众从对杨丽娟一家人疯狂的“追星经历”的指责中清醒过来,看到其背后的病态和心理缺陷之后,更多批判和谴责的目光投向了媒体的所作所为。的确,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媒体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有些过火一一本来应该是“记录者”,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了“参与者”,有时甚至是“策划者”。  相似文献   

20.
“珠江模式”论白谦诚一、“珠江模式”的提出1987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开播一周年之际,举办了一个“广播理论研讨会”。笔者在这次研讨会的发言中,提出了“珠江模式”的概念。会后,笔者将发言整理成一篇短文,题为《“珠江模式”管窥》,发表在198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