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二、“动、静”横向同步结构横向的“动、静”同步结构是为了适应教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交叉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合理的横向同步结构能有效地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全面推进各个年级的教学,使其达到各自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在改革复式教学中,做了初步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动”“静”交替穿插,合理安排时间要在四十分钟顺利地完成复式班中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科学地分配时间,使“动”“静”紧密衔接,合理穿插。复式教学中的“动”是指直接教学,“静”是指自动作业。每一节课中,纵的看,对一个年级而言,“静”是“动”的基础;“静”的效果不佳,“动”就会受到阻碍。横的看,就两个年级的关系而言,“静”要为“动”服务;没有良好的“静”的状态,“动”也不会顺利进行。“动”“静”的穿插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来决定。如一、四年级的复式课,一年级是刚入学不久  相似文献   

3.
复式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组成的班级,是与单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特殊授课形式。传统的复式班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动”“静”相交替的教学形式。所谓“动”就是教师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活动。所谓“静”就是教师在为一个年级讲课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一、“小先生”助教,同步教学 横向的“同步教学”结构,是复式教学设计的难点。要使横向每一个“动”、“静”环节都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并且同时结束。教师要精心设计“静”态教学;发挥“小先生”的助教作用。 以两级复式教学为例,当一堂课开始时,如果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分年级教学的话,教师首光在某一个年级中进行直接教学,另一个年级则由“小先生”带领着学生进行自动作业。这样,这两个年级同时投入了学习活动,而不是待教师先在一个年级布置好自动作业之后,再转向另一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否则,作为参与第一次直接教学活动的年级,它的实际学习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  相似文献   

5.
在复式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正于复式班教师。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的“动”和“静”?两者的关系怎样? 复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当教师给某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复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从事独立性的自动作业。前者的直接教学通称为“动”,后者的  相似文献   

6.
灵活机动,横向穿插,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互补互促,让教师的主导作用贯串在动静各个环节,使几个年级同时传递信息畅通无阻。“动中求静”是直接教学中学生活动形式的需要,也是教师对处在自学的年级进行必要穿插辅导的需要;“静中有动”是在间接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辅助手段,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作业量多少、难易度不当、情绪上好坏等阻力。  相似文献   

7.
复式课堂教学的“静”是相对“动”而言的,指的是非直接教学年级的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指导下的自学活动(有的也叫自动作业)。在复式班,教师面对学生的直接教学活动在某一阶段只能是某一个年级,而同室其他年级必须处于相对无声状态,复式班学生一般在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时间处于“静”态,否则就会干扰直接教学活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但是,这种“静”仅仅是相对无声而已。在非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中,学生按照老师的布置阅读课本、作业练习、思考理解:脑要  相似文献   

8.
在复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内部的纵向学习过程是由“动”和“静”两个不同环节的循环构成的。因为“动”是由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静”是学生自己进行独立学习。因此有人认为“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场所”;而“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天地”。居于这种认识,“动”成了教师讲的代名词,“静”和学生的做变成了同义语。这种认识对于掌握复式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是一门“动”“静”搭配的艺术。一堂“动”“静”搭配合理的复式课,可以说是基本上成功的;而一堂“动”“静”不和谐的复式课,无论怎么说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上一、五年级复式语文课,觉得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静”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而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多,需要多花直接教学的时间。因此,处理好这一高一低两个年级的“动”“静”搭配是颇费一些心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意识到,采用  相似文献   

10.
复式教学是在“动”、“静”交替中进行的,所以,复式教学的方法除去各年级组合协调的整体性教学法与各年级各自纵向程序性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动”态教学法与“静”态教学法两大类。此中,“动”态教学法,表面上看与单式教学完全相同,但由于复式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混合班分组教学的形式有点类似农村小学的复式教学。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极易分散,对幼儿传授知识,又往往在讲故事、做游戏、谈话等形式中进行,因此,混合班分组教学的难度比较大。一般说来,在设计分组教学的课堂结构中,要兼顾处理好横向与纵向的动静关系。所谓处理好横向关系,就是在同一时间里,两个不同组的动与静要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两者既相对独立,又共存于一课堂教学之中;所谓处理好纵向关系,就是同一年龄组,无论是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小学的复式班里,有几个年级同时上课,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声浪冲突,排除干扰,这就要搞好“动”与“静”的搭配。动、静搭配,根据每堂课的不同内容,一般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方法: 一、以静代动。备课时,如果发现两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时间相互冲突,或是一个年级需要增加直接教学时间,其它年级相应地要适当增加自动作业的材料,这时,就要以静代动,把原计划的直接指导,改为自动学习来进行。主要方法是:①利用小助手掌握指示卡做机  相似文献   

13.
复式班是指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复式教学相较于单式教学,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很难达到完美。采用"同动同静"教学模式,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复式班上课,不但要搞好直接教学,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也要布置好自动作业,使它紧紧配合直接教学,起到为直接教学作准备和巩固直接教学效果的作用。习惯上,我们把直接教学叫做“动”,自动作业叫做“静”。这里,我想就复式班教学的动静搭配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和做法。复式课堂教学中的动静搭配,并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形式。在一堂课上,究竟哪个年级先动,哪个年级后动,怎样动,怎样静等等,是由各年级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来决定的。从年级上讲,一年级儿童的自动作业能力和  相似文献   

15.
复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用不同的方法同时指导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中,纵向存在着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教学子系统的条条;横向存在着“动、静”不同方式教法子系统的块块。它们之间纵横交叉,以“对应”状态“集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使复式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多因子的统一体。按系统论的原理,条条与条条、块块与块块、条条与块块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它们之间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独立性;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制约性。因此,要根据诸多子系统的特性,借助于活动过程中的调控,讲究它们之间的配合,使各子系统和谐、协调地同步发展,才能提高复式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必须重视和注意这些方面: (一)重视不同年级教学子系统纵向的独立性,横向的整体性。要使不同年级教学子系统既能发挥各自的“功  相似文献   

16.
复式班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年级多、课头多、直接教学和具体辅导时间少,所以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动”与“静”的关系。即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关系。当教师对某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前,要首先对先“动”的年级提出要求,让他们积极地做好听课的准备,或者布置一些临时作业,如预习课文  相似文献   

17.
在两级复式班教学中,不管是同科搭配,还是异科搭配,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碰车”现象,即两个年级同一课堂都是新授课。虽然这是个特殊的问题,但解决好了,对于实施教学目标,提高复式课堂的教育质量有一定的意义。一、纵观全局,确定防“碰”线路。碰到两个年级都是新授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确定清晰的教学线路,科学地安排动静搭配的段次,充分利用小助手,发挥哑语和符号的作用。这样使“动”的年级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习新知识,又使“静”的年级也能沿着老师设计的教学线路去自己思考,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  相似文献   

18.
在一节复式课内,教师对各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的先后顺序,叫做复式教学线路。它包括“纵”、“横”两个方面。从纵的方面来看,各个年级本身“动”和“静”的内容应该互相衔接,紧密配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几个年级相互之间“动”和“静”在时间上应该互相衔接,紧密配合。能否科学地安排复式教学线路,直接关系到复式  相似文献   

19.
动静搭配有机结合陈建国在复式教学过程中,“动”与“静”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动静搭配是复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动静搭配的有机结合要从“横向”搭配和“纵向”交替两个方面来考虑“横向”的动静搭配是指各年级间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搭配。它是教师同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个基本着眼点。几年来,我们针对我县教学实际,在调查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础上,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自学探究式”教学结构。下面简析其结构模式。 在复式班课堂教学中,采用“静”以学生自学为主,“动”以教师引导、师生探究为主的教学结构,简称“自学探究式”。 “自学探究式”纵向教学结构分为四步: 第一步:尝试自学。教师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