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时8天的’93乌洽会圆满结束了,果实是丰硕的。它不仅是对新疆改革开放的大检阅,也是对新疆新闻界、新闻队伍的大检阅。参加’93乌洽会新闻报道的国内外记者达400多人,从一定意义上讲,’93乌洽会也是展示各新闻单位实力的窗口;更为各新闻单位展示风采、广告自己、树立形象和相互竞争提供了舞台。《新疆日报》’93乌洽会新闻报道组,充分利用了这一舞台,会前,秣马厉兵,周密设计,缜密安排;会中,灵活调度,沉着指挥,主动出击,形式多样,内容深刻,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受到行家的好评。会后,报道组聚集一堂,谈体会说感受,找差距寻不足,收获  相似文献   

2.
新疆日报的乌洽会宣传报道如同乌洽会一样圆满成功,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区内外新闻界同行以及读者的广泛称赞。新疆日报对乌洽会的宣传报道,有几个显著特点或突破: 一是时间长、跨度大、阶段多、竞争激烈、有难度,这在新疆日报的战役宣传上是极少见的。跨度大,乌洽会的报道不同于以往会议报道,时间长达半年,从今年4月份就揭开了宣传报道的序幕,中间跨了星火会、七一、八一等几个大活动。阶段多,报道分为初期阶段、会前阶段、洽谈阶段。竞争激烈,在短短的9天洽谈期间,乌鲁木齐记者云集,350多名中外记者(尚不包括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二线记者)活跃在洽谈的场内场外。当中外客商在紧张洽谈时,中外新闻记者们、尤其是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外客商住宿分散,  相似文献   

3.
1992年首次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贸洽谈会已落下帷幕。它是宣言书,向中外宣告中国已打开西大门,新疆和西北要大开放,要走向世界。它是宣传队,新疆和西北向世界宣传了自己,世界也认识了新疆和西北。它又是播种机,在全中国和全世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这次盛会以其丰硕的成果将载入新疆乃至整个西北改革开放的史册。乌洽会的圆满成功,也有新疆新闻工作者的一份功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学会和本刊编辑部9月23日邀请乌鲁木齐地区新闻单位部分记者编辑座谈,回顾乌洽会前后的新闻报道,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展开新闻大战这些参与乌洽会报道的编辑记者,都有一种经历了一次战役的感觉。他们说,乌洽会一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员都赶来赴会,联合起来打通通向中  相似文献   

4.
’92乌洽会始,这一令世人瞩目的经贸盛会便成为新闻大战的竞技场。’93乌洽会,新疆各新闻单位都派出阵容强大的记者队伍赴会,强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新疆经济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锻炼记者的机会。’93乌洽会,这张年轻的报纸得到了锻炼,年轻的记者得到了锻炼。精心策划思路出新《新疆经济报》创办不到3年,记者、编辑50余人,业务、技术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我们要想在报林中立足,靠什么?新疆新闻界同仁评价我报时,常说“点子”新。这里,“点子”就是指思路。思路,是《新疆经济报》办报的重要依托。有好的思路,可以弥补人手、经验的不足,可以出奇制胜。《新疆经济报》创办不久,就确立了长远的总体思路,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都有阶段性的思路,于是有了一些引起社会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乌洽会已经举办三届。每一届新疆日报编辑部都拉出大阵容进行报道。会前会中投入记者之众,报道规模之大,发稿总量之多,超过一年一度人大、政协“两会”的报道,堪称“三大战役”。我是首次参与乌洽会报道,下面谈点粗浅感受。 激情与理智 局外人从表象看,乌洽会不过是一项热热闹闹的经贸活动而已。头两届,因为没有置身事中,我的认识也滞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及至参加了’94乌洽会报道的全过程,天天接触大量的新闻事实,时时感受弥漫于盛会的新鲜气息,我对“乌洽会是新疆对外开放的窗口”、“乌洽会是我国实施经贸多元化战略”的重大举措、“乌洽会是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乌洽会是影响新疆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类概念有了真切而不是空洞的理解。我感到,乌洽会蕴含的现实和历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贸活动的本身。  相似文献   

6.
1992年乌鲁木齐边境地区经贸洽谈会闭幕了。这期间出现了新闻大战、广告大战,还有摄影大战,新闻摄影成了宣传乌洽会盛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就这次乌洽会的摄影报道作些粗浅评介。全面出击各显其能我作了些粗略统计,自9月1日至11日,乌鲁木齐地区3家对开报出动摄影记者23名(指见报稿的记者),刊发照片332幅(不含广告和专版),整版专版10版,半版专版2版。其中,《新疆日报》137幅,专版6版;《新疆经济报》116幅,专版2版,半版2版;《新疆军垦报》79幅,专版2版。3家报纸人尽其能,物尽其材,倾巢出动,各显其能。会议报道是摄影报道最难发挥的题材。如何把自治区这样开  相似文献   

7.
如今,电视经济新闻以它特有的优势,在经济建设中成为宣传经济、服务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电视经济新闻存在的概念化、公文化、官样化以及明显的广告作用等同题,却影响着它作用的真正发挥。这主要是因为,未能有效地丰富和强化其文化内涵。电视经济新闻作为  相似文献   

8.
’93乌洽会的新闻报道,是对新疆新闻界的又一次检阅和考验,证明新疆的新闻界是一支有较高素质和较强战斗力的队伍。9月1日,’93乌洽会开幕的当天,《新疆经济报》汉文版推出28个版(其中正报24版,乌洽会特刊4版),创造了新疆报业史上的出版新纪录,显示了年轻的《新疆经济报》的实力。《新疆经济报》9月1日那天,为什么要出28个版的报纸呢? 首先,为了配合’93乌洽会的召开,让国内外客商在开幕第一天就强烈地感受到新疆的开放氛围,展示新疆经济建设软环境的改善,以促成更大范围的成交。其次,《新疆经济报》作为政府机关报,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在重大经济活动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第三个原因是为了满足广  相似文献   

9.
20多个频率的电波,驮载着’93乌洽会纷纷嚷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送往大半个中国和中亚、东欧,让世界了解新疆,同时也表达了新疆人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作出连续报道,唯一能与广播抗衡的,应该说只有广播工作者自己。新情况层出不穷的’93乌洽会上,几十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云集,400多名记者汇集,在众多的传媒中广播以其传播的迅速、广泛、便捷独树一帜。在对’93乌洽会直接、大面积、全方位地作出报道的5家广播电台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又以其大信息量,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独占鳌头。乌洽会召开的短短8天时间里,仅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播出的新闻稿就达200多条,专稿100多篇,政府官员、企业家上直播33人次。(一)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的工作计划最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新疆电视界优秀节目评奖,3月中旬在乌鲁木齐揭晓。参评的汉、维、哈、蒙、柯五种语言的100多件各类节目有10件荣获一等奖,45件分获二、三等奖。综析本届获奖作品,新闻片水平比上两届有明显超越,突出了电视特点;多数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另有相当一部分参评片的质量同往年相比却徘徊不前。我作为参评人谈点看法。一、新闻观念普遍增强,新闻片水平显著提高,是本届评奖呈现出的最令人鼓舞的新趋向。电视台,是新闻单位;电视节目,应以新闻为主体。为此,电视新闻片的水平是衡量电视宣传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可喜的是,本届的新闻片水平明显地超过了往年,其主要原因是,1992年自治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成绩显著,“东联西出”举措得力,效益颇佳,首届乌洽会、开放边境口岸、兰新铁路复线动工、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的电视经济宣传报道(这里单指经济新闻),还没能收能到它应起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电视新闻同仁的注意和思考。思考之一:电视经济宣传能否解决图像和解说“两张皮”问题呢! 在以住的经济宣传报道中,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录制了一大批经济新闻和专题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如何呢!在传播者方面很  相似文献   

12.
在’92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凡读过报纸的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新疆报纸的脸面变了,新疆报纸的版面活了! 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精神商品的话,那么版面就是这商品的包装,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群众喜爱的大众传播工具的话,那么版面就是使这种工具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手段。并把版面改革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而这种版面改革又主要着眼于对以往传统版面定势的突破上,新疆报界对乌洽会的报  相似文献   

13.
最近,赵紫阳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好好宣传”。这是新闻单位的重要任务。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工具应把宣传改革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宣传这几年改革在实践上的成就和理论上的发展;宣传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宣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经济栏目来说,经济信息是基本的报道素材,它在电视经济报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对某些重要经济信息的处理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从而淡化了宣传效果。请看某经济新闻栏目某天播出的一条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02年8月下旬,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由各政府部门、直属机构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大会,表彰新疆经济报社在改革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新疆经济报》从1991年元月1日创刊至今的11年中,沿着新闻改革和报业改革两条主线开拓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闻改革方面,《新疆经济报》已将自己在新闻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6种新闻写作形式作为改革品牌推向全国,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读者普遍反映《新疆经济报》办得活,内容新,版式美,新闻可读性强,增强了党报的宣传效果。1999年, 《新疆经济报》“政令追踪” 专栏获全国首届名专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活动历来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经济宣传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的重点。各新闻单位拓宽经济宣传的报道面,增强经济宣传的针对性、指导性,努力把经济宣传搞  相似文献   

17.
平时只出4个版的4开报纸《新疆人才报》,为配合乌洽会的召开,于9月1日出了60个版,着重介绍了新疆的经济情况及新疆的优秀人才这——“电熔爆之父”叶良才、新疆畜科院院长郭志勤、卫生防疫专家蒋梦渔、发明家王延等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是党与政府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喉舌,对于服务政务、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有着唯一性作用。随着新闻业务受众中心论这一观念的确立,电视媒体开始将时政新闻的落脚点从宣传向受众需求转变,不少媒体尝试从经济视角进行时政新闻的挖掘与报道。本文将对时政新闻经济视角的定义进行概述,并总结客观事实,阐明进行电视时政新闻经济视角报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国的改革开放向深层次发展,经济建设速度加快的时候,有不少人对电视的功能和任务有了分歧,有的同志认为“电视台是新闻单位,就必须以新闻为主,新闻起着导向的作用”,有的同志则认为“电视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宣传,它在整个电视宣传所占比例是其它节目无法比拟的”,言下之意也是最重要的。二者的关系究竟谁主、谁从?谁引导谁、谁趋从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清社会主义电视的根本任务。电视,作为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传  相似文献   

20.
<正>持续发酵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今年受利率高、汇率高、负债率高"三高"问题的冲击,全国各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也成为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中的"关键词",电视经济新闻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这一严峻经济形势下自然平添了更多的分量,如何创新和改进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为经济转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