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既然是评论,就必须讲道理.道理讲得精辟、透彻,对读者有启发,才是好评论.为了增加文采,增强说理,引用典故是常用的手法. 用典是为了说理,典故为说理服务.所以典故不可滥用.堆砌典故,迹近炫耀,结果满篇都是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反而引起读者的反感.写短论,引用典故是可以的,但必须巧妙恰当,并且要在说理上下工夫.前人说“喻巧而理至”,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新闻评论是主要用于析事明理的一种文体,当然也莫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评论是在说理,道理说透几分,就有几分力量.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4.
“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写论文,如同劈木柴一般,要把道理破开来讲。我们不是常说写评论要注重分析吗?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评论的对象作透彻的分析,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发挥。举例来说吧。4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办实事贵在尽心竭力》。这虽然是个好题目,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文章。比如:“什么是尽心竭力呢?”“就是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作为评论文章来说还不能算达到合格的要求。因为这样论证,主要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把道理化开。《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5.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的。那末,象“快语”这类小言论,往往引证生活中一个典型人事为论据,如何去破理呢?编者体会,刘勰这句话的要领是“破”字。要写好“快语”,就要分析论据,生发开去,就事“破”理。 1986年10月份,作者马以斌寄来一则“快语”——《何妨设立“老年服务站”?》,举了一个国外的事例为论据:“奥地利维也纳的各个区由民政局出面,建立了社会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可为老年人订菜送饭,洗熨衣服,送医送药,出门接送,甚至缮写书信,读书读报,只要  相似文献   

6.
比喻,俗称“打比方”,是我国自古以来作文赋诗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南朝梁武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意思是说,比是按事物的相似处来比附事理。这种修辞手段,对新闻写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新闻,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简明,使深奥的道理说明浅显,让抽象的东西变得  相似文献   

7.
使用形象的事物作为比喻,以论证自己的论点,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在言论写作上称为“喻证法”,又叫“比喻论证”。“快语”的读者一般文化水平不很高,更要运用“喻证法”把道理说得浅近明白一些,所以编者在修改稿件时,很注重稿中的比喻,好的保留,不完善的修整,缺乏的适当予以增添,不使通篇“快语”全是抽象的概念。现以  相似文献   

8.
立意浅说     
一位年青的记者曾感慨地说;“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写文章;写文章最难的事,莫过于立意。”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写文章要说明什么问题,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事前必须有个明确的中心或主题。这在古文论中叫做立意。如果还没有立意就动笔写作,违背“意在笔先”的写作规律,那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七拼八凑,杂乱无章,就像唐代大文学家杜牧  相似文献   

9.
古人一贯重视文章中的说理,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新闻评论写作而言,要写出一篇上佳之作,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好的立意、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说理。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指的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手段论证某个观念、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元代郝经所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意思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无一定之规;但是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即文章的“常法”还是可以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常法’坝U是说理的创新思维。今天,人们需求的独特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0.
要使评论的主题思想得到发挥,有多种论证方法,前面讲的“阐明意义”、“分析道理”是常用的两种,除此以外,还有“提出反驳”,也应当算是常用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前面两种都是正面阐述作者的观点,通过摆论据,作论证,说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论”;而“提出反驳”,则是明确摆出别人的错误论点,讲出道理,加以反驳,并通过反驳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种论证方法叫作“驳论”。  相似文献   

11.
言论写作中,摆事实讲道理为基本方法,其中讲道理又为第一要义。摆事实简单,讲道理却难,说透道理更难,从某种程度上说,道理讲得如何关系言论的成败。笔者常要面对大量的言论稿件,近几年来每年都在全国有关报刊发表言论百余篇,感受最深的也就是说理,“把理磨碎了讲”,  相似文献   

12.
左边漫画中描述的笑话,是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一次去理发,考虑到冬天风冷,头发长点暖和,便说:“剪得短一点。”谁知剃头师傅刀剪飞舞,给理了个短短的游泳式。待与他理论,却说:“你不是关照剪得短一点嘛?”我一时语塞,只能怨自己词不达意,道理还是人家足。  相似文献   

13.
王龙海 《大观周刊》2011,(44):32-33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这样一种论辩、立说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许多思想家、辩说家们为了确立某一抽象道理的合理性或荒谬性,常常举引其他在内容上与之很不相关的事物的情况来比类所要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以浅显的事物的情况来说明和论证深刻而抽象的道理。《淮南子》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言事”与“言道”相结合,“言事”为“言道”服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家邓伟志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谈学界六大顽症,其中一个是“论文无论”。何谓无论?按照汉语词典解释,论作为动词,指分析和说明事理,着重在是非,论的结果是做出判断;作为名词,论指分析和说明事理的思想观点或文章。这么说,“无论”就是无分析说明,无思想观点。“文所以  相似文献   

15.
张妍妍 《档案》2014,(4):9-12
关于档案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档案界,且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档案起源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阶级社会说”、“文字起源说”、“原始社会说”等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其又都未能克服“阶段论”的局限。而以“过程论”为视角,将“阶段论”中的各“点”串起来,形成一条线,以完整的过程来论述档案起源问题,可以说明档案起源过程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广播的理论宣传,凡在听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取得较好效果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寓理于事,形象说理。所谓寓理于事,就是说在写理论稿时,以事实作为由头,引出正题,然后再层层论述道理。1989年12月20日,我们播发了一篇哲学漫谈:《“万字号”往往从“一”开始——兼谈思想改造中的辩证法》,文中列  相似文献   

17.
史家叙事,既求简练,亦求蓄意,把作者的观点寄托在事件之中,在事中寓理、寓情、寓气,寓识,隐去一切议论痕迹,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叙事当以穷尽事理为主要目的,字面上看来在叙事,其实在说明蕴于事中之理。清人刘熙载称赞司马迁的史笔:“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主即道理,客即事实,把道理藏于事实之中,通过叙述娓娓道来,才真正称得上精微奥妙的笔法。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写了从将相失和到将相和的全过程。虽然作者没有站出来直接说理,但“主意”已寓于“客位”:将相失和的原因是争个人名位的高低,一旦捐弃个人名位,以国家大局为重,他们便结成刎颈之交。“寓主意于客位”的写法最有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由事实站出来说话总比空讲道理更能使人相信,离开事实的空讲,读者总感到缺乏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8.
就属性而言,艺术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和道理,装帧艺术也是如此。其间将可以包括立意、构图、形象、色彩及形式美法则等诸项,此即本文权称的“艺理”。论及装帧艺术魂魄,艺理自不待言,只是仅此并不算得完备,于其之外,尚别有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文贵于识     
才、学、识,古人视为写作者必具的素质,其中识尤为重要。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说:“文章首贵识”,“识为最先”,也有人说:“文以识为主”,“识为尤重”。何谓“识”,即表示作者对事物价值和是非的认识。胸中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妍媸黑白,悉眩惑而不能辨”,“惟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见识到哪里,笔尖就写到哪里,笔力的高低决定于见识的优劣,如果练习写作仅在字句上雕琢,本身就是缺乏见识的一种表现。“写新闻要什么见识,只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就行了。”此言大谬不然,任何一条新闻之中,都或明或暗窝藏着作者  相似文献   

20.
办报的目的在于影响舆论,核心则是吸引受众。新闻是给人看的,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讲的事情再重要,论的道理再深刻,也无法使读者入眼、入脑、人心。所以,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其著作《当代新闻学》中这样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