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润喜  陈创 《现代情报》2018,38(11):9-13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已经上升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舆情的治理范式应逐步实现从危机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方法/过程]从非传统安全视角入手,梳理网络舆情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关联性特征,并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两方面厘清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机理,提出网络舆情智慧治理的新路径。[结果/结论]网络舆情治理要坚持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预见性治理,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既要提高非传统安全意识,加强政治安全防范,改善网络舆情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基础;也要借助新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一体化决策支持体系、决策仿真平台、人工智能新范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阻遏网络舆情的不当蔓延,防止其向负面舆论转化。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15,(4):48-50
对待库恩的"范式"概念应当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否则容易造成"范式"概念的误用、滥用。"范式"的本质是一种世界观,"范式"的结构由范式1和范式2构成,"范式"的特征是不可通约性,"范式"的功能在于科学革命。"范式"从根本上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物质性的改造世界的意识模式。  相似文献   

3.
危机管理过程中情报组织工作流程新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情报杂志》2007,26(6):48-51
危机的出现,使组织中原本常规化的运营模式被打破,此时就需要组织迅速地从常规化管理模式转向危机状态的管理,情报部门也不例外。阐述了危机中情报特征以及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情报生产流程,分析了情报组织工作流程新范式中情报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新范式从三螺旋向四螺旋的转变,传统的纵向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横向运作为核心的创新治理应运而生。创新治理与创新管理不同,其三个特征是公共目标、多元主体和契约关系,其思想区别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其政策任务是寻找公共目标与私人目标的结合点。从近年的国际实践看,创新治理主要包括五种模式:战略协商、综合创新、公私合作、政策组合、社会评估。这些创新治理模式对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健  梁正 《科学学研究》2008,26(1):85-89
 引入了政策过程-政策范式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我国WAPI国家标准的设立和推广的政策过程,构建出全球科技治理时代一国国家技术标准设定的政策范式,最后提出:中国标准设定应处理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并调整其行为模式;调动起更广大的企业力量推动标准的产业化以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治理模式被迫从传统"垂直化"向网络的"扁平化"转变。以阿里巴巴"合伙人"与海尔"小微创客"两种治理模式为案例背景,采取开放式编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的逐级编码程序,并运用"复制逻辑"进行跨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涉及网络治理环境、网络治理目标、网络治理结构和网络治理机制4个核心要素,其分别寓意网络治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治理环境和压力来源、治理群体和目标导向、治理主体和网络结构以及治理机制和运行机理。基于此,构建了网络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政策范式的理论回顾和分析,设定“国家主义-民主主义”与“战争-和平”思维两个维度及其衍生的四种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对《美国竞争法》的社会形塑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法案的成功出台,代表着科技政策方面国家主义“危机动员”模式的延续,而教育政策方面从“民权推动型”转向“民生推动型”则包含着妥协的因素;“国家主义-民主主义”维度的分歧作为美国政策范式的最显著特点也会长期延续。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对于人才 “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理念性分歧在一定时间内会继续存在,而授权法案的性质也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受到困难;同时也引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有的两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国家治理与监管不断提出挑战,如何持续应对新的挑战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敏捷治理"理念,本文以过程追踪法对2014—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敏捷监管模式。研究认为,在企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社会现实挑战与政府监管政策互动的动态循环下,形成了以"挑战—应对"为特征的敏捷监管模式,实现了政府对新兴产业挑战的持续应对。该模式体现了对平台经济监管的动态性、包容性和回应性,协调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新兴产业敏捷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范围内,以"创新政策3.0"的提出为标志,关于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新的研究范式正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中国推动了科技政策向科技与创新政策的范式转变。新时期科技与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在政策着力点上更加注重环境营造,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政策协调层级提升、力度加大,政策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平衡,政策范式呈现出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政策理念和定位偏差,政策协调配套不力,决策机制单一,政策执行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未来应更加注重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新治理理念,注重政策设计与实验,将创新"嵌入"到所有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当中,并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系统的转型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借用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不同于库恩的"范式"分析框架,并将不同的医学传统之间的差异归结为不同范式的差异。从对三种苗医学理论体系的观察看,当前苗医处于多种范式与多种共同体并存的阶段,此类范式的特征与差异以及使用此类范式的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苗医所处历史阶段的独特性。对此种案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医学范式的多元性,还有助于人们反思当前的主流认知,重新认识医学的本质与特征,也让人们思考究竟何为苗医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思敏  樊春良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61-1769
如何正确使用科学来应对风险,是现代政府决策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6年影响深远的英国疯牛病事件,使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该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科学被错误利用和错误传递。2000年,英国爆发了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的口蹄疫。与疯牛病危机不同的是,运用科学处理口蹄疫却取得了成功。本文分析了疯牛病应对失败的原因在于层层汇报而导致的行动拖延、传统行政方式中掩盖风险的倾向、科学建议没有得到及时的整合和正确的理解,口蹄疫应对成功的原因在于高层科学顾问本身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部门给予高层科学顾问的授权、决策过程的公开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两个事件反映了政府使用科学应对风险的管理机制的变迁,即从部门管理转变为专家治理。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全新的科技创新政策范式,参照政府监管政策绩效评估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政策内容评估、政策执行评估和政策效果评估等3个方面对南京"紫金科创特别社区"开展政策全过程评估研究。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政策执行时期较长,适合作为开展政策评估的研究对象,得到的政策启示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方法、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立法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动态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制定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何有效地制定危机政策直接关系到这个工具能否发挥效力,所以,明确政策制定原则,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制定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综合分析了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坚持公民参与力度增强,快速决策并敢于承担风险,以及危机政策的产出价值优先的原则。在具体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明确政府职能和强化政府责任,及时接收危机信号和收集危机信息,从而迅速确认问题,同时,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危机政策制定,最后,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实施与持续改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朱春奎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07-1514
作为最早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联邦政府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政府采购驱动型技术进步模式。本文旨在运用政策范式的研究途径,在对政策范式与公共技术采购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简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技术采购的历史沿革,全面回顾并分阶段对比美国联邦政府技术采购的政策范式变迁历程,系统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技术采购政策范式变迁的基本趋势与主要特征,以期为中国运用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5.
韦丽  李小敏  覃春霖 《大众科技》2013,(11):190-191,194
文章利用公共政策学中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此次镉污染事件进行分析理解,并就危机生命周期阶段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决策网络治理结构学习机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霞  向良云 《软科学》2006,20(2):1-4
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环境的常态,而单一政府危机决策主体因为其种种缺陷而成为危机应对的掣肘,甚至形成许多新的危机源。塑造由多元决策主体所构成的公共危机决策网络治理结构,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我们塑造的公共危机决策网络治理结构应该是具有高度前瞻眼光、强烈全局意识和快速机敏智胜的动态学习型系统,学习成为其生命力延续最重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田志龙  史俊 《科研管理》2015,36(5):139-148
本文采用纵贯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政策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互动是如何帮助政府进行政策决策的。研究结论表明:第一,互动是政府进行宏观政策决策的基石。新兴产业的政策决策是由数个渐进式决策阶段组成,每个阶段中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微观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为推动力量。第二,新兴产业政策决策过程中存在五种互动方式,并且互动主导者因行政职位或决策事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第三,随着决策事项的渐进式演变,互动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政策决策者建立互动导向的政策决策机制,更好地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越来越为欧美国家所推崇,英国是该政策体系的重要倡导者。本研究基于对英国政府部门、议会、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包括能源与气候变化部、议会科技办公室、英国皇家学会等在内的18个部门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英国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的实践与方法,重点考察了政府决策支撑系统中独具特色的首席科学家制度。调研发现,英国构成了确保政策制定者能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寻求有效证据的相对完善的体系,科学和工程是英国政府寻求证据的重要来源,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证据的提供者,对英国政府的影响是多元化的并存在于政府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有效的支撑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Policy》2022,51(2):104394
This essay begins with a recounting of the rise of the Mass Production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systemic economic crisis in the early 1970s. It then explains how this crisis was stemmed by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sation, which accelerated during the 1980s. However, shortly before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the internal fissures of the paradigm became more apparent, resulting in a renewed slowdown in growth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se global developments, most emerging economies are confronted by two structural problems. The first is the prevalence of a massive informal sector; the second is the eros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a flying geese policy replicating the export success of China. However, crisis presents both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and three sets of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re addressed in the paper. These are the largely unrecognised innovative potential within the informal sector, the possibilities opened up by growing regional and South-South trade,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the heartland technology driving the new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ICTs. Building on seminal contribution to ideas by Freeman, we argue that these are important pillars to build an innovation agenda for inclu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ssay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main policy implications to maximise the development impact of these new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搜集了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TC建设的政策,对NETC政策演进的历程、背景环境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NETC政策演进的特点.研究发现,NETC政策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NETC政策体系趋于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缺失;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促进了NETC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为NETC政策带来了新元素;NETC政策的创新是渐进式的,没有发生政策范式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