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09,(19):25-26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前后,为了支持中国抗战,苏联率先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德国入侵苏联和日本"南进"战略的实施,导致苏联援华物资输送的终止,国际对华援助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云南特殊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盟国先后开辟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油管和史迪威公路,云南承担起盟国援华物资输送由西北向西南转移的重任,成为正面战场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动脉和输入中心,支持了正面战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全过程。随着战争的发展,云南成为盟国空军在中国的主要基地,抗战兵源的输送和滇西反攻部队的粮草供应要地。滇南防御和滇西抗战的爆发,标志着云南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重要战场。因此,云南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根据地和重要前线,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2014,(9):F0003-F0004
正有些重大历史时刻,往往因其影响深远,成为一个民族的恒久记忆和人类文明的启示性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战争硝烟已散,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时值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期"影像"撷取中国战场战略反攻、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等老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何扬鸣  杨晓 《新闻实践》2007,(11):62-63
"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又沿着平汉线、津浦线和平绥线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战终于全面爆发了。浙江新闻界历来是主张全面和持久抗战的。为了迅速报道抗战消息,浙江新闻界决定特派战地记者分赴华北、西北前线去采访战讯。得知要派记者作战地采访,年轻气盛的何永德第一个表示愿去平绥线。李振茂决定去津浦线。刘尚均(刘鹤群)决定去平汉线。1937年8月12日,刘尚均乘火车离开杭州。何永德与李振茂于8月13日离开杭州。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浙江新闻界又向上海派遣了战地记者易鹰。  相似文献   

5.
省局工作     
正江苏省档案馆向社会公布34份"抗战胜利档案"9月2日,江苏省档案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抗战胜利档案",时间为1932—1948年,共34份计68件。新华社、凤凰江苏网、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与会并作专题报道。省档案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姬雯主持发布  相似文献   

6.
<正>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不由想起一支特殊兵种——抗战戏剧部队。夏衍曾充满激情地说:"自从卢沟桥的炮声一响,祖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一开始,全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就将他们自己的身份规定做整个抗日军队里面的一个特殊的兵种,而实行参加抗战了。像其他兵种各别地使用他们用惯了的武器一样,文化兵团里面的戏剧部队用他们戏剧这特殊的武器,巩固了团结,强化了信心,推动了进步,打击了敌人。"并赞扬说,"在这大时代中新生了中国戏剧以初生之犊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5日,是震撼世界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日子,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60年来,"8·15"是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胜利纪念日.当年奋起参加过八年抗战的老战士,对这一天有着更加厚重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绝大多数的西方记者都对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他们不断地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人民抗战的事迹,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在西方记者看来,抗战是放在第一位的,很多外国记者对于中国的国内局势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样,在他们眼中,首先要做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中国兵工企业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大迁徙,一方面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则可谓是中华民族坚持全民持久抗战的"战略创举"。一、兵工内迁的历史语境抗战形势的持续恶化1931年,日军在辽宁沈阳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局部战争爆发。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旋即被日军侵占。1932年1月,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的  相似文献   

10.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畅销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编辑之友》2005,(3):47-49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只有通过解读中国的历史,才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实.我设想通过一个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的人物,写他的故事,写一代人的故事,写个人生命历程中国家的命运.我想,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神奇魅力与显著进步的最生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以后,公权力开始以一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完全不同的观念与方式介入电影业,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与控制,电影传播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样态,其中有几种则体现着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生成条件与发展概貌.其中,露天电影是新中国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播形态,更多时候扮演着民间基层议事场所的角色.内部电影也是中国独有的电影传播现象,是建国后公共权力渗透与控制大众传媒的一个反映."红头文件"电影则是公共权力利用组织传播来控制和影响大众传播的一种做法.对这些电影传播形态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彦 《历史档案》2006,(4):100-105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占山亦因在江桥抗战前后颇具戏剧性的行为受到史学界,尤其是东北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关于马占山及江桥抗战的研究随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呈渐趋繁荣之势。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开放,史学界对“抗日战争14年”的普遍认同,研究的视野、内容、意义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充实和深化,对马占山奋起抗战、继而“降日”、再举义旗以及江桥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学术争鸣,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本文就马占山及江桥抗战研究概况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1,(12):27-27
3月20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滇缅抗战三部曲”——《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滇西往事》暨向中国远征军老兵赠书仪式在昆明新华书店隆重举行。这三部长篇历史纪实小说以滇缅抗战为背景,史诗般重现了中国远征军悲壮惨烈的征般历程。二战中印缅战友联谊会会长,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爱国人士运用广播武器宣传抗战、促进民族觉醒、进行国际交流、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的昆明广播电台,是为抗战国际宣传而建立、抗战时期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舆论宣传和战事报道以及思想文化传播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救国时报》从1935年12月9日创办,到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多,出版l52期。它大力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争取世界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八年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就日军侵略浙江和浙江人民奋起抗战的史实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5,(25):71-71
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实际是在中国东北打响的,这里也打完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枪,历时15年,是中国历时最长的抗日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最艰苦的抗战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利用者——黄大爷,他是一名抗战老兵,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听他说话,看他走路,绝对想不到他已九十二岁高龄。他一走进利用大厅,感觉他整个人都是戴着光环走进来的。他胸前带着两枚军功章,身上穿着一件写有"抗战老兵"的防寒服,他面带笑容地说:"我是抗战老兵",那份自豪感溢于言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打算将战友年青时的照片作为礼物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