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到沈阳,接触到当地几位厂长,谈起在新的一年,深化改革如何迈新步的时候,他们都说:步子还要快些,但不要忘了“三个知名度”。哪三个“知名度”?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同志1987年6月2日在该报以《企业要有三个知名度》的言论中所提出来的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厂长知名度。据说这“三个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在访问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同志的时候,请他谈谈他作为总编辑怎样抓头版头条的问题。赵阜同志说:“我到辽宁日报工作三年多了。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四条:一是抓报纸的头版头条;二是抓重要言论;三是抓重要理论文章;四是抓文艺。但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抓头版头条上。因为头版是要闻版,头版头条是体现报纸宣传意图的橱窗,也可以说是报纸的‘广告’。报纸的党性原则,报纸的指导性,都集中地体现在头版头条上。报纸是否能引人看,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条新闻的吸引力。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头条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最新的信息观念《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最新的信息观念。他说:“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一革命的显著特点是,信息成为新的生产力、新的资源和新的财富。人类  相似文献   

4.
著名报人、新闻学家赵阜,长期担任省、市党报总编辑重任,主办过《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优秀的党报、尤其是他培养了一批特别优秀的新闻人才,范敬宜、谢怀基等名记者、名编辑,都是从他身边腾飞的。  相似文献   

5.
鲁川 《当代传播》2001,(1):51-53
赵阜同志是新闻界所熟悉的前辈、著名报人和新闻学家.自少年时代参加新四军起,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建国后长期担任省市党报总编辑重任,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办了优秀的党报,如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新闻人才,像范敬宜、李洪林、谢怀基等名记者、名编辑,都是从赵阜同志身边腾飞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改革每上一个台阶,每遇疑难问题,赵阜同志不论是在职,还是离休之后,总有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推出:  相似文献   

6.
鲁川 《新闻记者》2001,(1):31-32
带着近来我国新闻改革和发展中的种种疑难问题 ,我们赴辽宁沈阳拜访了著名报人、新闻学家赵阜同志 ,听听赵老的高见。赵阜是新闻界所熟悉的前辈、著名新闻专家 ,自少年时代参加新四军起 ,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 ,建国后长期担任省市党报总编辑重任 ,为我国新闻事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主办过优秀的党报 ,如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 ;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新闻人才 ,范敬宜、李洪林、谢怀基等名记者、名编辑 ,都是从他身边腾飞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改革每上一个台阶 ,每遇疑难问题 ,不论是在职 ,还是离休之后 ,赵阜总有新思路、新见…  相似文献   

7.
孙茗 《新闻知识》2001,(3):32-33
在我国新闻界,独家新闻愈来愈重视。 80年代初,勇于开拓的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就曾大声疾呼:“独家新闻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新闻改革的主攻方向。”“要集中精力,集中智慧,抓好独家新闻。”特别是近些年来,媒体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许多新闻媒体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于是,独家新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独家新闻竞争不仅有助于提高各个新闻媒体的活力,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独家新闻是只有一家新闻媒体发出的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独家新闻具备的最…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结,那是一种一言难尽的执著,是一种可以延续很久的影响,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情感。当赵阜从辽宁日报总编辑岗位退下来的时候,恐怕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走近广播,并且同一群年轻的广播人结下忘年情。赵老已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留意沈阳电台的节目了。但他确信,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有了  相似文献   

9.
傅宁 《声屏世界》2004,(7):16-17
范敬宜:1931年生于苏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进入《东北日报》(《辽宁日报》前身)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辽宁日报》编辑、农村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副总编辑等职务。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98年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4月聘任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0.
范敬宜先生简历:1931年生于苏州。早年毕业于元锡国家专修学校和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进入《东北日报》(《辽宁日报》前身)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辽宁日报》编辑、农村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副总编辑等职务。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1.
1月13日由辽宁日报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举办的为期一年的“吉庆杯”新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在本溪市冶金制管总厂召开了颁奖大会。经由辽宁日报总编辑武春河、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等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2篇。这是《记者摇篮》创刊以来与企业界联手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新闻学论文征文比赛,参赛作者大部分是在新闻编采一线的同志,其中不少是报社、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台长。所写论文大部分是研究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1988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编者注:应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文章。文中说:“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编辑领导报社的采编业务,总经理领导报社的经营管理,总编辑、总经理共同对社长负责。”並说这是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得出的“报纸的最佳领导方式”。我对国内外报纸的领导方式没有研究,只是觉得这个提法不怎么确切。既然是“社长领导”,就应该由社长负责。领导怎么可以不负责呢?从文中所  相似文献   

13.
三味书屋     
范敬宜,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东北日报》任助理编辑。1978年起在《辽宁日报》历任农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8日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白班对夜班有什么交代,夜班对白班有什么说明,都写在值班手记上,并把它的内容作为《每日快讯》印发给全社各个部门,起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精髓,更是党报的“拳头产品”。最近一段时期,辽宁日报着力强化评论在主旋律宣传方面的引导功能,在“封底”版开设言论专栏《关东时评》。这个专栏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每天发表一篇针对性很强的言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品味辽宁日报的《关东时评》,特点有三:  相似文献   

17.
9月16-17日,本刊和天津日报社在天津联合召开“跨世纪党报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解放日报总编辑赵凯、南方日报总编辑范以锦、天津日报总编辑张建星、北京日报常务副总编辑刘宗明、辽宁日报总编辑谢正谦、四川日报总编辑唐小强、湖北日报总编辑宋汉炎、陕西日报总编辑李东升、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杨步才、重庆日报副总编辑聂定华和哈尔滨日报社社长王建男、广州日报社副社长赖南池等与会,认真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党报、进一步增强党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路。人民日报总编辑许中田,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梦熊…  相似文献   

18.
高慧斌 《军事记者》2006,(11):49-49
《辽宁日报》近几年有一个吸引人之处:每周都会有一至几位知名人士——有伟人和名人的后代、有世纪老人、有文化界、教育界、经济界知名人士以至政府高官——的观点出现在不同的版面上。借助名人效应,如今《辽宁日报》已形成一些品牌栏目和版面。借助名人办报的第一大效应就是报纸抢人“眼球”。而主流媒体关注的名人一般都是在各自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观点的权威性不可置疑。报纸有了权威性就有了可读性,这也使《辽宁日报》拥有一大批固定的中高端读者。以独特视角关注各界名人关注的各类话题2001年我开始担任《教育》和《新书》两个专…  相似文献   

19.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自1957年反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乌云长期笼罩着新闻界。在一些总编辑中,由于身处新闻工  相似文献   

20.
前几期的《出版工作》上,有同志提出编辑职称可分见习编辑、助理编辑、编辑、主任编辑、总编辑。我觉得把“主任编辑”作为编辑的一个职称不好,不如改为“编审”妥当。因为“主任编辑”,在“编辑”前面加“主任”二字,容易同行政职务的“编辑室主任”混同。事实上,有的出版社就把编辑室的行政领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