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代文学家、诗人陶渊明41岁时弃官还乡。有个少年向他讨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稻田旁,问:“你看这禾苗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少年蹲下身去,目不转睛看了半天,傻气地回答:“没有长啊!”  相似文献   

2.
揠苗助长     
谢辉 《中学生英语》2010,(10):22-22
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家田里禾苗长不高,就把禾苗拔高了。他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说:“今天我快累死了,我帮禾苗长高了。”他儿子连忙去看,只见禾苗都枯死了!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教导有方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这少年说:"小辈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识,有心向先生讨教读书妙法,望先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句成语叫“揠苗助长”,揠就是拔的意思,说的是古时宋国有个急性的农夫,总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但是,每天到田里去看,总觉得禾苗不见长。于是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主意,把每棵禾苗都拔起一截,满以为总算帮禾苗长高了些,没想到事与愿违,禾苗很快都枯萎了。  相似文献   

5.
揠苗助长     
春秋时候,宋国有一个急性子的人,总是嫌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想帮助它们快一点长高。他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天,他兴高采烈地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他花了不少力气,累得精疲力竭,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他炫耀地说: “我到底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到田里去一  相似文献   

6.
老舍自题两联名志老舍(公元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抗战时在武汉参加文学运动。1951年获授“人民艺术家”称号。创作甚丰,亦爱题联。抗战时期他自题联,表述了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1962年他题联,倡导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刻苦精神: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刘海粟题联自勉我国近代艺术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刘海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备受迫害,但他心胸豁达,不悲不戚,对未来充满信心。当时,他曾做一联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陶渊明妙联劝青年晋代,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因受排挤,辞官回乡,过着田园生活。有一天,一位青年慕名前来求教。陶渊明正在田里观看禾苗长势,青年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晚生欲求读书之法,望先生不吝赐教。”陶渊明听了,谦逊地一笑,说道:“你不见禾苗在长吗?”青年伏地细看了一阵,答道:“不见其长。”陶渊明又让青年看田边的一块因长年磨刀而凹下去的石头。青年看罢不解其意。陶渊明遂叫家人取来文房四宝,写成一副对联:勤学如春苗,未睹其长日...  相似文献   

7.
正一日跟几个学生闲聊。姜睿芯问我:"老师,你家长是干什么的?"我说:"种地的。"她说:"是农民。"我笑着点点头说:"我也是农民。""可你现在是老师了……"她有些疑惑。片刻,她兴奋地说:"我们就是禾苗。"付雪龙有点纳闷,自言自语道:"农民?禾苗?"她连忙解释说:"老师是农民,我们就是农民种的禾苗啊。"哈哈……多机灵的孩子啊!我只是想表达我是农民出身,以前也种过地而已,而她却曲解了,曲解成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这给我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8.
这副对联是陶渊明撰写的。它还有一段来历呢。传说晋代,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因受排挤,辞官回乡,过着田园生活。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观看禾苗长势,一位青年慕名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晚生欲求读书之法,望先生不吝赐教。”陶渊明听后,谦逊地笑道:“你不见禾苗在长吗?”  相似文献   

9.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农夫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我们事物有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寓意呢芽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位教师试教时是这样教的:师:课文中的种田人想出了什么方法帮助禾苗生长芽生: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师:结果怎样芽生:禾苗都枯死了。师:他错在哪里呢芽生:种田人把禾苗拔高,不等于禾苗就能长高。生:种田人拔高禾苗,禾苗的根受到了损伤,所以枯死了。…  相似文献   

10.
宋国有一个十分勤劳的农夫。可他辛勤种的几亩麦子,露出的麦苗才寸把长。他天天去地里看着自己种的庄稼,总嫌禾苗长得太慢,长不高。他心里嘀咕着,仿佛在埋怨自己:"禾苗总是长不快,长不高,有什么办法让它们迅速长高呢?嘿!我真是笨!竟然想不出……"  相似文献   

11.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一点希望. 一天,少年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结结巴巴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嘛!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的."少年听到心理医生这么说,就有些疑惑了:"那么,勇敢反倒成为缺点了?"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外一种优点.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案例《识字4》案例一一、出示禾苗图片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生:禾苗。师:对,这就是"禾苗"的"苗"。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记住这个字?二、转动字盘,揭示构字特点1.师:其实"苗"是个神奇的字,它能和许多偏旁做朋友,组成新的字。一起来看看,你能认识吗?(转动字盘)小朋友们看,这是"苗"加上什么?这个字(描)念什么呢?这是"苗"加上什么?(依次问"猫""瞄"。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14.
《母婴世界》2014,(12):9-9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农夫嫌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些,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看着禾苗“长高”了,他很开心。不料,第二天,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个少年写了篇文章,十分得意,将它寄往报社,并告诉家里人,请他们准备好"惊喜"。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少年很沮丧。母亲见状,乐呵呵地抚摸着少年说:"孩子,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是我看见过的最好的作品。"孩子没兴致听这样的夸奖。他已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母亲从瓶中取出一枝玫瑰:"孩子,你看这是什么?"孩子  相似文献   

16.
《快乐阅读》2008,(3):43-43
一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觉得前途无望。一天,他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的诉说后,惊讶地说:"这怎么能叫缺点呢,分明是  相似文献   

17.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不,不可能,谁说少年没有烦恼,不仅有,而且还很多呢!如果你不相信,看了下面几道题目,你就什么都明白了。1.已知:开学后头两个星期不上晚自习。求:晚上能否看电视?解:能,现在才开学,学习压力不大,如果现在不抓紧看电视,以后就没有时间看了。  相似文献   

18.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很关心自己种的庄稼,每天都到田边去看看庄稼长高了没有。每天去看,庄稼好像什么变化都没有。一天、两天、三天,随着时间过去,这个农夫越来越着急了。他整天在田边转来转去,想着:用什么办法能够让庄稼长得快一点呢?想了很久,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于是飞一样地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了,从早晨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弄得腰酸背痛,才把田里的庄稼挨个拔了一遍。他回到家,虽然很疲劳,却很得意。今天我可累坏了。不过力气没白费,我把庄稼都拔了一遍,现在它们全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一听,赶紧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蔫了,看来是…  相似文献   

19.
海然迫不及待地转过身,说话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大概是由于急速行走,他的两颊隐隐现出两朵红晕。江浩镇定自若,不疾不徐地说:"你是R.A.B。"少年一笑:"这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欣悦急不可待:"我们就是先锋三人组,你找我们有什么事?""且慢——"江浩大喝一声,上前一步,目光直钩钩地盯住少年的脸,举起右手,指着对方一字一句地说:"你,就是李莉!""不愧为先锋三人组!"对方拍了几下手,转身离去。海然刚想开口,江浩就示意别出声儿,默默地跟那个人下山。  相似文献   

20.
生命如花     
有一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胆小,他很自卑.为此,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耐心地听完介绍,握住他的手,非常肯定地说:“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这是个优点嘛,怎么能叫弱点呢?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总是很少出乱子.” 少年有些疑惑:“那么,勇敢反倒成为弱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