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7):72-75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会选择教师这种职业。因为与孩子打交道让人充满乐趣。我喜欢这种职业。”“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心去浇灌,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并感到快乐。”这是红安县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涂如豹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相似文献   

2.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3.
为学生感动     
做教师几十年中,有很多时候,有很多学生常常让我感动,也让我不由得更加喜欢我的学生,更加投入地关爱每个孩子。静静地回想起来,让我感动的有时不过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然而,品味其中,几多温馨萦绕在心间。这样的学生在每一个教师身边,这样的事也许每个学校每天都在发生。不信你看:  课间,我在批改课堂作业,一个小小的女生悄无声息地来到我身边,麻利地把每个本子翻开,顺次递给我。我说:“你出去玩吧。”小女生说:“我来帮您,可以批快点。”等到全部批完了,小女生又把本子分成整齐的两份,一份全对的,一份是需要订正的。…  相似文献   

4.
陈娟 《中学教学参考》2010,(34):119-119
有一位新分配的教师被校长告知要他带一个“特殊”的班级,该教师很高兴,以为这肯定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级。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天,他就对学生们讲:“我非常荣幸,刚工作就能带到像这样一个优秀的班级,我听说你们每个人都有超群的智力,希望以后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一直对于他的这群“天才”的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让他们各方面的才能都得以充分的发挥。而学生们也渐渐地从教师赞许的目光及激励的话语中感觉到了自己的超群,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相似文献   

5.
湛秀琴 《老年教育》2006,(11):40-40
学生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写过这样的作文——《我的理想》。我曾在文章中抒发过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羡慕与崇拜。没想到,年少时的憧憬竟在晚年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每年来点新花样听说一位中学校长在一个班随堂听语文课,听到第二节课时,便哈欠连天,坐不住板凳了。因为上课的老师不仅声音较弱,而且两节课都是同样的教法。你看,校长只听了两节课,就“昏昏欲睡”,而学生天天都这样听课,你能让他喜欢吗?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跟班上,一个学科的老师一上就是好几年。在这种情况下,课任老师如果总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怎么能给“观花人”带来新感觉、新收获?而一个好教师总是注意常教常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的组织,作业布…  相似文献   

7.
人们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兜售知识,就像往漏斗里灌水一样,我们的任务就是原封不动地去重复别人对我们讲过的东西。我希望您为孩子选择的教师能够改变这种做法,从一开始便能根据教育对象的智力水平,将他领入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让他见识各种事物,教他独自进行选择和分类,有时给他指出一条道路,有时让他自己去开辟新路。我不希望教师唱独脚戏,一个人讲个不停;我建议他反过来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苏格拉底及后来的阿凯西劳斯都是先让学生讲,然后他们才给学生授课。“教书人的权威往往不利于求学者的学习”。最好是做到让学生在教师前面小跑,以便判断其前进步伐,研究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进度以适应学生的承受能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节口语语文课上,一位教师设计下这样一个环节:(师同学们,每个人部有一些小缺点,那我们用什么方式给朋友提出呢?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提建议朋友才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小组讨论”很有意义,因为在场的每个学生都会设身处地地去想:我希望人家用什么方式给我提意见,我就把这种方式说出来。而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每个学生有了表达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美丽的彩虹》这一课时也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我事先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彩虹,然后…  相似文献   

9.
执行主编的话 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第15中学,我听了窦永丽老师的一节课改的英语课。感觉:好!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 传统的教学很少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即使有也往往是观摩课、赛课时出现的“作秀”。但窦永丽老师的这节英语教学课,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英语的对话、活动之中,没有“干坐生”。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正是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不断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会不断增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句话对英语教师来说,不,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件很难的事。这话说出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难。更难的是坚持长久。然而,课改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它需要我们从具体的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一节课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实。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改才能有质的变化。 我很欣赏这句话——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第一,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和教师出预习题相结合。比如教《故乡》,估计学生会有许多地方不懂,就把提出疑问作为作业来布置,看谁提得多,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发动学生讨论。对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好懂的文章,就先设计思考题,使学生预习时有抓头,能学得深入些。这样学生渐渐动起脑筋,喜欢质疑问难了。在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将”教师的“军”,使教师当堂难以回答。对这种情况,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鼓励他们多“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唯有这样,我才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为我带来的荣耀。"这是朔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李鸿祥常说的一句话。凭着这份坚定而执着的信念,从教25年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教书育人,默默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2.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比比皆是“让每个学生都……”这样的典型句子,这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教育家对全体学生发展深深关切。作为办学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故此,山东省潍坊八中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对学生奉献自己诚挚的爱心,才能让学生喜欢、信任和尊敬你,才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氛嗣,开启心灵之门,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14.
正都说教书育人是一份良心事业,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选择了对学生无私地奉献爱。一、对爱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在班级建设中,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辛苦工作十八个小时,并且在工作室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乐趣无穷”。这就是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他选择了自己酷爱的职业,以工作为乐趣,这样的人难道会不成功吗?每个从事他无限热爱的工作的人都可以成功,因此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并且自己热爱的工作,是能否走向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心声     
每一届学生毕业时,我都要问一句:“你们准备以后选择什么职业?”回答五花八门,有选择从医的,有选择从戎的,有选择经商的,也有选择从艺的,唯独没有人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这让我颇感沮丧。我心有不甘,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教师太累了,收入也不高。”可见这帮后生小小年纪就活成了人精,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是教师职业选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一个区的全体中学教师为研究范畴,通过环环相扣的三轮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是他们选择从教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影响作用发挥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能够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且指向教师职业的老师,往往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影响产生的前提。其次,通过一定的契机,这些“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让“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职业感知和个人感知两个方面,这是影响产生的关键一环。最后,积极的教师职业认知触发了“我”的从教动机,坚定了“我”的从教信念,使影响得以真正发生。研究也表明,受到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的那些教师,大多能够薪火相传,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更投入,更容易站在学生的立场反刍如何当老师,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成为了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审慎对待并重视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对教师择业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为好教师的不断涌现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8.
卢梭说过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要做好的功课,因为兴趣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停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怀着这样的教育梦,参加工作以来,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以身作则”影响学生。教育事业像一座长桥,通过它,学生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相互关心,一起成长;学校更像一个小社会,需要教师始终怀揣坚定的信念,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成熟地迈向大社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我在班级管理、教学和德育等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近年来呈滑坡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语文教师选择了放弃,认为学生到职业学校来,主要就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像语文这样的“豆芽课”可以被忽略。其实,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的人文素养有关密切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让学生成为用“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两条腿走路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