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说话的姿态,人知识分子的化批判似乎是天然合法的,尽管对批判本身可以见仁见智,然而批判的权力却是无法用任何名义加以剥夺的。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对任何一种化共同体来说,正是有赖于人知识分子的这种批判,它才能不断保持一种开放的鲜活性与内部的自我更新能力。一个没有批判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在马尔库塞所称之为的“单向度的社会”里,正是否定性声音的缺场造成了肯定性亦即支配性化话语的独白,而这种中心霸权的化模式,它压抑的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内在自由与真实欲望的诉求,更压抑了整个时代化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金婷婷  罗晓欢 《寻根》2021,(1):53-63
“瓶插花”在中国不同时期深受不同阶层的热爱与追捧,以“瓶升三戟”“童子抱瓶”为主题的瓶花一直都是人们喜闻乐道的装饰纹样,及至明中晚期,“瓶插花”已从不染尘俗的象牙塔中走人民间,呈现出生活的通俗化、世俗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漫忆老挝     
去年我去了老挝,爱上了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北京到万象,乘飞机3个多小时,但有2个多小时是在中国领空上。在昆明着陆办理出境手续,再飞起来,40分钟就在万象降落了。也许因为太近,在机场享受的待遇就跟其他国际航线不同。去老挝的候机室里,有的工作人员拿乘客当听差。代表团中3位作家,都已年过花甲,正利用候机时间商量事,走来一个戴机场职员标志的年轻人,指着老头们喊道:“别说话了,到楼上找人去!”作家们说:“我们的人一个不少。”工作人员说:“你们的人不少就行了?找别的人!把坐这班飞机的人都找来!我要点数。”平时也…  相似文献   

4.
有个人走在沙漠里,传来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捡几块小石头子儿放进口袋里,明天你会发现自己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照声音说的,弯下腰去拾了一把小石头子儿放进了口袋。第二天他一翻口袋,发现那些小石头子儿原来不是钻石就是红宝石、绿宝石。果然他是又  相似文献   

5.
自然山水诗是“诚斋体”的主要载体。诚斋诗中人与山水的艺术处理迥异于传统的自然山水诗,它熔铸的是相融相乐的知己境界。自然山水在诚斋“乖张眼”的观照下,既生机跳跃,又深具意蕴。诚斋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世俗化、情趣化、戏剧化的特色。诚斋的自然山水诗,是“心”与“造化”的妙契,是灵性和仁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通天尽人的文化内涵。诚斋为自然山水诗新拓境域,其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座丰碑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取自泰山的花岗岩,象征着“重于泰山”;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大会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这座巍峨大厦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也来自泰山,象征着“稳如泰山”;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所用石材依然取自泰山,意在“泰山安则四海安”。泰山就是位于中国山东泰安市境内的一座神圣大山。 古往今来,泰山被誉为圣山、神山、文化山,“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欣逢当今开放发展盛世,她再膺…  相似文献   

7.
世界电影与中国过不了多久,便是“机械化的文艺女神”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电影史家公认,电影正式诞生于公元1895年12月28日,标志是该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视角暂留”原理,成功地制造了“电影放映机”,并拿到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放映了《水浇园丁》等影片。翌年,电影即输入中国,标志是该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法国人放映了“西洋影戏”。最早携片来华放映的外商,现在能考证到的有3个人:美国人松雍和西班牙人加伦白克、雷玛斯。这3个人中,雷玛斯最为重要。1903年,他利用加伦白克盘让给…  相似文献   

8.
沈奇 《东方文化》2000,(5):95-101
20世纪末的中国大陆诗歌,是以一场“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为浓重记忆而结尾的。对于这场论争,在一般诗歌公众看来,似乎是由“民间”一方率先发难,“知识分子”一方被动应战的“是非之争”、“权利之争”,且因“知识分子”一方的一些代表诗人,利用阐释空间的偏狭,在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坛占尽声名、定为主流,“民间”一方不免给人以“造反”、“争风”的嫌疑。同时,在急于进入历史的“学术产业”那里,更将惟“知识分子写作”为旨归的所谓“九十年代诗歌”,视为已可论定入史的事,是以必然视不期而遇的“民间立场”的“揭竿而起”为“争名夺利”的“闹事”。其实这场论争的肇因潜伏已久。  相似文献   

9.
素静  塑人 《世界文化》2001,(5):26-27
人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曾以一曲《我心依旧》红遍世界的巨星席琳·迪翁宣布告别歌坛,一心一意当起了全职妈妈。突然从多年来那种每秒都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中摆脱出来,她已发现了生活中全新的一面。“从没想像过在这么短的时间,我就成功地减了压。”迪翁最近接受《巴黎竞赛》杂志采访时说,“淡出的第一个月,我像是变了一个人。我努力消除自己的压力,忘掉自己的声音———那过去半辈子我赖以生存的声音。”“以前我特别憎恨清晨,总爱睡懒觉。”她主动爆光道,“可现在却起得很早,看看花、听听小鸟唱歌,我还整晚整晚地看电视,那都…  相似文献   

10.
酒的滋味     
酒的滋味川军到了国外,忽然又喜欢上中国喝酒的方式。想起在中国饭桌上,每个人要饮一杯酒,还须准备许多说词,几乎每饮一口,都要向主人或客人说些吉利的话。满席的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里,踩着“步步高”的节奏饮到微醺。主人多是善于喝酒的,一口将残酒饮尽...  相似文献   

11.
正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理想型人物,是由古代中国文明进程的特征所决定的。以黄帝起始的中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中以"礼"为标志的政治文化与世俗性特征,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政治文化的鲜明特点。人们往往将黄帝及其部族所开创的政治文明及世俗化礼仪制度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而将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始祖及政治文明的开创者。一、文明与国家文明与国家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李雪涛 《寻根》2006,(2):52-56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也许都有因为文字犯禁而遭到统治阶层惩处的例子,但像明清两代那样,专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刑狱的做法,可能只有在中国存在过吧!“文字狱”的残酷也可能只有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才能知道其中的险恶,身为在华传教士的老外对此真是“匪夷所思”。1778年7月31日,一位住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写往法国的一封信中,对“不大符合我们的习俗,但因为能让人了解鞑靼人和中国(汉)人的习俗”的王锡侯事件,依据当时的《邸报》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虞文 《世界文化》2006,(5):51-52
今年年初,我有幸去韩国参加了一个冬令营活动。在韩国的半个月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韩国人衣、食、住、行的别样风情。衣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也就是说人长得好,要靠打扮来衬托;人长得不好,更要靠打扮来修饰。在韩国,这条定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素以化妆品闻名的韩国,所拥有的化妆品品牌还真不少,而韩国的女性几乎人人都化妆,浓妆淡抹的脸上给人一种修饰过的精致感觉,很耐看。韩式服装比中国服装更强调突出人的线条美,所以在大街上穿裙子的人很多。一方面让人觉得很有女人味,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女性的美…  相似文献   

14.
徐芾在日本     
正史与口碑在中国,我总觉得从古到今,很少有谁能像这个人物一样值得玩味。他就是秦代的徐芾。现在不少人将其呼为“徐福”,“芾”字变了,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徐芾是个大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阶级似乎不太愿沾“福宝金贵”之类。《史记》是正史,不仅文采令人激赏,而且...  相似文献   

15.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宗派,也是中国特色较突出的一个佛教宗派。但这一宗派中的不少观念仍不能说纯粹是中国的思想,有些成分在形成时不仅受到中国原有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与印度佛教及该国其他一些文化思想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即属...  相似文献   

16.
徐明  李丽 《滇中文化》2000,(1):4-1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方面最富有潜力的国家,在中国开展“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持续增长的优势。澄江动物群是当代古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它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真实面貌,表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的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在寒武纪开始后不久都已有了各自的代表,同时还有一些难以归入任何一个已知动物门的奇异类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意识张耿光(一)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告诉我们,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虽然他们都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虽然他们中确有少数人早已随历史洪波而沉沦,然而就其主体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浓厚的忧国忧...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东方文化》2000,(3):127-127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有好些“现象”值得谈论,譬如“郭沫若现象”、“茅盾现象”、“何其芳现象”、“曹禺现象”或“马寅初现象”、“陈寅恪现象”、“顾准现象”等等。如果谁有兴趣,可写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现象学”,那一定很有意思.也一定很沉重。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酒宴上,苏格拉底滔滔不绝地发表议论,他说:“一个人在结婚以后,必须耐心地教育自己的妻子。”这时,一个名叫安提斯特尼斯(公元前445—365)的人听了说:“苏格拉底先生,您为什么不把您那位有名的泼妇妻子库桑特帕耐心地  相似文献   

20.
何杰 《世界文化》2011,(9):46-47
普什图人(Pakhtoon)亦称“帕坦人’,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伊朗和印度,共3000多万人(2004年统计)。普什图人有400多个大小部落,大大小小的部落遍布于普什图人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通常,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一个小共和国,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自给自足,几乎拥有村民所需要的一切。普什图人全民信奉伊斯兰教,除图里部落为什叶派外,其余都为逊尼派。正是由于普什图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普什图人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落社会习俗。普什图人的婚俗是其民族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而由于昔什图族封闭的部落生活以及普什图人所在地区局势不稳定,外界对于其生活知之甚少,这给普什图人的传统婚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