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第四册《我爱帮助同学》一课中,介绍了“我”在旁边新同学没领到书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同学,与同学合看一本书的事例。学完事例读课文时,我突然发现教室里有两位同学没带书,一位同学就与同桌合看书,而另一位同学的同桌却不让他看书。见到这情况,我灵机一动,在读完书后问:“今天思品课上有位同学没带书,你认为要不要借给他看?”大多数学生纷纷发言,认为应该借给他看,因为不借给他看,会影响他的学  相似文献   

2.
镜头一:盲人的世界《触摸春天》一课伊始,为了让学生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我用一块布蒙住一学生朱健的眼睛,请他到相隔一组的他的好朋友那里拿到语文书。这名学生蒙上眼睛后,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摸索前进,一会儿撞到了课桌,一会儿将同学的书碰到地上,跌跌撞撞地走到最后一名同学身边后发现不对劲,回过头来用手左右探测,终于找到目标。  相似文献   

3.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  相似文献   

4.
青春总动员     
看到《同学少年》封面和内文中那一个个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形象了吗?读过“星星风采”栏目中那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故事了吗?是不是有一点儿羡慕?其实呀,这些年轻的朋友就来自你们中间,也是些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如果你的身边有青春亮丽的他(她),如果你的身边有朝气蓬勃的他(她),如果你的身边有才华出众的他(她),如果……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充满朝气的阳光少年,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既全面发展、又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中学生……如果你想在《同学少年》的这方天地中展现你的风采,如果你想成为《同学少年》杂志中又一个青春形象,如果……那么,赶快行动…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77):182-183
<正>美术课程应追求人文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在《和妈妈在一起》(人美版第四册的一堂泥塑课)的教学中,为了给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丰富的热爱母亲的情感,笔者把手工的课型改为绘画课,让孩子们体会更多的感人的母爱。一、用人文精神设计实施教学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孩子热爱母亲的人文情感。反复思索这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我喜爱的水果》是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0课《静物画的构图》和第20、21课《蜡笔淡彩》的综合扩展课。它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学会运用蜡笔、水彩性能相同的油画棒、水彩墨水表现自己喜爱的水果。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构图原则。使学生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学会运用油画棒、水彩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水果。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在实际应用中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意识。3.在创作中渗透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一一美术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有较大篇幅报道,并附照片,于是在课上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和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一学生立马问道:"寻人启事么?"从此,美术老帅拒绝该同学上美术课。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发现 在开学的前两个周,我的英语课上总会有三四位同学从课上一直睡到课下,其中有一位几乎一节不落,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也无效,据同学反映,这位同学无论上什么课都是这样?。一个高三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9.
裘高飞 《考试周刊》2011,(15):213-213
在上思品课《信守承诺》后,一位同学问我哪里有《厚黑学》的书,我问他:"看这本书干什么?"他说:"能学会圆滑地待人处世。"我很惊讶地对他说:"你相处的都是同学啊?"他长叹一口气说:"现在班级关系也很复杂哦!"我顿时无言。  相似文献   

10.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1.
邢强 《成才之路》2013,(26):12-12
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提高,人文社会的风貌特征越加明显。《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认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和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人格,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编《自然》教材第一册《植物的果实》一课,正好安排在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搜集各种果实。并提醒注意:“你认为是果实的,上课时你把它带来。”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把带来的果实放在桌上,并重复我的要求:“我说过,你认为是果实的,你把它带来。”“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带来的是不是都是果实?”这时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带来的大多是水果类,如:梨、苹果、桔子、柿子、香蕉等。少数同学带来花生、栗子、枣、核桃、葵花籽等。这时,有个同学举手发言,说: “有的同学把胡萝卜也带来了,胡萝卜不是果实。”“胡萝卜是果实。”——带胡萝卜的同学不举手就  相似文献   

13.
艺术起源于生活,也植根于生活。作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在自己的身边发现美,在美术作品中创造美。写生课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写生,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与美相聚。为了使学生能通过写生课有所得,我特地设计了一堂《窗外的风景——画画学校的老洋房》的写生课。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具有相同的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人。其次,我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经过仔细考虑,我觉得入手之处还是不能放在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表扬某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一边又摸着另一位同学的头说他的字有笔锋。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天真、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我就表扬我?”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相似文献   

15.
赵德祥 《教师》2010,(36):80-80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课中渗入人文意识,使学生能更好地吸收人文精神,奠定素质教育的人文性,以人文的精神去理解认识世界。因此,美术课程中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面对复杂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健全的人格,那便会在这纷乱的世界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美术方面应该具有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要求,使我们从素质教育角度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首先应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智慧和…  相似文献   

17.
我的课堂上曾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一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却用压岁钱买了MP5,下载了如《诛仙》、《箭定天下》、《光之子》、《狂神》等小说在课上偷偷地看,到了课间就津津乐道地讲给同学听。看到他那神采飞扬的表情,你又实在不忍心打断他的演说,心中的怒气自然也无从发泄。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守纪问题,但他却让我警醒: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出问题啦!  相似文献   

18.
听过这样一节有"创新意识"的课. 那节课讲屈原.老师的讲解优美极了.临下课,他动情地说道:"屈原就这样去了,他投河溅起的浪花,千百年来打湿了人们的心.有人赞美他死得其所,有人批评他自寻死路、于事无补.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怎么看呢?"顿时学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9.
<正>人美版第五册美术教材《身边的设计艺术》一课,是一节实用美术设计欣赏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了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和设计有关,我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先是上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  相似文献   

20.
其实你会呀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18):30-30
上学期,在全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了孙同剑老师的一节物理示范课,觉得他对一名“学困生”的及时点拨与顺势引导值得一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孙老师在讲解静止和运动和相对性之后,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些同学举手发言。看得出,他们都是“优秀生”。孙老师耐心听着并逐一点评。该进入下个环节了,孙老师却突然走向一名同学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据我的观察,本节课你还没有举过一次手,能不能请你也举出一例呢?”孙老师笑容满面,态度亲切,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