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读书     
刘小坤 《福建教育》2005,(3A):61-61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和《“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是叶澜教授等华东师大课题组成员和全体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历时十年(1994~2004)探索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 1999-2020 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演进过程与政策主题及工具变革两大视角进行分析,以全面把握基础教育评价政策的演进脉络。总体而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政策先后经历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期、改革创新期、核心素养期三个阶段,素质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贯穿各时期的核心主题。虽然各种基础教育评价的政策工具均衡发展,但激励工具明显不足。建议今后基础教育评价政策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新内涵;切实落实“为教而评”的理念;构建多方协商与参与的评价机制;引导招考制度向科学育才与选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9,(10):F0002-F0002,F0003
闵行区汽轮小学座落于上海西南角的一个老式居民区里,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流红溢绿。自2002年志愿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行列后,将学校改革的重心放在如何做好平民子女,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教育探索上。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日子里师生在参与了成型性阶段的“中期评估”、“全面普查”及“精品课开放式研讨”等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磨砺”,培养了一批“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4.
“新基础教育”在努力读懂教师。叶澜老师曾经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师,读懂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1999年9月,我校作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实验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践中;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回顾几年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走过的路,我们深深感受到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读懂教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基础教育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也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提倡基础教育从“知识中心”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而在传...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而教师自身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应该怎样参与?”“不仅参与而且还要有所作为!”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师要能积极投入课改中,必须在观念、行为等方面作全方位重大的调整。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正确面对新课改,本刊特邀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徐巧英撰写以“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当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从本期起每期刊发1篇,供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谓“城市社区”,主要指的是“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规划性社会地域内的社会主体,包括社区管理组织“街道办事处”、隶属于街道办事处的企业事业组织和辖区内的其它企业事业组织,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社区公众;所谓办学的“办”,指的是“举办”,是一个所有制概念;所谓“学”,主要指中小学、幼儿园,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城市社区参与办学,既是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发展,也是近年来上海城市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历经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变化,而课堂是新方案、新课标落地的主阵地。数学课堂实现核心素养发展要做到“三有”:引之有广度、导之有深度、行之有高度。数学课堂实现学生成长发展,要做到“三高”:引导学生高参与、激发学生高认知、促成学生高产出。  相似文献   

10.
冯燧尧 《现代教学》2005,(11):49-50
1999年9月,我校成为闵行区首批“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我们抓住这一发展机会,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我们的研究从骨干教师开始,要求骨干教师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研读两本相关专著,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骨干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逐步形成学校改革的中坚力量。2000年9月,从骨干教师进行的试点扩大到整个学科、整个年级。全体教师的培训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而只有创建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培训体制,采用“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才能促进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阶段,一些学校将“德育室”吏名为“学生工作部”。这意味着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切工作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2.
洵阳路小学开展“新基础教育”历经多年,从领悟“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内涵到日常化的实践操作,我们始终用一种“诚实、坦然、真诚”的“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态度去认识、对待。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体验到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在这一关注“人”的发展的全新变革中,我们经历了“问题”带来的矛盾与困惑,“反思”产生的批判与变革,“实践”创造的进步与成长。我们能够感受到与“新基础教育”共同跳动的脉搏;我们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等诸多新的形势对基础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探索科学的基础教师培养模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结合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基础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与途径,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双师型”的创新教师。  相似文献   

14.
李清 《吉林教育》2006,(10):31-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让学生真正“乐于探究”,就要针对探究性学习问题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6,(5)
展望整个教育界,亲历教育百年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吕型伟经历了70年,也算时间很长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可以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吕型伟是过来人,经历了全过程,而且处于改革的前沿,有时还参与决策。与吕型伟一起参与接管、实践的同志多数已经故去,少数还在世的基本上已经年老体衰,而吕型伟还健康地活着,还在东奔西走,还在搞改革实验,还在学习探索,而且有实验基地。所以,有人说吕型伟是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8,(1):93-93
美国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经历了从参与学校教育到参与学校管理、从消极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参与、从一元管理主体到多元管理主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局外人”向“局内人”角色演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长参与侧重于学校的教学业务性活动,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化,家长参与逐步深入到学校的决策层面,其角色由“局外人”转为“局内人”。  相似文献   

17.
张贵生 《陕西教育》2005,(11):22-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数学课而言,主动体验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笔者将从课堂教学和课程管理两方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许嫣娜 《中学教育》2009,(10):26-29,33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因为“人”的参与而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是师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动态生成”的价值起点:梳理归纳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来源;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确立判断动态生成资源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20.
"参与-分享"培训模式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采用的“参与—分享”培训模式进行了认真探讨,论证了采用该模式的可行性;总结了该模式的核心———研讨交流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实施该模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