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图书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历来被列为重点业务工作.经过90年的不懈努力,我馆的地方文献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较之其它先进图书馆尚有明显不足.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采访、典藏等方面做一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馆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入伍以来,我先后被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排长"、"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教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得益于自身"悦读"习惯,读书看报成为我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助我由"青年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排长".2000年我这个昔日地方大学生被任命为某团排长,而我学的是党史、法律专业,当排长虽然算不上艰辛,但因学用不"对口",总感到在工作上不能游刃有余.可我岗位工作、读书看报两不误.  相似文献   

3.
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想念玉树,和玉树所有的人、所有的牦牛、所有的石头……  相似文献   

4.
刘琳琳 《图书馆建设》2008,(1):112-114,F0003
"我们工作的图书馆是为社会尽义务的地方,绝不只是挣钱吃饭的地方.一个人的一生.所能奉献的力量并不多,但作为我职业精神的寄宿地,退休十七年来我始终觉得,黑龙江省图书馆比我的家更重要",当赵老颤抖地说出这段话,他的眼圈早已泛红.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谈到英国报纸,我国教材中能够说出来的多是伦敦出版、覆盖全国的那几家闻名的报纸,诸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太阳报》等等.英国有大量的地方报纸,但无人提及.2012年8月,我在英国旅游期间特别关注了一下英国的地方报纸,从南到北,在不同地区购买了四份英国的地方报纸,回来后与我的博士生毛湛文对总计478版的报纸逐版记录和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英国地方报纸的特色,以资我国地方报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地媒体有无丑闻灾难报道,这是一个地方民主政治如何的试金石.<人民日报>已开辟"民主政治"专版,地方媒体也不必对此四个字神经紧张.我知道很多地方官员连这四个字都怕得要命.  相似文献   

8.
巍巍太行山,是我深深怀念的地方.1947年秋天,我中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线到达太行山的晋冀鲁豫解放区.  相似文献   

9.
本地媒体有无丑闻灾难报道,这是一个地方民主政治如何的试金石.<人民日报>已开辟"民主政治"专版,地方媒体也不必对此四个字神经紧张.我知道很多地方官员连这四个字都怕得要命.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0年,也是我直接参与筹办的<湖南档案>创刊20年.这段经历,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22日,<江南都市报>开办了"市民热线"栏目.主要职能被概括为"我倾听、我传递、我沟通".由于定位准确,市民热线开栏后广受读者欢迎,成为<江南都市报>最叫得响的品牌,并受到其它媒体的关注.一家地方报纸的栏目能受到如此好评,原因在于该栏目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深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晰记得那是1986年冬天,我所在的县剧团解体了,同事们各奔东西,做什么的都有.我选择了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石泉县图书馆,把它作为我重新开始新生活的起点.儿时受母亲的影响,我就熟悉和喜欢上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淡墨的书香,幽静的环境,以及那浓厚的阅读氛围.那里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更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当有幸成为图书馆员的那一天,我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迈入了图书馆的大门,心中贮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13.
余涵琨 《北京档案》2001,(10):42-43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我很有幸有40多年时间享有在档案馆工作的特权.偶尔我也做一些诸如挽救一些要销毁的档案,把它们按顺序整理好,并使其重新发挥作用的工作.我很慎重地使用"特权"一词,因为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为个人研究和学习提供如此丰富的档案文件.  相似文献   

14.
寡人有疾     
一尘兄给我找台阶,说我忙.我本应该顺坡下驴的.然而,在档案部门摸爬滚打了20年,经验告诉我,这个地方是忌提"忙"字的.所以我的口头禅就是"不忙""没事儿".只好意思偶尔关起门来对办公室的人说忙.  相似文献   

15.
1942年8月,波兰的彼得库夫,德军集中营. 一天早上,我仿佛听见妈妈温柔而清晰地对我说:"儿子,我要送一个天使给你."然后,我醒了.这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我的妈妈已经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这个地方只有苦役、饥饿和恐惧.  相似文献   

16.
我在1950年跟缅甸中华商报董事会闹翻以后,本来有好几个地方可去,如加尔各答、新加坡、槟榔屿、美国、加拿大等地,许多亲戚朋友都热情地为我作介绍,说那些地方都有现成的新闻工作和教学工作岗位等着我。但是我都不愿意去。我打算立即回国。我觉得自己才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回国后能  相似文献   

17.
秋雨     
世人多赞美春风、夏露、冬霄,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名字,什么"春风电扇"、"夏露香水"、"雪花冰箱"等等.然而,我却对秋雨别有一番好感.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秋,我出差去北京.北京的香山是我慕名已久的地方,多少画片上、电视电影里的香山红叶,让我叹为观止.因此, 我把香山作为第一次到北京的第一个旅游点.  相似文献   

18.
李晓辉 《现代传播》2007,(6):163-164
《听我韶韶》是南京电视台一档以南京方言为播报语言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从百姓的兴趣点编排新闻,以主持人的语言习惯组织新闻,用地方方言评说新闻,深受南京市民的欢迎.作为《南京日报》老记者、主持人吴晓平一时间在南京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档以地方语言评说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评论性栏目通过追求个性化上的创新,不仅迅速成长为南京地区的品牌栏目,而且在受众中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9.
常感心不安     
如果有人问我:做记者感觉如何?我会实实在在告诉他:心累,良心不安.近年来,这种感觉竟愈来愈强烈.为何这样?原因是我感觉到我们的一些媒体、一些新闻,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党报,已离群众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20.
欣慰的回顾     
1998年,迎来了天津图书馆九十岁的生日,在此馆庆之际,不禁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天津图书馆,那是我工作学习的地方.学习是为了做好工作,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地说,就是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