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赵树理小说体现了民间性现现代性的统一,其民间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全面口语化上,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农村民主实现、人性解放、民间文化生态的独特理解等方面。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思考,是以一种传统文学的“载道”性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坛中,铁凝以其不断追求超越的积极创作姿态而颇受瞩目,《大浴女》是她执着追求、实现超越的一部佳作。在这部作品中,铁凝借鉴西方现代性叙事手法,巧妙运用叙事情境,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对人物纠葛的理想化处理体现了铁凝的浪漫主义美学追求,标志着她的创作业已维系于一种更为博大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3.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一位重要女作家,铁凝小说创作与燕赵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从文化地理学语境出发,分析铁凝小说创作的特征,着重从慷慨悲歌精神的传承、独特的河北文化神髓、独具荷花淀派的叙事艺术等方面阐释铁凝小说的独特魅力,并以此为个案,尝试拓展铁凝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的小说构建了一方精神和灵魂的家园,其间容纳了他对现代性的文明症候,包括时空观、生存方式、同质化精神文化形态、人与世界关系即主体/客体关系的隐忧,并以多层面的诗性叙述建构起来。它为这个以现代性为主潮的时代留存了一角诗意化、异质化的心灵苗圃和个人性、民间性、边缘性的精神文档。  相似文献   

6.
《哦,香雪》是一篇散文化抒情性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铁凝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在这篇小说里倾注了相当多的抒情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小说受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也就是说,这种抒情倾向是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一个短篇小说的感应,又是《哦,香雪》所敏锐感应的时代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  相似文献   

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莹莹 《文教资料》2012,(33):72-74
铁凝是当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是由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构成的生活之流,这些生活细节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铁凝尤其会选择在“食”中感受人间的烟火与暖意,体悟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理,彰显日常生活的本真意义。“吃”乃人生存之本,我们从铁凝的小说中捕捉到一种美食情结,即作家在小说中对美食的一种反复书写。本文将阐述铁凝小说美食情结的具体表现,同时简析铁凝小说美食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处于边缘地域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其小说中"民间性"的发生与流变过程,似乎总是在与时代语境进行显现或潜在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在文本中流露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即地域性、民俗性与日常性;另一方面文本中的"民间性"特征,又因与时代语境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民间文化形态。迟子建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民间性"不仅是建构其小说文本的方式,更在于"民间性"内涵的丰富,拓展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庐隐为现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性"的小说。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其小说革旧鼎新,敢于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弊病,具有启蒙现代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悲观主义哲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小说反思启蒙理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忧郁感伤,具有审美现代性。庐隐小说的二重现代性既是她个人思想与个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纠葛的体现,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精神体验和多元的思想倾向的写照,对当下未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碰撞和大融合时期,是现代小说的黄金期。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新的一页。他的历史小说创作以现代视野审视历史、融贯古今,解构人物,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厚度,又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思索,独成一体,成为20世纪现代历史小说创作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代表性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西方文学的自然与文明对立主题,是具有现代性的主题。现代性是处在现代条件下的人对现代文明的感觉和态度。18世纪以来的西方众多作家赞美大自然和自然人性,批判现代文明,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性特质;作品所表现的以自然对抗文明的主题,具有了现代性批判的深度。西方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现代性批判主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故意要与现代文明唱反调,而是为了呵护本真自然的人性、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有对殖民历史、民族主义的反思,有对澳大利亚当下幸福生活方式神话的解构,有对现代澳大利亚人自我认同的探讨。追寻凯里小说中的认同迷踪,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国家认同如何从含混走向澄明,民族认同如何在危机中出现转机,文化认同如何在困境中走向超越,自我认同如何关联现代性反思和现代人的焦虑。从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反映的殖民历史和认同现实,以及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三个方面分析缘何可以从认同问题入手来研究凯里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王国维引进了席勒的“游戏说”并对其作出了自己的发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审美现代性进程。本文从来源与选择、引进与变异、阐发与疏离三个方面对王国维对席勒游戏说的接受进行了分析,认为席勒游戏说忽视了现实实践的一面,王国维的古雅说则弥补了他的不足;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中国如何在精英与大众之间进行审美现代性启蒙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进行革命和现代性话语的书写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将后者所预设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作为高级文化,系统改造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世界,从而将传统、本土话语逐步替换,已达到革命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语言世界,形成对社会的系统改造.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饱含革命意识形态内涵的新话语逐渐渗入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小说中人物的言说方式的变化,是革命和现代性话语对乡村话语体系和思维世界的一种征服,由此建构了革命意识形态的现实注脚,其实质是一种话语殖民.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中的话语殖民为分析工具,讨论这种文学现象的实现机制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文化视角切人,探讨“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莳的文化选择。徐莳的小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蕴涵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技巧,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徐莳的“浪漫传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可以认为,他的创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高度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追溯"观看"的谱系,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观看"是哲学的姿态、美学的态度和意识形态的操控。本雅明和福柯的视觉文化理论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本雅明的艺术观看体现在光晕和震惊两种经验形态中,而拱廊街和游荡者是本雅明在巴黎都市生活中看到的两种寓意性视像。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观看反映出本雅明独特的历史意识,从而达到对现代性的批判。福柯借助绘画的观看来展开现代知识型的思考:绘画的档案分析反映出古典知识型和现代知识型的断裂,福柯由此开始目光与陈述相结合的哲学思考。而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使福柯发现了现代社会观看的细微隐秘及严酷。对本雅明和福柯而言,观看是看与被看的辩证运动、主体的建构与规训、社会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