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探源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谷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节,多指节气,是按地球在绕地球公转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地球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它反映了季节变化、气候特  相似文献   

2.
春节的来历     
百草 《辅导员》2011,(1):64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所谓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节,多指节气,是按地球在  相似文献   

3.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4.
陈喜联 《辅导员》2010,(3):11-12
同学们,春节好!本期的“古韵华章”又和大家见面了。时值春节,“古韵华章”要给大家介绍点什么呢?大家请看——《元日》(作品见“开卷语”)。  相似文献   

5.
电影《分手大师》是邓超首次导演的电影作品,影片根据人气话剧《分手大师》改编,上演了一出“史上最蠢却感人至深的爱情喜剧”。  相似文献   

6.
元旦贺岁诗     
“元旦”一词来源于古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宋朝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的开篇说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名作《春》,既抒写了对春的赞颂之情,又完整地写下了春的六个节气,可谓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但是,不少评《春》文章,一般只剖析“春”的横断面,忽略了从纵线上去细观详察,把《春》划为“盼”“绘”“赞”三块;又把“绘春”切为“总”“分”两截,从而支离了颂春的思想脉络,割断了扣时序的变换的节令线。  相似文献   

8.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句句有“春”字甚或多个“春”字,别具一格。全诗是这样的: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共嵌入23个“春”字,从时序节…  相似文献   

9.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相似文献   

10.
谢冰 《山东教育》2005,(35):7-8
一、引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这是《吕氏春秋》上的话,说明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道理。同样.人也是需要流动的。  相似文献   

11.
李悦 《音乐世界》2010,(1):88-91
秋季档日剧《武士高校》尚未落幕,演绎了“食草男”和“武士”这两个极端的人物性格的三浦春马又将重新化身为正义的“天才黑客”,在冬季日剧《血色星期一》第二季中再次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三浦春马在他的space travel中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2.
过春节     
源远流长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它在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心目中,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几天,外出的游子要回家团聚,儿女们要回到父母身边,欢欢乐乐、团团圆圆地度过这一节日。春节期间,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具喜庆气氛的日子。无论你家是穷是富、有钱没钱,春节是一定要过的,而且要过得尽可能的热闹。老北京有这样一首歌谣,唱的就是过春节:“十冬腊月好冷的天儿,缩着脖子抱着肩儿。进茶馆儿,靠炉台儿。找朋友,借俩钱儿。又买米,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春节,为什么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这就要说到春节的起源了。 过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称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二月。直到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在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下创立了太初历,这才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这些关于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天文知识、历法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的“课前提示”及“课后问题一”中,确认《春》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对此我有异议,我认为《春》只是突出了春天的特征,而非特指江南的春景。以下是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15.
幽默片断     
《小学生》2009,(7):36-36
★还是他 语文测验。有一道填空题,问《背影》和《春》的作者分别是谁。某生一概不知。填第一个空时,他悄悄问同桌,答曰:“朱自清。”填第二个空时他又问。答曰:“还是他。”  相似文献   

16.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17.
春节     
又一个春节到了,今年是猴年,正好是我的本命年。我想:这个春节肯定会过得很愉快、很热闹。吃好年夜饭,我们一家人穿上新衣服,就高高兴兴地上街了。哇!6街上真是人山人海。每家每户前都是张灯结彩,好有节日的气氛啊!屋檐下挂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灯笼,美丽极了!再看商店里那些琳琅满目的装饰品,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像春节这样传统的节日,“春”和“福”这两个字眼到处都有。在街上,我们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亲朋好友在互相拜访,“春节快乐!”“新春快[简评]这篇作文名为《春节》,实际上只集中写了逛街和放烟花两个片段。相对于这样篇幅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8.
《春尽江南》是格非“向外转”的又一次尝试,小说直接切入现实社会,写出了市场经济时代下城市与人共同面临的“春尽”之困境。这种困境的书写与“荒原意识”相契,艾略特的《荒原》写出了对人类悲剧命运的现代性观照,格非对人与城“春尽”困局的描绘也是这种意识的昭显。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轶事》记载,一天,郑板桥应邀与几位秀才一起春游,兴之所至,边欣赏春花美景,边吟成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大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由于技巧娴熟,所嵌“春”字自然流畅,不但无“重复”之病,而且生动、新颖,另有一番情趣。 (《特区时报》1998年1月15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20.
【课文品读】 《故都的秋》写景抒情之句群分析 在《故都的秋》阅读教学之中,不少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五幅图”,这与初中的《春》的教学形态差不多。其实,《故都的秋》与《春》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进入写景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离开“写景”之后又有大段的议论,所以写景抒情的文字并不多,且很难都从“画面”的角度去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