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2.
司马文森“粤北散记”系列散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纪实特点,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粤北地区的抗战现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不仅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引发了抗战“反思”,强调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诠释了“文人”与“抗战”的关系,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清算了抗战文学的“二元对立”模式,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散文“人的文学”特征,在当时的抗战散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散文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释愤抒情”,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屈原、司马迁、庄子,与外国的厨川白村、弗洛伊德也有关系。鲁迅散文以释愤抒情为核心,体现了诗情盎然、“放言无惮”、“深于取象”、“随物赋形”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电视散文的特征研究有二种基本分歧:一种认为应从为文字散文服务(或利用文字散文“二度创作”)出发来归纳其特征;一种认为应从电视艺术(影像为主)出发来归纳其特征。本文认为这二种观点都有偏颇。电视文学应是一种新型文学,它实际上与网络文学才是一家。电视散文具有影像的意境独立性、声音的交错综合性、文字的中断跳跃性、主题的交集弥散性四大特征,电视散文特征的研究应从电视散文的自我本质“数字文学”出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与文学观的关系入手,认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的文学观和散文风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文学观的功利性、实用性、附庸性,散文的古奥深遂的艺术风貌和拗折劲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它被看成是一种介于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的文学形式,也被看作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因而在散文翻译时应辨证的处理好信与顺的关系,力求做到译文既神似又形似。  相似文献   

7.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文体特质和写作者童年经验的遥远,均加大了儿童散文写作的难度。然而,台湾儿童散文却蔚为大观,耐人寻味。台湾儿童散文具有以下特点:以描写战火中的“童年”和童年“乡愁”为起点;提倡“为儿童”的“文学散文”与浅语艺术,确立了合法身份;“儿童散文热潮”中刮起的“田野之风”;“审美”与“审智”的辉映与升华。对台湾儿童散文的研究既拓展了中国儿童散文研究的视阈,又为中国大陆儿童散文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0.
铁凝的文艺观念涉及生活与创作、小说和散文、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挖掘生活中“属于文学的东西”;“散文的不可制作性”;创作要表现“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等,是铁凝文艺观念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