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中宗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反映在五王被贬、太子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及上官婉儿政治立场转换等诸多方面。神龙政变的遗留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宗朝的政局,甚至对睿宗朝政局仍有影响,直到玄宗即位,权力归一,唐朝中央统治集团的斗争才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隆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擅长八分书,多才多艺.垂拱三年(687)封楚王.长寿二年(693)改封临淄郡王.武周长安(701~704)中历官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705)迁卫尉少卿.景龙二年(708)兼潞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四年入朝,遂留京师.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后,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朝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景龙四年六月中宗去世,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相似文献   

3.
太平公主一系在睿宗朝势力达到顶峰,利用朝政斗争削弱玄宗势力,双方斗争不断激化,于先天二年七月的先天政变,最终以太平公主势力被清除告终。本文试探讨睿宗朝至先天政变双方的政治格局,分析双方的斗争过程,得出造成太平公主一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人不当、操之过急、自身正统性等都是其失败的原因,但关键原因在于对兵力的掌控不足,造成了太平公主一系最终的失败。另外,政变中不同人物的结局也各不相同,其中家族出身是影响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进士。武后时,他累迁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中宗复位后,他以媚附张易之,被流放欢州(今越南中部河静一带),神龙中召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卒于玄宗开元初。他在诗歌上和宋之问齐名,属宫廷诗人,多应制之作,有集十卷,《全唐诗》录三卷。他们是初唐诗坛上的重要诗人,时称“沈宋”,在总结六期以来诗律的成就、促使五七言律诗形式的成熟方面,有所贡献。大足元年(公元七○一年),沈佺期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去世后,“武周革命”所形成的武氏集团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通过景龙元年至开元元年间,武氏集团在太子重俊政变、李隆基诛韦后、玄宗诛灭太平集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影响力,论述“武周革命”对这一时期李唐王朝的影响,认为太平集团的覆灭,才标志着“武周革命”对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的详细考释。由于史料有限,之前学界大多认为唐玄宗早年的杨淑妃与肃宗之母元献皇后杨氏是同一人,但墓志的记载否定了这个推测。杨真一出自隋朝贵戚观王杨雄之弟杨士贵一系,这也是唐代前期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然而,由于杨真一的叔父杨均身为韦皇后面首且因涉嫌毒杀中宗而被诛,其家族因此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作为罪臣之侄女,杨真一却很快被选为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的两月之后晋封淑妃。本文推测,她很可能是在当时玄宗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后者安排到玄宗身边的眼线。正因如此,当玄宗最终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独掌大权之后,就开始清理太平公主安插在后宫之人,面临巨大压力的杨真一最终选择了入道远祸之路。从此以后,她就不仅被玄宗刻意遗忘了,而且最终默默消失于史籍之中。  相似文献   

7.
唐玄宗李隆基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晚年日逐昏庸,特别是自从天宝四载(公元七四五年)册封杨太真(玉环)为贵妃,将儿媳夺过来作老婆以后,不问政事,迷恋声色,就更加胡闹了。当时,杨氏一门得宠,其三姊妹皆赐第京师,同族兄弟杨国忠等也都飞黄腾达起来。据《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记载,因贵妃得宠,其“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  相似文献   

8.
<正> 唐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夜,临淄郡王李隆基在长安发动了一次宫廷武装政变。这次政变推翻了韦、武集团的统治,拥立睿宗复辟,在唐朝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我们简要阐述一下这次政变的历史背景、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为此,我们须从武则天谈起。唐高宗之初,武则天以其“巧慧多权术”,协助处理  相似文献   

9.
《朝野佥载》“被”字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 《朝野佥载》,六卷,张?撰.?字文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及玄宗前期在世.此书至迟作于公元720年,基本上用当时黄河流域语言写成,属唐前期著述,是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演变过程中一部重要的文献.1·2 汉语被字句的研究,时贤有所论述.唐钰明先生从纵的方面对"被"字句的  相似文献   

10.
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时期(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家给户足,人无苦■,四夷来同,海内晏然”[1],呈现一派繁荣强盛的景象,被誉之为“开元之治。”开元繁盛,无疑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结果,但它与唐玄宗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首先针对中宗、睿宗以来的弊政,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改革。(一)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玄宗特别注意选拔具有卓越才干的人担任宰相职务。他执政不到三个月,便不顾一些朝臣的反对,任用曾两为宰相,“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2]的姚崇为宰相。继之,又用精于吏治的宋璟…  相似文献   

11.
蕃将与武则天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讲的武则天时代,始自显庆年间(公元656—660年)武后“参予国政”,止于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首尾贯穿半个世纪。在这个时代里,蕃将(即非汉族出身的将领)曾给高宗武后政权打上重要的印记:它既是大唐、大周帝国大厦的坚强柱石,又是逼武则天退位、再造李唐社稷的重要力量。在武则天当政的年代,从中央到地方,蕃人出身的文武官员,其数目之巨,让人不可思议.仅充武职的蕃将一项,就当以千计。有姓名可考的,粗略统计,擢将军、郎将的,不下百余人。这些人加入武则天时代蕃将的行列,其来源主要有蕃将的遗老、遗少;降附;羁縻国君长等。此外还有以上书奏事、遣子弟入侍为质,贡使等被授官拜将的蕃人。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12.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正月晦日(三十),长安城西南一望无际的昆明池水在晴空下波光粼粼,昆明渠水潺潺东流。池边的柳树刚刚吐出新绿,它的垂条在春风中轻柔地摇动着,与周围一面又一面的彩旗交相辉映。羽林军在池边荷戟侍立。中宗皇帝于神龙元年(705)重登宝位,结束了武周的统治,恢复了李唐王  相似文献   

13.
22/17a,玄宗《改封嗣江玉禕等为郡王制》按此制亦见《唐大诏令集》卷38,皆作“再从兄太子员外家令嗣越王思顺为中山郡王”。据《旧唐书》卷76、《新唐书》卷80李琚(原名思顺)传云为蒋王李恽孙,“神龙初封嗣赵王,开元中改封中山郡王”。在两《唐书》同卷中,赵玉福传末述及思顺为嗣赵王,而嗣越王琳,越王贞姪孙,开元五年封。《制》把“赵”误作“越”。  相似文献   

14.
(一)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人。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以辅佐玄宗建树最多。作为开元名相,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人所共知;但作为与苏(?)同称“燕许大手笔”的诗人,张说在唐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尚很少被人们注意。这是令人遗憾的。《新唐书·张说传》云:“(说)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旧唐书·张说传》亦云:(说)喜延纳后进,善用已长,引文儒之士,佐佑王化”。他在任丽正殿书院修书史时,就奏清贺知章、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等人昏入书院,“同他  相似文献   

15.
史载张说"三登左右丞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所谓"三登左右丞相",并不是作了三次宰相,而是指其在开元年间作了三次左右丞相,分别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十七年八月;张说确实作了三次宰相,即所谓"前后三秉大政",分别是睿宗景云二年正月至本年十月、玄宗先天二年九月至本年(开元元年)十二月、玄宗开元九年九月至开元十四年四月;所谓"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应是从久视元年张说参预修撰《三教珠英》开始成为修书学士到开元十八年卒。  相似文献   

16.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临沂人。博学工词章,开元进士。玄宗时为平原太守,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他首举义旗声讨,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平乱后,迁刑部尚书。代宗即位,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颜鲁公。  相似文献   

17.
萧纲(502-551;在位550-551).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天监二年(503年)生.史称其“幼而繁睿,识悟过人.六岁懂属文。”其父怀疑.御前测试.果“辞采其美”.高兴地说:“此子.吾宗之东啊!”  相似文献   

18.
姚崇是唐代名相,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为相,尤其是开元元年,他在国家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出任宰相,励精图治,辅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开元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救时之相”。对其生平、政绩和思想加以考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开元之治,借鉴历史教训。 一、才能卓越,三朝为相 姚崇(650——712年),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名懿,曾在贞观年间任州都督。姚崇少时节操超群,敏捷好学。成年后初仕孝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掌管地方上的仓储和出纳,后调到兵部任职。武则天赏识其才能,先是被“超赶”为兵部传郎(仅次于兵部尚书),而后又委以宰相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下棋与做人     
下棋,不论是下围棋还是下象棋,都是一种智力竞赛,古人则从下棋中悟出过做人的道理。唐朝有个李泌,七岁就会做文章,是个有名的神童。到了青年时代,更是才学出众,远近闻名。唐玄宗李隆基听说后,决定召他为东宫供奉,做太子李亨的伴读。李泌应召去见唐玄宗的时候,正逢玄宗与宰相张说在观看别人下棋。为了试试李泌的文才,玄宗叫张说出题令其当场赋诗。张说想了想说:“就以‘方  相似文献   

20.
姚崇同一批官员关系不好,这批官员分作两类:一类是有政治投机行为的侥幸之徒及其依附人员;另一类是品质龌龊、政见歧异的人。姚崇参加过神龙元年(705)的军事政变,但不是积极分子。从这次政变开始,八年间共出现四次军事政变。唐玄宗亲政之初,姚崇再次回到中央当宰相。他具有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正直耿介、坦坦荡荡的政治品格。他讨厌政治投机分子,反对阴谋政治,反对军事政变,追求施政的最佳模式,为开元之治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