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以有效的备课上课保障有效的课堂。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实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能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下面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老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要求老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试阐述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一、创设和谐氛围,有效教学的前提;二、良好的倾听习惯,有效教学的基础;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教学的开展;四、重视生活实践,有效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曹国庆 《考试周刊》2011,(50):157-158
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作支撑、注重课堂教学因素的利用,同时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黄朱光 《考试周刊》2014,(41):66-6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新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主动地、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高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9.
袁长青 《成才之路》2010,(10):24-25
数学教学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学生的自主有效参与。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产生爱数学的情感,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发展。下面就如何关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促进主动发展,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现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挑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又富有挑战性;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杨彰发 《贵州教育》2011,(22):32-33,41
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就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针对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这充分说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和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宋芳英 《中小学电教》2008,(12):109-109
<正>"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课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措施之一,又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唤起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何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取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但因各种不同因素,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不良现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优化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学在高中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明确教学目标,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反思教学,让课堂更深入有效六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一二,以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以教师"教"为主体、学科为中心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师讲的多,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程度低。新课改下根据初中数学学习的特征设计的"对话与互动型"教学,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素质还有远期功效。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发挥教师提高和改善教学促进的效能,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人为本的教育效能,是促进学生有效性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人人参与、个个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互相尊重和交流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20.
"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