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王波 《文教资料》2006,(10):134-135
文章简要梳理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指出应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本质特征,做出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应站在当代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来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化似乎是大众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借助流行文化而对精英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大众文化的盛行带来了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物质主义、感性至上等生活态度;从美学的视角去看待,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缓解或抵挡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力求让人成为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学校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疏离、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负面影响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这一本质特性、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广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在社会大众中具有日益强大的影响力,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然而,现代性诉求的底蕴和国家、政府调控的力度,使得大众文化的发展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就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的后现代性特征进行探讨,以寻求更贴近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诉求的大众文化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特征及现状的把握入手,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未来格局做出了总体把握和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偶像文化是当前高等院校中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应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大众文化概念。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兼具双重性,既有浅表化和娱乐化的现象,也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能接纳大众文化的群体之一。只要突出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使之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那么它对大学生便有了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存在着矛盾的特质,即个性与共性的矛盾、民主与霸权的矛盾、提升与摧毁的矛盾以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矛盾。正确理解这些矛盾,对于分析、理解大众文化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象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打破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格局,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民众思想观念的自由发展。然而,中国大众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与缺陷。因此,应辩证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双重性,全面提升大众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促进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造成大众传播也随之嬗变;在这样一个媒体生态和传播环境中,大众文化体现出相应的发展特点,形成了当代文化发展的一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大众文化的最终价值导向是文化的和谐,从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大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和谐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内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众文化成因及其双重效应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人类的世俗性需求、后现代思潮、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传媒的发展等诸多因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缓和了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同时也导致了人类感性欲望的放纵、逃避现实的心理以及文化价值的危机。当代大众文化的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世俗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新纪元,其中收录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集中体现了二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与"大众文化"不同,"文化工业"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形式负面特征的描写,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恰以"大众"、"欺骗"、"启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同一性、蒙蔽性和启蒙性,这在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仍有投射,颇具启示意义。然而,精英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论调也构成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应予理性、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文化状态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结构。具体来说是有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三元并立与相互渗透。主流文化是以其鲜明与强势的话语姿态出现的,这与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密切想联。而中国的大众文化是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蓬勃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社会及文化基础上形成最有冲击力并且在相当程度上造成文化冲击现象的文化形态。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军旅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响亮地凸显着从内容突破到视听语言变革的风格印记。为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提高收视率也自觉采用了某些商业影视的叙事策略,呈现了"主旋律"电视剧大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尤其在电视文化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中将由于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协调而造成的文化本身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发展的现实间的差距称为社会矛盾。精英文化不足;大众文化媚俗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泛滥;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人的文化素质的低水准;这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矛盾都是我们在先进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精英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的精华。中国戏剧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占领主流地位。在文化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大众文化的出现,合拍于大众传媒与商业消费,对传统文化的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中国戏剧呈现出焦虑与失宠的现状。对此。应从现代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各自的内在属性、接受者角度及两者的兼容性方面,进一步阐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对另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大从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并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因此,需求层次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山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