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2.
代词“莫”与副词“莫”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既有无定代词的用法,也有否定副词的用法。辨别“莫”的词性,总的方法是看“莫”字前面的名词性词语,如其外延很大,泛指许多事物,那么“莫”是无定代词;如果特指一人、一物、一地,那么“莫”是否定副词。这一方法还适用于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句子:“莫如”、“莫若”中的“莫”,“莫……于……”句中的“莫”,“莫不”、“莫非”中的“莫”,宾语前置句中的“莫”都是无定代词;副词状语后面的“莫”,祈使句中的“莫”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61页:“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可见莫卧儿帝国的终结在“1857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课本第104页:“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军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由此可见,“1857年”“莫卧儿王朝”仍然存在。《教学参考书》第237页:“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综上可见,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间应为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内的1858年,而非1857年。课本第6…  相似文献   

4.
赣语上高话的"莫"是个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表达了"否定性意愿"的语法意义。"莫"字句因人称、否定对象等句法环境的不同,其语法意义、功能又可分为四类:否定性意愿"莫"字句;否定性警告"莫"字句;否定性评价"莫"字句;否定性估测"莫"字句。否定性意愿"莫"字句的主语一般是以第二人称为主;否定性估测"莫"字句的主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可以充当。赣语上高话表祈使否定的"莫"字句是由全量否定代词发展而来,这反映了语言学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1莫小米是谁?在莫小米从新生联欢晚会的舞台顶蓬上背着个天使翅膀掉下来,刚巧砸在高三的头号帅哥——主持人吴天磊的头上之前,谁也不知道莫小米是谁。当时,吴天磊正在报幕:“下面请欣赏由高二五班为我们表演的音乐剧,《莫小米,向前冲》。表演者,莫小米……”在他说到后面那个“  相似文献   

6.
如何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劳动教育意义的认识上莫"短视";在劳动教育目的的认识上莫"短线";在劳动教育过程的认识上莫"短时";在劳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莫"短见";在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上莫"短评";在劳动教育评价的认识上莫"短缺"。  相似文献   

7.
莫小西骑着那辆蓝色的单车穿过操场时,伊米正站在一株桂花树下吃葡式蛋挞。她的肌肤像薄玉一样透明。莫小西把《挪威的森林》推到她的眼前:"嗨,这书是不是你掉的?"伊米抬头,淡淡的接了书,继续吃她手中的葡式蛋挞。莫小西想:"好傲慢的女孩子!"骄阳下,莫小西看到伊米肌肤里淡蓝的血管,一条条向小溪一样淌着。他就原谅了伊米,他觉得她只不过是个苍白而贫血的家伙。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9.
(一)“莫”字,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写作(?),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落入草中,天近黄昏.以日落草中形象地表示其本义是日落傍晚之时.由其结构,可见“莫”是会意字,其基本词性是名词。但是古代汉字少,为表达多种意思,一字承担多项内容,因而从本义扩大词义,产生引申义是常见现象.因而“莫”引申为“年岁将尽”或“晚上”,仍是名词。《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当然从“莫”的本义中,还有其他引申义,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引申,大多数引申义都是名词。  相似文献   

10.
子曰:“不患①无位②,患所以立③。不患莫④己知⑤,求⑥为可知也。”[注释]①患:担心。②位:职位。③立:这里指胜任。④莫:没有人。⑤己知:宾语前置,即知己,了解自己。⑥求:谋求。  相似文献   

11.
我生在抚顺,长在抚顺。小时候,就听大人念叨过一句顺口溜:莫地沟,穷人沟,有女不嫁莫地沟。长大后,我知道了,莫地沟是抚顺一个比较大的棚户区。和城市的高楼大厦相比,这里是一片片破旧低矮的平房,好像城市的伤疤晾晒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眼光与财富     
正奥地利小镇施托克劳的东头,有一间酒馆。这是一家老字号酒馆,老板叫莫卡尔。1811年,酒馆门前突然停了一辆马车,从车里走下来一对衣着华美的老人。当时这样的马车很少,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坐得起,而平时来这间酒馆的都是些穷苦人士。他们是谁呢?莫卡尔热情地把客人迎进店里,安排他们落座,给他们拿来了最好的葡萄酒和烤牛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那男的问莫卡尔:"你不认识我了吗?"莫卡尔上上下下打量了他半天,摇摇头说:"记不起来了,请问您是……"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梁》着实吸引人 ,剧中的歌词更撩拨人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 ,往前走 ,莫回头 !……”“往前走 ,莫回头!”干炼泼辣 ,抑扬顿挫 ,充满哲理 ,余味无穷。是啊 ,忆往昔 ,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不就是一部“往前走 ,莫回头”的历史吗?中国20余年改革开放的沧桑变迁不也是一部“往前走 ,莫回头”的历史吗?北京申办奥运、企盼奥运、最终赢来胜利的艰难征程不更是一部“往前走 ,莫回头”的历史吗?历史证明 ,在荆棘丛生的崎岖险途 ,在暗礁潜伏的激流险滩 ,只有靠“往前走 ,莫回头”的坚强意志 ,我们才能攀上顶峰 ,才能游…  相似文献   

14.
刺奢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  相似文献   

15.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16.
读报有感     
大兴改革年, 不干更何待。 夕阳无限好, 月到中秋皑, 青年风华茂, 青春放异彩。 岁月莫磋砣, 争当促进派: 老骥莫伏枥, 黄昏何足慨。 继往又开来, 希望国所赖, 有志事竟成, 等闲鬓发白。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82页:“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其中“190年”这个数字不确切,分析如下。自1526年始,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18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陷入四分五裂。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等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殖民者的附庸,英国开始了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历程。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政府为了尽快镇压起义,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于1858年8月英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并于1858年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8.
莫朴树和倪小麦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学的开学典礼上。男女新生各选一个发言,莫朴树紧张得不行,背了几百遍的稿子忽然在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倪小麦,她梳着马尾正在吃着一种什么东西,那时校长正在讲话。莫朴树就问倪小麦:"你不紧张吗?"倪小麦就摸出一片薄荷糖来:"吃一粒,又凉爽又镇定。"莫朴树接过来却没有吃,这个时候还吃糖,真有些说不过去。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腿肚子差点转了筋,到底是照着稿子念了,而倪小麦是空着手上去的,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诗歌、音乐和礼貌,体现美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宿莫干山幽谷望神奇 ,琼楼影渐迷。风声移树近 ,月色照天低。夜静花容重 ,晓凉草露稀。名山寻胜迹 ,脚下有阶梯。后记 :登莫干山下榻芦花荡宾馆 88号别墅。夜色渐深 ,凭栏远眺 ,情趣盎然 ,因以试笔。莫干山观竹海感赋碧波万顷涌林间 ,时有清风卷细澜。总染修篁凝老绿 ,常描短笋换新颜。轮流呵护终非易 ,往复生息岂等闲。我愿青山分翠色 ,西行装点玉门关。后记 :莫干山遍山种竹六十余种 ,生生不息。临武陵村俯瞰竹海 ,叹为观止 ,因有感悟 ,试拟七律以记之浙江莫干山纪行二首@张健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