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知何时起,媒体上冒出一种“软广告”——.赧纸在新闻版甚至头版刊载并无新闻可言的某种产品的报道或关于某厂长、经理乏味的“长篇通讯”;广播电台在经济专题节目里竟播出访问某“名医”的录音谈话,长时间地反复介绍某种“新药”,甚至毫无顾忌地播出就医的乘车路线和联系电话;还有的刊物在封面或封底  相似文献   

2.
“学历”的含义为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通俗地说就是指资格。“学力”的含义为在学问上的造诣,通俗地说就是指文化程度。“同等学力”是指虽然没有上过某一级学校,但具有相当于这一级学校毕业的学识或文化程度。近年来,一些报刊在这几个词的使用上存  相似文献   

3.
翻开现在的报纸或者刊物,时常见到“专版”、“资讯”之类的版头,里面刊载的多为某地、某单位、某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对于诸如此类的稿件,业内人士私下叫它“有偿新闻”或“软广告”,公众场合则称之为“形象广告”。  相似文献   

4.
不知何时起,媒体上冒出一种“软广告”——报纸在新闻版甚至头版刊载并无新闻可言的某种产品的报道或关于某厂长、经理乏味的“长篇通讯”;电台在经济专题节目里竞播出访问某“名医”的录音谈话,长时间地反复介绍某种“新药”,甚至毫无顾忌地播出就医的乘车路线和联系电话;还有的刊物在封面或封底刊登富有经济实力而并非新闻人物的彩照……“明白人”将这类东西称之为“软广告”。细察之,“软广告”无非就是以新闻面目出现的广告,是有偿新闻。它极力混淆广告与新闻的界限,既不按广告价格收费,又是悄悄收费的“新闻”。可谓:“既想…  相似文献   

5.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6.
眼下见诸报端的一些事件性报道,尤其“大扫描”、“大透视”、“大曝光”之类的纪实文章,频繁地出现“某”字以及“ABCD”等字母,诸如某地某单位某领导张某李某,A市B公司C经理D君E小姐等,等等。有的文中涉及多少个单位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某”字或多少个字母,通篇找不到一个真实的单位和真实的人名。这种隐姓埋名的报道已经引起广大读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一词一时在各种媒体上蛊行起来。如:《××越来越国际化了》、《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等。其实,上述中的“国际化”这种说法是不规范的。“国际化”的同义语是“国际共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因此,今后我们再遇到上述类似说法时,可改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性”或“国际级”都市、“国际旅游都  相似文献   

8.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9.
与日常的新闻版不同,专版最大的特点是不定期地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一个或几个整版的稿件,这个不定期主要是在某一纪念日或某一重要事件发生前后。如2001年元旦许多报纸出版的世纪专版,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后许多报纸出版了几个整版的足球专版等。由于这种专版不轻易“露面”,所以每次推出都显得格外“隆重”,此时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事实的重要性、典型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所谓抓住“新闻眼”,即对某一新闻事实,选取某一报道角度或报道时机或采写方式,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其内在的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新闻报  相似文献   

11.
人物访问记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记述各行各业较有名气,较有影响或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行,篇幅不太长,回答的是读者应知或欲知的问题。其形式往往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同被采访者交谈,有的放矢地提问和解答,从而获得某方面的新闻、信息或被访问者的思想见解、活动等。它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很受读者欢迎。目前,报刊上发表的人物访问记,有许多写得很引人入胜。探讨和总结访问记采访与写作的经验,对于克服“一般化”、“模式化”的毛病,提  相似文献   

12.
搞新闻敲诈者胆大妄为,因何却能常常得逞?近读《记者观察》杂志今年9月号(上)刊载的《新闻敲诈真相》,从中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据该文披露,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地下新闻加工厂”,这种“厂”大多置身于偏僻隐蔽处,三五个人、两三台电脑、一部电话,很像个作坊,但它们大多打着某中央机关或部委报纸下属某刊物编辑部的旗号,其“记者”和“编辑”们冠以名报名刊甚至以中央机关、部委工作人员头衔到处招撞骗,进行新闻“采编”。新闻敲诈者搞诈骗的操作过程,大多是先抓被敲诈者的“把柄”,即通过种种方法先了解到某单位或某干部有违反国家政策规…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下旬 ,笔者借参加第十届全国书市的机会 ,对当前我国出版物特别是图书市场作了一些调查和分析。现谈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以求教于出版界广大同仁。当前我国出版行业及图书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图书结构的系列化图书结构既可以是宏观的 ,用来指整个图书市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也可以是微观的 ,具体地指某一种或某一类图书的构成特征。本文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图书结构的系列化是指 ,当前在图书市场上具有较大竞争力和突出影响的 ,往往不是单本的“小型”书 ,而是“全集”“丛书”“系列”“文集”…  相似文献   

14.
发表论文交版面费,这在图书情报界还是近几年的事。“版面费”,也叫“自费发行”。即作者在某刊(或书)上发表论文需交数额不等的版面费。少者百元左右,多者二三百元。版面费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在某学术刊物的增刊上发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充分认识城市的多种功能,开拓报道视野,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化城市改革的宣传,这是城市记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重新认识城市打开报道思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认识上把城市报道的路子看得很窄,要么就是眼睛只盯着一些有影响的厂矿企业,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末“创水平”,围着产值、利润和生产进度作文章;要么就是根据某一时期上面一个什么精神或某一项工作部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6)
不时从报刊上看到这样的新 闻图片:某单位领导班子“一班人”,或开会,或谈心,或现场办公,或坐或站,一律面向镜头,居于中心位置的领导,口中念念有词;左右两边的成员,面带微笑,洗耳恭听。近日还看到一幅图片,是某单位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在工地上集体现划发展篮图。整整齐齐一列横队,站在中间的领导,右手直指前方,两边的助手扯开一张图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新闻作裁:短小明快,富有现场感和立体感,或名曰“一瞥”,或名曰“掠影”,更多的称之为“新闻速写”,如“市场速写”、“军营速写”和“春节速写”等。虽然名自不一,但加以分析,它们都具备一“快”二“精”的特点,即能够迅速地如实地描述当天某时某地发生的某一事件,着墨不多,却把读者引进这个事件的现场去看去听去思索,甚至流连忘返。这种新闻体裁,兼有“简讯”和“通讯报告”之长,又避二者之短,简练而不失之枯涩,生动而不大事铺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农民给报纸撰写评论,对于我们说来还是新鲜的事情。起初,我们只是有时候组织农业劳动模范或先进人物,给报纸写一些谈感想之类的文章;接着,在一定的农事季节或某一项生产运动中,我们进一步地约请一些先进生产者,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或心得。到了1958年大跃进开始以后,由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陕西日报上又出现了王保京、张秋香、刘述贤等先进人物就当前生产中的某一项重要问题,既介绍自己的经验,也发表自己的议论。  相似文献   

19.
网络草根评论主要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所作出的评价和发表的意见。网络媒体本身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发表消息或言论的风险很小,“重在掺和”的网民不仅各自为政,而且任意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20.
张勇 《传媒观察》2003,(10):59-59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作动态性报道这个层面上,而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介绍、前因后果、专家观点等,也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而新闻媒体为了打造新闻“航母”,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和表现手法。于是,“新闻套餐”应运而生。笔者以为,所谓的“新闻套餐”,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通过整合相关的新闻资源,形成整体上相对集中、个体上相对独立的新闻大板块。实践证明,这种“新闻套餐”以其内容丰富、结构灵活、服务性强而深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