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微视频就是用手机或其他器材拍摄学生眼中的数学现象。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拍摄、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能让拍摄者真正走进生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也能让其余学生欣赏、领略到数学世界的新奇、美妙。数学微视频的运用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魏芳 《教学与管理》2015,(11):31-33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示连结起来,取决于能否把复杂的数学问题与简单的直观图示沟通起来。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自如地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分析思考,努力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入口,他们的分析与沟通能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整合,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轻松学好数学。教师通过探寻生活类的数学影子、用准生活类的数学元素、灵活设计解决生活类的数学问题来助力学生深入学习,能让学生在生活类的数学现象中建构认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习更务实、更高效。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所以说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多提倡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身边生活中接触数学、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据此提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旨在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韦海云 《广西教育》2011,(23):56-56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情境设置于生活平台上,让数学生活化。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味道,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7.
张永波 《山东教育》2003,(21):40-4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理论、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能主动用尝试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这种意识必须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来提高这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姜军 《考试周刊》2014,(75):62-6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有讲究,要把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描述出来,让学生容易听得懂,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能通过现象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必须恰当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能通过思维的创造性和建模能力来运用数学知识,通过问题的现象看到实质,把实际问题看成数学问题中的一个模型,利用解决数学的各种方法使实际问题获得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按照数学思想的类型分成一个个模块,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通过对建模思想的认真探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和要学好数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应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所学能应用于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抓住学生身边实例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搜集生活实例,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上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题,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到教学中,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 ,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阶梯 ,它能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和能力整合 .研究数学模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的作用 ,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而 ,学习数学应用性问题 ,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建模、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体现 .本文以近年来的中考、高考、竞赛题中以“台风”为问题背景的应用性问题为例 ,浅谈知识与能…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示连结起来,取决于能否把复杂的数学问题与简单的直观图示沟通起来。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自如地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分析思考,努力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入口,他们的分析与沟通能力较强,数学思考的经验也更丰富。  相似文献   

13.
陆彩霞 《考试周刊》2010,(40):106-10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与实际相联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到活生生的富有活力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所以说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多提倡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身边生活中接触数学、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数学的三个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感知支撑,也需要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深度解读与提炼.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与活动场景,利于学生收集相应的数学现象,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新知的学习研究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增强感知的解析,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建数学认知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模拟一些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便利,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思维定式,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  相似文献   

18.
老师要善于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就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阶梯,它能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和能力整合.研究数学模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的作用,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学习数学应用性问题,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数学应用性问题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建模、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以近年来的中考、高考、竞赛题中以"台风"为问题背景的应用性问题为例,浅谈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课前思考: 打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教学"百分数"这个单元时,我想到了生活中林林总总的打折现象,商家的某些促销手段有时甚至能迷惑不少成年人。如果能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这些促销手段与折扣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