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电动势总足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因而使导体(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能发生突变,即电流表现出“惯性”.所以,只要抓住流过导体中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这一特征,就能解决有关自感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二称 《物理教师》2000,21(2):18-20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但自感现象本身却比较抽象,为此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通过演示实验来介绍自感现象.从教材的叙述过程可以看出,讲好自感现象的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现有的器材演示效果却十分差,所以做该实验对教师来说成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领会该实验的原理,掌握其有关要领,用现有的一些器材是完全可以演示的,虽然效果不能完全尽人意,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本文就此作一些钱表性的讨论.1实验原理分析 自感现象即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自身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其中“电流变化”包括电流…  相似文献   

3.
1 自感电动势 1)自感及自感电动势线圈因自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因为现象发生在同一个线圈上.  相似文献   

4.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一个特例,它是由于通过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对自感现象进行分析也是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感现象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感现象较为全面的认识.一、生活中的自感现象生活中常见的自感现象是以自感高压和自感延时两种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袁培耀 《物理教师》2000,21(6):20-20
高中电磁感应内容中,自感现象主要是通电和断电时由灯泡的亮暗变化展示和解释的,以此说明了线圈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常感到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教学中,教师重点处理了自感现象中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这一主题,而忽视了对线圈电阻的教学处理,因此,自感现象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处理线圈电阻的环节. 电感线圈是由一定电阻率的导线绕制而成的,对自感现象的讨论应该考虑线圈的直流电阻的影响. [例 1]如图 1所示电路,A、B两灯规格相同,…  相似文献   

6.
一个含有线圈的电路与电源接通、断开时 ,或电路中某些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时 ,线圈中的电流往往要发生变化 ,从而使线圈产生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的产生又会影响到电路中某些电学量的变化 ,因而就会形成许多与自感现象相关的问题 .利用中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 ,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1 .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这里的“阻碍”,不能等同于“阻止”,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不过是延缓了电路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的时间 .将某瞬间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等效成一个电源 ,结合有关电路方面的知识 ,可形成判断一类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在讲解自感现象时,通常介绍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装置:开关原来是接通的,灯泡A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我们看到灯泡A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但是如果按此制作一套教具,实验却可能不成功。可能的怀疑是线圈匝数太少,以致自感现象不够明显。于是便增加匝数。可是仍然看不到猛然一亮。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虽然的确与线圈的自感有关,但并非线圈具有自感的必然结果,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由于实际线圈都有电阻,故把图1等效为图2。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灯泡电流i2“线圈电流il及自感电动…  相似文献   

8.
丁秀梅 《物理教师》2010,31(1):23-24
实验启示我们,传统的自感现象实验对实验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一个小灯泡都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要求自感线圈L和灯泡A组成的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足够大,这样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除此,即使可以观察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的过程,但在通电断电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方向的变化现象也是传统的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电路中常含有自感线圈和电容器 ,由于自感线圈和电容器具有特殊的性质 ,特别是在交流电路中和直流电路的暂态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使含有自感线圈或电容器的电路分析较为复杂 ,但若能正确理解自感线圈和电容器的性质 ,对其进行等效处理就会使问题得以简化 ,分析也变得容易 .一、自感线圈在电路中的等效处理自感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 ,线圈中会产生阻碍这个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 ,自感线圈具有保持原有状态 (即稳定电流状态 )的顽强性 ,显示了自感线圈的电磁惯性本质 .在交流电路中 ,自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这种阻碍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回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的电感应现象.其本质是:自身电流的变化,导致其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使通过线圈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最终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当原来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因此,“自感”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感应”.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加选修 (2003年新版)教材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五节介绍 了两种自感现象:通电和断路自感现象,并且从 电磁感应观点作了定性解释.对于同一线圈来 说,电流变化得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变化 得快,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大:反之电流  相似文献   

12.
自感: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感应”.详细地说就是线圈的自身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的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产生感应电流,使通电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这个自感电动势(或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如虎 《物理教师》2010,31(8):35-36
在自感现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要分析电感线圈L的自感电动势对直流电路的影响问题.在电路被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电感线圈对电路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学物理实验中,为什么演示通电自感与断电自感要用2个电路,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实际上,在电工学里有一个换路定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效.换路定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换路瞬间,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都保持原值而不能突变.  相似文献   

14.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两个实验的条件是非常特殊的,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实验现象则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大不相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如果对自感现象的本质理解不深,仅凭上课时对通电自感、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感性理解,不顾条件变化,生搬硬套,就会出错,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运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目前,物理电磁感应章节中自感现象内容的教学,大多采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该演示器将“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用两组独立的器材分左右安装在同一块演示板上使用.为了达到演示效果,自感线圈用漆包线绕在较大的硅钢片铁芯上制成,因而器材只能是专业厂家生产,且成本较高、体积又大.特别是通电自感...  相似文献   

16.
陈振 《物理之友》2023,(6):35-36+40
在学习“自感”时,由于断电时自感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不能直接利用通电自感实验演示仪进行演示,致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实验产生疑惑。从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自我释疑,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断电自感"是电磁感应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对于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和线圈中电流的暂态变化过程,学生往往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笔者查阅资料后撰写此文,先对断电自感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深化,然后选取五个典型问题,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解答,最后把断电自感过程与物块撞击挡板的过程进行了模型类比,以促进学生对断电自感的理解.一、知识深化1.断电后线圈中电流的衰变规律如图1所示,R_L表示线圈L的电阻,开关断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存在不少问题,改进的实验采用发光二极管作显示,用一个电路可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感生电动势的极性及感生电流的方向.介绍了改进开发后的教学使用及示教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感现象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对自感现象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将电路画在演示教板上,并将所有元件安装在板上,其中自感线圈可用可拆变压器的0.000~1400匝,灯A1,A2用6.3V,0.15A电珠,R用200Ω(或更小)电位器,发光二极管用2EF202红、绿色各1只,电源可用学生电源12V,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感二用”自感演示器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实验现象和揭示规律,该设计既能演示能电时的自感现象及其规律,又能演示断电时的自感现象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