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其宗旨“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周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以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其宗旨是:“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第十期开始,本刊已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在采访中,我们生发了这样一种感慨: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媒体起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也许最初的个别努力,只如一个个思想的涌泉激射,但最终,汇聚到一起时,就会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奔流入海。而本刊一直深度跟踪、挖掘对外传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曾连续三期报道中国外文局组织的“跨文化传播论坛”,使其余音绵绵;我们已连续两年直击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使中国对外出版人能够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在哪里拐了个弯儿;我们曾赴广东、到四川、转重庆,深入挖掘外宣领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今天,当《对外大传播》受到业界人士喜爱,并将内容再向“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全球的视野”深化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业界的信息源,使得《对外大传播》有条件一路跟踪下去,使经验共享,以做好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5.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对央视国际网站英文版“News programmes”(新闻节目)中的英语语言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重点考察了2007年2月至3月期间(春节和“两会”——两件中国人的大事集中阶段)的有关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跨文化语境下英语新闻的传播效果,促进跨文化传播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倪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从语言学、历史学,特别是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了“龙”与“dragon”的翻译及更改问题。并认为,把中国的龙直接译作西方文字中的毒龙dragon,以及把西方的毒龙dragon直译为中文的龙,这种译法很不科学,并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害而无利,今后中国出版的汉英和英汉词典里关于龙的英译和dragon的汉译必须修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文局开展业务大讨论,意在使外文局的事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外宣事业生机勃勃。……直接从事外宣的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小册子等十八般武艺,各自发挥优势,架起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五彩桥。”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同志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被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 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宋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炙。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文。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天,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论坛”至今余音绕梁,特别是本刊采写的《从审美此岸架设一座通向审智的桥梁——学者余秋雨谈跨文化传播》等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上被转载以来,引来各方对跨文化传播关注的目光。本文作者系《人民中国》杂志退休多年的高级记者,现远居加拿大,在网上读到本刊采写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积极回应本刊,提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现刊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赵启光,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982年从中国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周年到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任教,开创并主持该校中国语言文学部及美国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1993获终身教授。著作有英文《龙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听雨》、《异乡异客》、《康拉德小说选》、《世路心程》等。  相似文献   

17.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建局70周年致贺信。习总书记在贺信中向中国外文局提出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贺信为中国外文局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统筹整合全国各方资源,服务满足全国各方对外宣传需求,引领带动全国外宣工作“走出去”,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开创外宣协作协调新局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贺信精神,做好新时代外宣协作协调工作、持续提升外宣协作协调水平能力谈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充分彰显了习总书记对外宣事业的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和亲切关怀,既是对外文局人的鼓舞和鞭策,也为外文局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外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外宣工作”。作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国家队和对外出版发行事业主力军,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外文局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光荣责任,也是外文局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1,(7):F0003-F0003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论坛将就提高中译外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在论坛期间举办“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