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席晓 《科教文汇》2008,(23):236-237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准备婚礼,婚礼仪式及其起源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服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用的综合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状况,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特色的应该是婚礼服装。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特定的婚礼服装,而且是被传统积累固定、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较长期基本不变的服装。作为服饰中的重要一部分,传统婚礼服饰展示了文化的特色。婚礼服饰更能体现各个国家的地域性特征及对待重要节日的不同民俗装扮。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汉服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代婚礼不同的妆造服饰,如汉服与韩服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文化发展对婚礼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宇丰 《百科知识》2011,(14):59-60
客家属汉族的一支,古代自中原南迁,现主要分布于我国粤东、闽西、赣南、台湾等地。客家人勤劳进取、尊师重教,其传统婚礼一方面严守始于周代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另一方面又具有浓郁的自身特色。客家婚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像是客家文化之林中的一棵满是繁花的大树,在此只能撷取当中的几瓣花絮与读者们共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天门地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不同,揭示天门地区当代婚俗中的诸多泛民俗现象,并由此引发笔者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5.
初楚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316-316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方婚礼的研究,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而挖掘出内在的因素。影响中西方婚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宗教观念、历史影响、生活习俗和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宗教原因为主。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西方的婚姻文化有所交融但也依然存在差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求同存异,取西方婚姻文化之精华,同时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双方文化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左丽芬 《科教文汇》2012,(10):112-113
本文通过探讨民俗语义与语境、与本土文化的动态关系,联系动物民俗语义探究中西文化差异受民间创作、宗教神话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民俗非遗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承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且长久以来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要求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群众日常生当中,而民俗非遗文化本就具有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对民俗非遗的文化"DNA"善加保护和利用,对当今我国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董晓萍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一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民俗非遗保护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论述和探讨,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体现了民俗学者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深切关怀和对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榴 《科教文汇》2009,(9):243-243,245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亿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婚礼常常是女人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时刻。无论你身居何处,都要结婚。在中国,在不同的场地举办婚礼象征着婚姻中的不同核心点。在美国,婚礼几乎都是在教堂举行的。同样,中国及美国,在婚礼服饰方面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麻秦华 《科教文汇》2009,(15):235-235
婚礼常常是女人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时刻。无论你身居何处,都要结婚。在中国,在不同的场地举办婚礼象征着婚姻中的不同核心点。在美国,婚礼几乎都是在教堂举行的。同样,中国及美国,在婚礼服饰方面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李征 《科教文汇》2012,(1):139-140
本文通过对土库曼婚礼乐舞风格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土库曼婚礼乐舞与俄罗斯及中亚、欧洲文化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之中,是乐舞文化沿丝绸之路传递、融合的辉煌再现。  相似文献   

13.
婚礼中的禁忌形式多样又甚为普遍,一般将其归结为“避邪”,又有人称“避煞”(青牛、青羊、乌鸡“三煞”之说),但无论“避邪”还是“避煞”,都是避某种不祥之物,追本溯源这种不祥之物,是婚礼中新娘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的处女红禁忌。在思索这一禁忌数千年演化的过程中,更可以窥见的是这一信仰观念下女性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趋吉避凶、祈福纳祥是人类社会的本能追求,当这种本能的追求演化为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集体习惯时,吉祥民俗也就产生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对于吉祥的理解和表达吉祥的方式并不一致,表现在吉祥民俗上也是千差万别;又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汉民族的吉祥民俗做一粗浅的介绍。何谓吉祥民俗从字源上看,汉语"吉""祥"二字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中:"吉"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现了一个地方的人物风情,婚俗中浓厚的喜庆色彩更能够将当地的风土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林之 《知识窗》2007,(12):21-21
婚礼可能是全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但婚礼也是一个万花筒,从中可以窥视出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时代的文化和风俗。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本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英汉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多元化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秀英 《内江科技》2010,31(9):39-39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景观千差万别,民俗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的民俗,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民俗区域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陕北的窑洞     
文琼 《百科知识》2000,(2):58-59
位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的岁时风俗、人生礼仪、民俗节日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陕西的居住习俗最为丰富多彩,体现了“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的特点。居住习俗与陕西各地的地理、水土、环境、气候和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陕北、陕南和关中,地形分为黄土高原、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分属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自然条件不同,造成了生活习惯、风俗特点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住宅。关中平原  相似文献   

20.
陈慧 《科教文汇》2014,(16):225-226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以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会有不同的婚俗习惯。本文将对中泰两国婚俗中的程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了解两国婚俗习惯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