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细胞吸水是《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中,编者设计的是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在两个烧杯(甲杯装有清水,乙杯装有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看一看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变化。该实验仅能从形上说明萝卜条失水与吸水,不能从量上来说明萝卜条是否失水与吸水。为此,我对该实验做了以下改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萝卜大小,约每6cm高切成一段,在同一个切面上,用较大的打孔器打上两个约4cm深的孔(打孔…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物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中关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这样的:“用两个烧杯(甲内装有清水,乙内装有盐水),各放入一块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看一看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萝卜条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时候,可以看到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软缩了,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进而指出“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笔者认为这个实验并没有由于细胞吸水或失水后,杯内的水量增加或减少的直观现象。对于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这一结论是从萝卜条的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3.
细胞吸水原理是初一《生物》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要求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一个瓶子内盛浓盐水,另一个盛清水,两者水面高度尽量一致,然后各放入同样大小的两片萝卜薄片,一天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教材上想让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是“浓盐水中萝卜皱缩变软,清水中萝卜片增大变硬”,但事实上学生只能得到清水中萝卜片比盐水中萝卜大且厚,因为学  相似文献   

4.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王心(443600)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演示可采用下面方法进行。第一种改进方法(如图1);用空气代替煤油,找一“”形细玻管,在管的正中央处装一段红色水柱,再把“”细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同样大小的烧瓶中,其它步骤与原实验...  相似文献   

5.
初中《植物学》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沿海版)初中《生物》上册里都有细胞吸收水分的演示实验。方法是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或萝卜)顶端各开一个大小相同的洞。一个洞里装浓盐水,另一个洞里装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但实验的结果不是很明显,因为马铃薯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较小,短时间内当然变化不大。我将这个实验略作改动,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取两个有刻度的小烧杯,一个装浓盐  相似文献   

6.
“植物细胞失水及吸水”是初中生物学“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节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书上都是先举个例子:在两个烧杯(甲杯装有清水,乙杯装有等量的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大小、质量相同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个烧杯内的萝卜条,看一看它们的形态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会通过观察,说出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变得软缩了,学生对这种具体的现象,能根据已往的经验,给出较正确的判断,但是并不能完全弄清楚植物为什么会变软或变硬的道理。书中只给了一个一般性的说明,至于为何会这样,学生不甚清楚,也难以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采用层层分析的方法,一步步揭示到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易于理解,也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根毛是怎样吸收水分的,教材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如下:将两块大小和质量都相同的条状萝卜分别放入20%Na Cl水溶液和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萝卜条的质量和形状,通过质量的变化和形状软硬的变化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然而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8.
两色花     
植物在开花时,从地球吸收的水分是经植物的根、茎而达于花和叶的。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很容易地证明这一过程。在两个玻璃杯里注入清水。用红色的食物色将其中一只杯里的水染成红色。拿来一朵连着茎的很好看的白花,小心地把它的茎切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放入清水杯;另一半放入红水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1洋葱鳞整内表皮变素实验前一周,剥去鳞茎外干枯的鳞片,然后用刀在其顶部以十字形划付,登于流通的空气中或置于室外风吹日晒,数日后其数层内表文将大面积变紫色。顾晓芳(汀苏省大丰巾新丰中学224171)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用两个200毫升的量简,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液面记上红色标记。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日菜叶柄,匕分钟左右可见液面升降变化及叶柄变硬或变软。张守智(辽宁省锦州市第12中学121001)3用玉茶叶观察气孔该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易栽培,且可用分很繁殖,叶大,表皮细胞小,形状较规则,撕下的表皮细胞基本不…  相似文献   

10.
1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 的催化效率 提取过氧化氢酶用马铃薯块茎代替肝脏 ,方法是称取去皮的马铃薯块茎 5g ,切成小块放于研钵中 ,加入 3mL水研磨成匀浆 ,再用双层纱布过滤 ,用滤液。张光慧 刘秀荣 (湖北省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4 4580 0 )2 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增加草本植物茎(如玉米茎 ) ,插在同一瓶内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在草本植物茎中 ,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吴丽云 (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571737)3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所用萝卜条 ,可在其中下部进行十字形纵切 ,放在清水中的这种萝卜条 ,纵…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中自感演示实验的介绍与分析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204至205页,有关自感现象的实验是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若将部分演示实验即: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植物散失水分、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等,完全下放给学生自己去做,其效果将会更佳,理由是:1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上述6个实验中所需材料:萝卜、幼苗、种子、带叶枝条、生长健壮的树枝,一般到处都有,容易获取,所需实验器具不多且易代替:烧杯、试管、锥形瓶均可用玻璃杯替代;操作过程简单,不占用学生多少时间。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只需将同样大小萝卜条分放于盛有盐水和清水杯里,过一段时间看结果就可…  相似文献   

13.
一、初中《植物学》第41页的细胞吸水实验,原文是:“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或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一个洞里装上浓盐水,一个洞里装上清水,使水面的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装盐水的洞里,水增多了,马铃薯软缩了,这表明马铃薯细胞里的水渗到洞里来了,而装清水的马铃薯的洞里,水减少了,马铃薯更硬梃了。  相似文献   

14.
我采用投影仪演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弥补了可见度差的不足,现象明显且见效快。方法步骤1.配制4OmL食盐水。2.装配对照实验用菜刀在木板上把500g萝卜所碎成小颗粒,再用天平各称2O0g萝卜小颗粒,分别装入两个干燥的烧杯(豆)、烧坏(2)中。用量简(l)量取40m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在"反冲运动、火箭"[1]一节中,介绍了演示反冲旋转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把弯管装在可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我们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容器制作的装置,实验效果非常明显。1制作器材高约22cm的矿泉水瓶1个,中性笔笔芯(或牛奶吸管)1根,细线1根,清水、胶带纸等。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四节中 ,课文的连通器原理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玻璃管 (两端开口 )和一根橡胶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图 1事先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打开夹子管时 ,如果两管中液面不相平 ,液体将发生流动 ,最终达到相平 ,如图 1所示 .然后用液体的压强公式证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就是要在底部产生相等的压强 .所以两液面必须保持相平 .这种方法学生虽然也能理解 ,但不能直观形象地把这一原理表象出来 .如将这个实验稍加改进 ,那么 ,实验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一、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1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在封闭端侧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管道的玻璃容器两只 .2 .普通气球两只 .3.橡胶管一根 ,夹子一个 .4.微型压强计两套 .二、改进方法用剪刀剪去气球的一部分 ,将开口小的一端套在玻璃管道上 ,将开口大的一端套在微型压强计的金属盒上 ,用同样的方法也套好另一个气球 ,并用橡胶管把两玻璃容器的侧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如图 2所示 .在未倒入液体前 ,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然后分别在两玻璃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 .如果两容器的液面不相平 ,则两金属盒上扎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必然不相...  相似文献   

17.
1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选材重点 锡纸条) 两根平行的直导线,通“同向”电流则互相吸引,通“反向”电流则互相排斥,这个内容是多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如图1所示(或见高中物理选修3—1第74页图3—2—6),这是一个能同时训练学生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实验。经了解,绝大部分学校对这个实验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演示。因为按课本的思路采用两根直导线来做此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执教"植树问题"时,请两个学生分别捏住一根细吸管的两端,第三个同学上来用剪刀剪一下(要剪断),然后学生一致认为用"一刀两断"这个成语最能概括刚才的演示情境。  相似文献   

19.
铁的吸氧腐蚀,学生难以接受.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可使问题直观,便于理解掌握.一.实验用品方塑料盒(或烧杯)、导线、灵敏电流计、NaCI溶液、铁片、纱布、碳棒俩根)、塑料片(三片).二.操作步骤1.加工两大一小三块塑料片;使小的能放入塑料盒中而大的能在盒的边缘放住,在一大一小两片上各打等距离的两个孔,如图1所示.孔的大小以能将碳棒旋转插入为宜.将两根碳棒插入平行的该两块塑料片中,将纱布在碳棒上缠好,在一根碳棒上端连上导线,如图2所示.2.取一块铁片,将其表面铁锈处理干净.用锋利小刀在另一塑料片中间开一小槽…  相似文献   

20.
近日阅读了2000年第1期《实验教学与仪器》第13页《用悬挂铜导线做这个实验效果好》这篇文章,并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感觉此法做这个实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见度小,导体运动幅度小)。因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本)中第75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一节中也有该演示实验,因此我们就将自己多年来准备该实验的一点做法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讨论。我的做法如下:a.取长45cm,宽10~12cm的铝箔纸(锡箔、铜箔纸均可),剪成如图1所示形状(阴影部分剪掉),并将ab段卷成圆筒,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