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村民自治要保持一定的"度",是受民主依据、民主意识、民主手段、民主成本制约的.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支委与村委、政务与村务、法律与章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加强学习,弄清村民自治的本质要求;完善机制,确保村民自治规范进行;强化领导,保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村民自治,落实“四个民主”对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发挥村民自治对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载体作用,可有效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基本民主制度,依靠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村民的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再进一步探讨政治参与需要有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有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参与意识和经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几条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意见,希望通过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实行。  相似文献   

4.
马岩村社会保障存在着村民社会保障意识比较缺乏、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和保障不全面、社会保障各部门的责权不明确和村民对社保的普遍评价不高、参保形式单一、资金的筹集、管理、落实不是很到位等问题,根本原因是马岩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另外,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导致村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社保意识淡薄等,这需要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大方面努力,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苗寨旅游是湘西旅游的重要内容,村民的旅游意识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凤凰县苗人谷与千潭苗寨村民的旅游感知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后发现,湘西苗寨村民对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大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认可与支持度很高,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的感知虽有所意识,但感知不够强烈,这是湘西苗寨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村民自治制度立法不太完善,村民的民主与政治参与意识及实践都比较薄弱,在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完善村民自治,要促进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改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模式,强化自治意识与建立监督制度,处理好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乡镇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中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税费时代的到来使农民从沉重的税费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政治参与成为可能.目前,农民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村民自治,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提高.这种提高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觉醒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利益主体多元化促使农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然而,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如:农民的政治参与具有被动性、带有功利性、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偏多等.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对促进农村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村政治文明的进程。为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建立健全、落实有关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快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步伐,从而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具体体现,其运行机制存在乡镇政府越位侵权、"两委"职责不清、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等问题。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重组乡村关系,规范乡镇政府行为,理顺“两委”、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提高村民民主参与度,适度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自治有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影响村民自治的民主意识应当细分为国家民主意识和农民民主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以及对村民自治的不同影响所造成的。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国家,农民民主意识发展的状况,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国家与农民民主意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当下,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文化产业精神动力不足、村民价值观念存在偏差、乡村社会治理效果欠佳、乡村人民文体活动贫乏、村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提升产业文化价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2.
乡村庙宇是村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具有培养根源意识,增强村民凝聚力;联络亲友情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净化村民灵魂,调节村民情绪;以及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淳化民风等功效。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它是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建设渠道。  相似文献   

13.
乡村庙宇是村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具有培养根源意识,增强村民凝聚力;联络亲友情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净化村民灵魂,调节村民情绪;以及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淳化民风等功效。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它是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建设渠道。  相似文献   

14.
影响妇女参与村级选举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平均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村干部等因素之后,可以发现男女村民在选举中的政治参与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现阶段男女选民在农村选举中参与的差异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造成的.要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除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之外,还有待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公民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送法下乡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费孝通提出的乡村社会性质与乡村秩序维系论时期,20世纪末的法律至上论时期,苏力主张的法治本土资源论时期。如今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和联结模式都发生了质变,不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发生了改变,费孝通笔下的经验传承社会也发生了变化,送法下乡已有现实需求。本研究通过对H镇K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送法下乡面临村民尊法崇法的法治意识尚未形成、较多留守村民不识字、法律解决逻辑与村民纠纷调解方式不一致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培养村民尊法崇法的法治意识,兴办乡村学校推行文字下乡,关注村民需求以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有关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理论,指出现阶段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着村民参与意识薄弱、形式单一、组织机构短缺等问题;要促进村民参与,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健全机制,拓展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是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以及村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增进乡村利益和发展乡村社会而共同参与、谈判和协调的持续互动过程或者状态。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以及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的乡村治理体制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安全感是一种主体感觉,即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或情感生活中怀有的一种持续稳定的不惧怕之感。村民安全感是村民对多种影响因素的集成反应。由于村民自身的各种限制、基层组织工作的不到位及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村民安全感在总体上不容乐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民为本,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凸显主体精神,逐步增强村民安全感意识;协同推进,构建村民安全感多元治理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是三农问题的交织点,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的难度和主观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政策环境、制度保障、组织管理、主体素质等方面拓展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体现自由、平等、民主、公正伦理精神的一种制度。当前由于宗族势力的根深蒂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社会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村民自治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优越性。我们要从村民自治的伦理精神制度化、村民自治伦理精神内化为村民的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道德文明环境三个方面加强村民自治政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