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聂华苓是20世纪60年代旅美台湾作家中一位相当独特的作家。目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身历女性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困境与人生遭遇,聂华苓特别描写了中国女性那种流浪在路上的"异乡人"处境,并通过她们的逃亡与无处逃亡来加以体现,同时也触及到异质文化语境中女性所面对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元代逃民家财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民问题是历代王朝统治者较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他们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是造成社会难以和谐的一个元素;另一方面,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结合元代的有关资料,在分析逃亡原因的基础上,对逃亡人户的家财处理进行分析,并对元代该项政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忧患意识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位爱国者、爱国主义的思想家无不具有忧患意识,正是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中,小农经济异常脆弱,天灾人祸时时威胁着其生存,使人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而且封建统治阶级又残酷地压榨、掠夺农民,使其生活较西欧中世纪的农奴还要悲惨(1);天高皇帝远,使他们饱受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的欺凌,极易使他们破产逃亡。自耕农的破产逃亡直接影响政权之稳固,一旦大多数自耕农丧失仅有的一份土地,这个政权也就到了末日。世道沧桑,陵谷互变,一治一乱…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歌中农民逃亡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作在农商税负比上观点有偏颇,这具体反映在农民逃亡的题材作品中。中唐反映农民逃亡的诗歌中,很多作品认为农民逃亡以后主要是去经商;农民的逃亡主要是因为新的税收制度。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基本认同当时诗人的观点。事实上,农民逃亡以后主要还是做农民;新的税收制度是农民逃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5.
孤独是人生的本质和常态,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在小说《厨房》中,主人公美影和雄一都因为种种变故最终失去自己的亲人,在他们的成长中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并且异于常人地残忍,可是孤独并非人生的唯一状态,雄一和美影虽然无法摆脱孤独,但是他们在心灵的成长中超越了孤独。  相似文献   

6.
苏童小说中有一个隐含的主题——逃亡。苏童笔下的“逃亡”和逃亡者,要么由于无家可归和对生存的愿望,要么出于对现实环境的恐惧与拒绝从而都选择了逃亡,最终都在逃亡中陷落或毁灭。苏童选择逃亡主题既与个人因素相关,又与时代变迁相连。  相似文献   

7.
向菲,一个普普通通的夜话节目主持人,通过空中电波与听众交流、沟通,帮助三个颠沛逃亡的杀人嫌犯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投案自首。一时间,向菲的事迹在全国传颂,向菲也因此获得公安部门授予的“金盾新闻特别奖”,并入选“央视十大法治人物”。有首歌中唱道:“一句话,一辈子”。一句话有时像盏灯,照亮阴霾的心灵,指引迷津的方向。“向菲现象”让我们见证了言语的力量。逃犯尚能感化,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面对那些成长中的孩子,面对他们由于年幼无知所犯下的错误,面对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该如何与其进行交流、对话,从而…  相似文献   

8.
冠百家姓,守中国心一个人的童年,能坎坷到什么程度?“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亡。”这是彭爷爷人生中最早的记忆。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在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杀的日子里,彭士禄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中过起了百家姓、吃百家饭。  相似文献   

9.
7月8日晴 人生,是一个让我们努力的过程,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人生这场旅途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辉,在我们的人生中,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之间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自己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无论在一个多风光的人背后,都有过一段拼搏努力的历史;那是不为人知的,他们在努力着,不论别人有什么看法,也许他们曾经不为人知,但现在,他们成功了,让许多人认识了自己,人生,就是一个让我们努力的过程,它是自助餐。  相似文献   

10.
农民逃亡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朝皆有,屡见不鲜。而在唐代,农民逃亡问题贯穿其始终,乃是有唐一代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唐后期农民大量逃亡,大大影响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唐末财  相似文献   

11.
北岛论     
从人们对北岛的误读与隔膜及其与文学史之间达成的合谋着手,阐释了恢复“《今天》派”命名和重勘北岛文学版图之必要;以流亡为界碑,梳理了北岛流亡前的“废墟诗歌”之得失,同时从“常”与“变”之辩证关系的角度,详细地解读了北岛流亡后的“流亡诗歌”,归纳出了它们在思考诗人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及其作为流亡者对祖国的深厚爱情、揭示生活与幸福的不真实性、个体话语存在之可能和难度、质疑本体论和逻辑世界、返乡的坚定指向及其困难等方面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这部寓言小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人要始终面对生存困境,而且人类的追求常常陷于摆脱困境与重陷困境的过程之中,因而人生是悲怆性的存在;然而人又不会屈服于命运,人要努力摆脱生存困境,执着追求生命中的爱,因而人生又是诗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irst seventy five year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wenty two enclosed convents for English women were founded in exile where more than 1950 women were professed. In order to lead the strict religious life follow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cil of Trent for enclosure for women religious, these foundations required specialised buildings constructed behind high walls. At first, the fledgling communities made do with what was available adapting domestic buildings for religious purposes. Gradually as they acquired funds they were in a position to build for themselves. The rules they adopted required adherence to complex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space. However in practice circumstances often presented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exities revealed in conventual sources for senior officers in the convents negotiating their way through such difficulti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itiating new members into conventual life.  相似文献   

14.
《模仿者》是维.苏.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有关第三世界政治的后殖民小说,涉及后殖民文学的多重深刻主题思想:模仿、身份、流亡、种族冲突、前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等等。小说不仅再现了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给被殖民者造成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扭曲和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15.
漫话纪晓岚流放乌鲁木齐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768年.备受乾隆帝宠爱的纪晓岚因给其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获罪.被流放乌鲁木齐。《清朝艳史演义》中记录了他在乌鲁木齐生活状况的一些情节,然而却是十分的悲凉、凄苦.本文将主要依据纪晓岚的专著《乌鲁木齐杂诗》对其生活境况进行“自我”分析、求证.以还这位风流名士流放生活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的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所展示出的内涵并不是对理想的放逐、对崇高的调侃与解构,也不是对爱情神话的否定,而是通过小说关注重心的转移、人生平庸本相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的揭露。小说体现出深刻的时代批判精神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通过对生活琐细的描写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力,对命运毫无主动选择的权力,只能在懵懂中被动接受,这是一种无奈的悲凉。  相似文献   

19.
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被称为"劳改营文学和流亡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全部创作是在劳改营、被流放和流亡国外期间完成的。他经历过10年"古拉格"炼狱般的生活。1970年,他以一部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描写劳改营里生活的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触动了俄国人乃至上层当权者紧绷的神经,认为他夸大了苏联的阴暗面,因此而遭到拘捕,却由此而赢得"伟大思想家"赞誉。索尔仁尼琴被公认为是不妥协和说真话的作家,前总统普京高度评价他,俄罗斯人赞誉他有一颗"俄罗斯的良心"。他的创作自始至终没离开过关于俄罗斯的主题,因此有人说他具有强烈的"俄罗斯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20.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