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在日内瓦旅游时,我发现每隔一个公交站就设有小铁箱。在Appiar公交站,我看见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士停下脚步,顺手从小铁箱里扯出一份报纸,哦,原来小铁箱是报刊箱,这多像我们城市的报刊栏呀。翌日,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游览日内瓦时,我们发现城市的街道旁设有不少小铁箱。有的在公交站旁,有的在商店门口的人行道边,有的地方只设一个小铁箱,有的地方是两只小铁箱并排,也有不少地方是三四只小铁箱并排或叠放。小铁箱没有统一的颜色,大小规格也不一致。在17路公交线的Place Favre站台,就设有一只小铁箱,箱内放有一沓名为"20分钟"的报纸。乘上汽车,我环顾四周,看到车厢里的乘客大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常看到某些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轻率地对待人民币。如有的把纸币折叠成船、坦克等;有的把纸币或硬币握在左右手的拳心里,让孩子猜猜在哪只手中:个别的甚至把钱币当玩物,与孩子你抛我接。应该指出,上述种种教幼儿玩币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须知人民币乃是我国法定货币,尊重、珍惜、爱护人民币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岂可以玩物视之?那么,在孩子面前应该如何对待人民币呢?我以  相似文献   

3.
虾孩子     
在我的记忆中,是那些幼小的虾孩子唤醒了我生命宝贵的意识,第一次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宝贵。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夏天,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我和几个玩伴在小溪里玩耍,突然,一人“啊”的大叫了一声,我们急忙循声望去,发现小萍正弯腰对着溪水在傻笑。是什么让小萍这么失态呢?我们赶了过去,呀!竟然是一堆密密麻麻的虾孩子,一只只透明的、晃动着长长触须的虾孩子,那么幼小,那么可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得不得了,想一想要是装上一瓶放在床边欣赏,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们想着就开始行动了,我们用手的用手、用毛巾的用毛巾,纷纷向那些小生命进攻了,不…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如何看管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5.
乳名的魅力     
我和孩子们虽然只相处了仅仅三个多月,可我们之间已有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这里的一个原因,还得从孩子的乳名说起。我们班有个女孩叫包玉婷,她聪明能干,又很听话,我打心眼里喜欢她。一次玩皮球,大家都玩得很高兴,等着接我手中的皮球。我忽然瞧见个子小小的包玉婷,便脱  相似文献   

6.
牵手     
谁会要五十只手?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因为这是孩子们真诚的心愿。知道吗?我每天最快乐又最难的事,就是常常有几十只小手同时伸向我,都要和我牵手,可我只有两只手呀。有一次,小琛琛实在没地方可牵了,就忽闪着稚气的眼睛对我说:“老师,你要有五十只手就好了。”我听了很感动,在孩子的眼里,他所牵的,何止是老师的手,更是一份信任,一种依靠。手与手之间,虽无语,却一样有着悠长的心意在瞬间交融:孩子成功了,我们击掌相庆,分享彼此的喜悦;孩子有困难了,我轻轻拉起他的手,给他鼓励,给他自信;孩子犯错了,批评他时我同样牵着他的手,谁都会有…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在初上一年级时,个个都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没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不是上学的料儿;也没有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行,我一定比不上别人。事实却经常不如我们所愿,在一年级的课堂上,一双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只只小手充满了期待,你怎么看也看不出到底哪一个是“差生”。  相似文献   

8.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都有了汽车,出门能开车去的地方就绝不走路。曾跟一个朋友聊天,她得知我都是带孩子走十几分钟路上学时,表示敬佩和难以做到。我说:"你也试试吧,带孩子走走路,是个很不错的亲子体验。"从孩子一岁半上托班时,我们就开始了上下学的走路时光。  相似文献   

9.
纸币旅行记     
吴嘉铭 《新读写》2013,(9):14-14
我是一张纸币,和其他数以万计的纸币一样,普普通通。记得刚下流水线,我就和伙伴们一起被送进仓库。几天后,我们被抬上一个没有窗子的大怪物,人们叫它运钞车。在里面,我见到许多兄弟姐妹,小的一角、二角,大的五十元、一百元,应有尽有!我们一路谈笑风生地来到我们的公寓一银行。  相似文献   

10.
小A又向我报告少了一块橡皮。唉,班里总有学生丢东西,开学到现在才一个月,可已经发生十多起了。走进教室,里面鸦雀无声,望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实在不想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丝阴影。我定了定神。班里的孩子我虽然才认识一个月,但已经有些了解了,隐约中我猜想是小B和小C干的,可每次他们都矢口否认。他们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我不想再给他们冠上小偷的帽子。记得我小时候,老师曾抓过一个“偷”别人钢笔的“小偷”,现在偶尔在路已经抓到了,他现在就坐在这把椅子上,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但是他能听到我们讲话。”“哦……”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孩…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大孩子林少珊也许我永远长不大自从听到那些甜甜的声音小孩子问:“你能变魔术吗?”大孩子想:是呀,要是能变魔术那该多好我想变一棵绚丽多彩的童话树上面挂着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挂着两只笨笨的小狗熊挂着一串串丁冬作响的风铃我想把自己和小孩子都变成风筝我们在...  相似文献   

12.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某些言行,为他们贴上这是个"××孩子"的标签,可事实呢?他们也有让我们佩服和感动的闪光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往事使我终身难忘。那是我在单人校任教的第一年,我班有个叫健健的小男孩,个子不高,也不太讲卫生,又是一个好动顽皮的孩子。班上有二十多个孩子,不管是比他年龄大的,还是比他年龄小的,他都要欺负。家长也常常来我面前告状,因此,他没少挨我的批评。可他每次认错都很快,却一点不改,真让人头疼。我也认为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刚开始学着拿碗吃饭的时候,他妈妈专为他买了一只袖珍小洋瓷碗.孩子几乎天天吃饭时都要把饭撒得四处都是,气得他妈老数落个不停.有次我在旁边吃饭,看见孩子吃饭时,他的小手一用勺子,碗就在小桌上乱转.我灵机一动,如果给孩子用大洋瓷碗,则稳定性增加,不就可以"稳稳"地吃完一顿饭了吗?第二天,我就叫他妈给儿子换了一只大碗,吃饭时,儿子端着饭,碗大人小,虽然样子可笑,可是从此撒饭的事就很少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正从小,我就是个动作笨拙的孩子。儿童乐园里的各项器械,我都难以胜任。所以,在我记忆中,乐园里的游戏总是没我的份儿。但是不要紧,我有我的乐趣,那就是儿童乐园里的沙坑。那时候,每个儿童乐园里,除了必备的器械以外,都设有几个大沙坑,围满玩沙子的孩子。去公园的孩子,大都备有一副玩沙子的工具:一个小铅桶和一把小铁铲。沙坑里的沙子都是经过筛选的,黄黄的,细细的,并且一粒一粒,很均匀。它在我们的小手里,可变成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它可以是小姑娘过家家的碗盏里的美餐,它可以是男孩子们的战壕和城堡。最无想象力的孩子,至少也可以堆积一座小山包,山头上插一根扫帚苗作旗帜,或者反过来,挖一个大坑,中间蓄上水作一个湖泊。或者,它什么也不作,  相似文献   

16.
上个月,我们中班转来一位叫小玉的小朋友。这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巧,老师们都挺喜欢她。可每次小玉妈妈来接她时,都要盘问女儿当天所学内容,若孩子答不出,就对孩子横加指责。好几次小玉妈妈送孩子入园时,我们正在操场上做操,她就亲自拉孩子进来,并要给孩子找一个最佳位置(靠前的),有一次竟然要已经站好队的小朋友让出位置给小玉。本来井然的秩序,被她一折腾,就全乱套了。我对她说:“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交给老师来管,再说,让孩子自己找位置,不是更好吗?”谁知她说:“王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孩子胆小,如果我不帮她,她会吃亏的!”当天放学时,我和小…  相似文献   

17.
再骑五分钟     
<正>"五分钟,再骑五分钟,就五分钟!"对于调皮的你、可爱的你,在父母那里赢得了玩的五分钟;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了陪伴的五分钟。你和父母的五分钟哪去了?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一男一女,他们面前是一大块空地,一群孩子在那里玩得正欢。女士指着玩滑梯的几个孩子跟男士说:"瞧,那边穿红色毛衣的是我儿子。""挺可爱的一个小男生!"男士说,"那边穿白裙子骑脚踏车的是我女儿。"说话时,男士抬手看了看表,冲着女儿喊:"梅丽莎,我们该走了!"  相似文献   

18.
每星期六下午是我们班孩子集中劳动的时间。一到这时候,每个孩子拿一块小抹布东擦 擦,西抹抹,可认真了。 由于是混合班,在劳动时我分出不同的劳动强度,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孩子的小椅子要求自己擦,我在他们中间参与劳动,无形中他们模仿我的动作,起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一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想感谢的东西时,当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时,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我很…  相似文献   

20.
童心与母爱     
一在我14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妈妈伴着几个比我小的孩子,在一个海滨度假。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一位美丽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10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正在听他妈妈给他读书。他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