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商光强 《新课程研究》2010,(6):95-95,106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黄爱杰 《天津教育》2022,(1):108-110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初中地理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要求不仅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效率,也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本文将具体阐述初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种方法,并以案例阐述师生之间的新互动形式,即以导学案设计探究任务、以小组合作推进探究活动、以实践拓展提升探究能力.开展探究式教...  相似文献   

4.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地理,是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现以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农业》一课为例,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将家乡的生态养鸡场作为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基地,以“我们从生态养鸡场得到了什么”为主题,谈谈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理课程的考察评价越来越趋向于"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现代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中心,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用的、对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动是增强中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时初中地理知识积极探究,与教师或同学积极地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邰昌德 《教师》2010,(10):63-63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初中地理知识积极探究,与教师或同学积极地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乡土地理知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与乡土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索、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理知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与乡土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索、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由传统教学模式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明确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考察、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解释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规律,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理解深化地理知识,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培养学生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并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一、教师应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气象气候、地震火山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孕含着地理知识。可以说,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施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时,可以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内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的地理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构建有效性课堂。还应注重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地理知识理解的更深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通过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学会用地理知识来关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当学生意识到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地理知识中蕴含着人类的实践经验活动,蕴含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入挖掘地理知识的现实生活意义,建立学生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和地理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地理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地理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促进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应树立合作、自主与探究式学习的新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材中增设了很多探究式合作型教学活动,这为初中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展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浅谈了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开展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