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桂彬 《师道》2014,(3):13-14
受竞技体育浮躁和功利的影响。我国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中小学的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或只重视考试科目训练.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学生对体育锻练的兴趣大打折扣。这样的体育锻练已失去了其本身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师专女教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宁德师专女教工体育人口比例为15.1%;影响宁德师专女教工体育人口的主要因素是每周体育锻练的频度;而导致体育锻练频度较低的原因与女教工的家庭和工作负担、余暇时间的活动取向、体育锻练的项目、场所与形式的选择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课堂进行着各种各样有益的教学改革,力图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独立锻练身体的能力和兴趣。 有兴趣和无兴趣的体育教学差别很大。从国内外一些体育学者的实践报告看,有兴趣时的体育锻炼,血糖上升很快,肌力增加,学生精神也特别饱满;而强迫他们去做那些单调枯燥、缺乏兴趣的体育锻练时,血糖明显下降,肌力减退,从精神上看,很快出现疲劳症状。从以上情况来看,有兴趣的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呢? 第一、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根据…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学校就是让儿童整天做游戏(包括创造性的知识游戏)的地方。人们往往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育称为美育、体育或劳动教育。但这种游戏化的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教育,甚至可以说,它们只是一种游戏化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教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院校开设运动处方课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处方作为指导运动训练与体育锻练的科学依据。在现行的课程结构中,运动处方课程必须纳入其中,通过此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指导体育锻练,对开发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除了要遵循高等学校共同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根据体育课教学独特的特点,学校的场地、设备、器材以及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遵循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体育课教学的实践,就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遵循这些基本原则,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体育课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自觉积极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明确学习和锻练的目的,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了解身体锻练的价值及科学锻练的知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练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锻练的自觉积极性,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自觉积极性是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同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成为  相似文献   

7.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在我国从周代算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近数十年来,我国体育都是模仿外国,解放前效法日、美,解放后全盘照抄苏联。卅多年来,虽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体育工作者辛勤努力,学校体育有较大进展,但根据自己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尚做得不够,很多院校的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苏联40—50年代的课时结构和教法。体育教学大纲项目繁多,且偏重实践课,忽视理论课,这对学生切实掌握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作为一生科学锻练身体的手段和提高对体育的认识都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们发现儿童入学后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不会削铅笔,不会整理书包,上学放学需父母接送……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家长认识错位,家教方法不当。为此,我们重视了孩子入学后自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要搞好自理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心理规律。一是在提高认识上,要由浅入深。通过讲故事、演节目、做游戏等形式,让儿童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的道理。然后再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哪些事情应该自己做,自己做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做。二是在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儿童做事往往单凭一时热情,意志力较差,如果急于求成,要…  相似文献   

9.
终身体育是整体和长远的体育思想 ,是完善人体的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实现 ,学校体育教学是关键。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对自我锻练能力的培养更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儿童比以前同年龄儿童个子高,肩膀宽,身体重。可是不少儿童的肺活量小,臂力弱,动手能力差。个儿大,看样子很健壮的孩子往往是近视眼、扁平足。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活动不够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活动量与他们对活动的需要有很大差距。即使是爱活动的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也不够。活动不足的危害在上学后更加明显。在教室里是坐着,在家做功课也是坐着,晚上看电视还是坐着,而且往往是在通风不佳的场所。 儿童的生活方式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不常在室外活动和不从事体育活动的儿童往往很任性,睡眠差,对…  相似文献   

11.
彭辉镛老师刚从永顺师范毕业,就被分配来一个最偏僻的山地大庄坪初小工作。这里四面见山,人烟稀少。学校里没有活动场地,三个班,两间教室,一块黑板,这显然是不够用的。他便用八层旧报纸糊成硬纸板,上塗墨汁来代替小黑板,在学校附近的粟树上套上棕索做秋千,还亲自动手挖了沙坑,利用旧门板做了一个乒乓球台,一付单槓和一付跷板,使一群过去不能作文体活动的儿童,有了锻练身体的机会。现在,当你从这儿路过,很远就可以听到儿童们愉快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二十一世纪的健康新概念,强调体育锻练对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要培植儿童勇敢作风,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应如何做呢? 第一,要克服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倾向。 儿童的胆小怯懦,往往是教育的失误所致,因此克服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倾向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1.不要用封建迷信的鬼怪之谈恐吓儿童。儿童的淘气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戚琦 《华章》2010,(21)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体育教育,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锻练学生的体质,也要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同时注重职业体育教育.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幼儿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强调教育对儿童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教育。体育上强调使儿童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达到统一的标准;智育上只重视《纲要》所规定的知识的传授和智能上的训练;德育上只重视符合社会要求的几乎一律化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前,我们提到全面发展也主要是指个体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对于学校体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儿童民间体育游戏在学校中的开展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民间体育游戏蕴涵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特性、价值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有着独到之处。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革,这一变化为民间体育游戏更广泛地进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立足于学校,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再发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林 《家教世界》2013,(4):62-63
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下降趋势,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体质健康知识淡薄,生活方式不尽合理,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不够等。要大力普及增强体质锻练知识,加强健康与卫生教育,完善体质检查制度,改革学校体育课程等,使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振华 《学子》2014,(3):51-51
正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一、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1.儿童化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起,英国小学阶段体育教育政策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重视提升儿童参与学校体育机会,强化学校与俱乐部的联结,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机制.在政策建设中,其逻辑演进始终围绕着对儿童的关注,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由单一范式向多元治理转变.对英国小学阶段体育政策核心特征的梳理与分析,探寻政策背后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或可为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