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迎霞 《学语文》2010,(2):53-53
学生在作文时“有话说不出,说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不称物,词不达意。如一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残疾人运动会,美丽的汗水从最可爱的人身上掉下来,这是缺憾美……”  相似文献   

2.
目前,作又教学对写作限时要求不严,随意性较大,从写到批的周期也过长,学生写作不但没有紧迫感,反而养成了懒散的作风,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作文信息,无法体现高中作文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文体的限时作文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优化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九个字:当堂说,当堂写,当堂评。在一堂课(90分钟)内,完成作文的八道“工序”,亦可称为“八步流程”。第一步:读文,即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给材料作文是目前时尚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生反映,写到作文就头痛,自己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出他们“摄取素材”、“积累素材”的潜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吸取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你从高山流下,你又从天空落下,你还从地底渗出……我追寻着你的身影,灵动的你却没有羁绊,大千世界,你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角落。读《水之赞》,突然间仿佛眼前出现了一支如椽之笔,饱蘸着浓墨,从“天上”写到“高山”写到“地底”,其垂直落差,该有千米万米;从“一泉清澈”写到“一抹深蓝”写到“一层雪衣”写到“一弯霓虹”,其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小朋友,用“肉眼”看到的情景,用“心眼”想到的想法,用“慧眼”发现的亮点是不是都能写到作文里去呢?回答是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曾有“提高阅读能力四转变”,我们不妨来个“写作教学四境界”:一是由要我写到我要写;二是由我要写到我爱写;三是由我爱写到我会写;四是由我会写到我写得好。怎样达到这“四境界”呢?我认为:在对话中学作文,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作文教学,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从小学写起,写到初中,写到高中,甚至写到大学,作文竟然没有过关。问学生,他们大都说“作文没啥东西可写,,问语文教师,他们又都说“作文教学吃力不讨好,化时多,见效慢,。而且层层埋怨:初中语文教师埋怨小学里基础没有打好,高中语文教师则埋怨初中语文教师不负责任,..…笔者对中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对初中生、高中生、师专生、脱产进修生的作文情况作过多次调查,最近又在两所小学的六年级两个班作了作文教学试验。我以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即自身的写作水平如何。国外不少国家,都非常强调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评语     
当我读完张寒随的作文《我的精神家园》后,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感到:在市场经济的年代,当有些人千方百计地追逐物质享受的时候,一个中学生能把书籍作为自己休息的精神家园,确是难能可贵的。文章写的是“我”,但寓意不仅在我,它启示人们:一个人在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流离和荒废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篇作文意在笔先,主旨鲜明。文章虽从“我有一间完全独立的书房”起笔,但作者叙写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由书房写到“书房内弥漫着的书香”,写到无声的书“最有灵性”,写到在书林中寻觅知音的书趣,写到自己静默在一个人家园里的安逸,这样由浅…  相似文献   

9.
“我写我向外转”凤台县教师进修学校赵良友所谓“我写我,向外转”,是指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时,应从“我写我”开始,即先写学生自己的生活,然后再问外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向纵深发展。这是以内容为序列的中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申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符合作...  相似文献   

10.
学生总说作文开头难,其实作文的结尾也不容易,只是他们将作文写到最后,已经没有了开头一字没写的为难和着急,心理上轻松得多罢了。实际上,一篇文章要有个好结尾,也必须精心设计、煞费苦心。本文试图从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文本中去探究作家结尾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豹尾”在文章中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努力打造出作文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清清在作文里写到一条怪蛇———这蛇没有尾巴,两端都是脑袋!“你看清楚了吗?”老师问。“绝对错不了!”清清急了,“不信,您问他们……”几个男同学忙站起来作证。老师从生物实验室拿来一只玻璃瓶,药液里浸着的,正是一条比筷子稍粗的“两头蛇”!不过,按老师的提示仔细观察后,我们都弄清了,那蛇就一个头,只是它的尾端钝钝的,而且有花纹,粗粗看去,跟脑袋差不多。老师说,一些事物在写进作文前一定要“核实”,否则,岂不造成了错误信息的讹〔é〕传?过去有人煞有介事地宣扬“腐草为萤”,还有人把竹节虫写成是腐烂的竹根所化…  相似文献   

12.
描述:“笔者有一次要求学生以‘一位好老师’为题写篇作文,结果85%的同学写到了下面的事:老师经常深更半夜地家访。夜深人静的时候,惟独老师办公室的灯光还在亮着。看到老师口袋里的药费条,我们的心在颤抖。笔者从教十余年,自觉热爱学生、倾心教育工作,也被师生们所认可。但我家访从来就没有深更半夜的时候;夜深人静批改作业多半都在家里,那灯光绝对不会被学生看到;至于药费条基本不放在口袋里, 同学们自然也看不到。可笑的是,很多以本人为写作对象的作文也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样的事!”那些“善意的谎言”变得无处不在,而我们…  相似文献   

13.
让我最感动的,是全班三十几名学生,在毕业考试作文《离别母校的留念》中,大多写到了我,写到了我平时和他们一起游戏,写到了我单脚跳着给他们上课,写到了我“祸不单行”、“被美文倾倒”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书生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的笔下,也出现了老师读不懂的东西了。笔者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竞是在口头上。我还没有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围着一本学生作业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5.
的确,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到藤野先生,但文中却写到“清国留学生”的辫子以及他们的学跳舞,还写到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以及课堂上看电影,等等。对此,课后的“理解&;#183;分析”中专门设题问道:“这些事情和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一名小学老师日前在某论坛发帖称:最近看学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  相似文献   

17.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18.
教法抑制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一位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在学习写作以前学生们一般认为自己本来就会写作,他们甚至能“出版”书籍。但是,从语文课作文开始以后,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能“自由”地表达了。我们的许多教师因目标设计或教法不当,以至于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一位小学生在一篇题为《春天》的作文中这样写到:“春天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春天易患流行感冒……。”却挨了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也像小溪似的,沿着流水向上游走,走啊,走啊,就会发现他也写过作文。我上小学时,就没少写作文。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写的是联句,比如老师写个“我”字,我就接着写“要吃糖”或“要买糖儿”。上改良私塾(私塾是私人教书,一般是学古文。“改良私塾”是学课本),学三、四年级课程时,我们基本上学写的是日记。我写的日记是豆腐账,从早晨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能写一两千字。老师也不批评,还表扬我写得多。那时,老师也偶尔出一些作文题目让我们写。小学五年级后,我对作文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记叙文、描写文。哪…  相似文献   

20.
常听见一些同学说:“我最怕的就是作文。”“一听见老师布置作文,我头就大了。”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作文存在两种心理障碍。一种障碍是畏难心理,将作文视为畏途,以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作文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不然。作文与说话一样,都是一种表达,不过一是书面的,一是口头的。我们知道,每个孩子从一岁多开始就呀呀学语了,最早会说的话只是一个音节的称呼:“妈妈”、“爸爸”、“奶奶”……接着开始用最简单的语音表示自己的意愿,如“吃……”“尿尿”……慢慢地,能连成一句话了。到三岁左右,有的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