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历代重视"训",如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陆游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至于校训,早期主要是学校用一些名言或精炼的词句,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随着现代大学的出现,校训逐渐演化成为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构建一条既符合学校和时代特色,又能被学校师生广泛认可,并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校训,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本文从校训的出处、大学的类型、中西方大学等三个方面比较大学校训的特点,反思校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制定出更有文化气息的校训,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大学精神的象征,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校训的拟定和校训精神的培育。美国大学校训虽然没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话语,但却很注重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的发挥。美国大学校训特征、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对我国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学与大学校训之间是相互彰显的,应结合国学的文化底蕴,发挥大学校训精神的关照作用,把国学与校训辩证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校训小议     
校训是规范学校全体成员思想作风和教育行为的训律或戒条。它足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校貌的独特表现。许多著名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圳。如抗日军政大学校训是毛泽东同志所题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景山学校校训是邓小平同志题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说文解字》中说:"训,说教也。"所谓校训,即学校告诫学生应遵守的原则性准则。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和育人理念的集中表述,是对学校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浓缩,也与该学校所属国家民族、所处时代及所在社会紧密相连。我们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首先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承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脉。无论是直接援引古训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还是运用语体文加以改造的浙江大学校训"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南通大学校  相似文献   

8.
校训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学校办学生导思想之训词,不可不慎,拟定好校训,要把握教育宗旨、时代要求、中华传统化、学校特点与个性诸个要义,本作正反两方面比较,为拟定校训,倡导优良校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家训是我国传统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训著作主要包括:<家范>、<居家杂仪>和家书(<训子孙文>、<训俭示康>、<与侄书>)等,其核心内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色,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到校训,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等等这些名校耳熟能详的校训。的确,一个优秀的校训,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办学实践特色的浓缩。所以校训是一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传承性,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本期《专题策划》首先通过一组中小学校训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在数据上剖析当前校训在制定与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而后约请几位校长和教师,通过解读各校不同的校史、校训,展现各校不同特色,以及切身感悟校训的功能与作用,期许引发读者对中小学校训的持续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刚 《高校教育管理》2011,5(2):23-27,41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中国家训史》等书。家风、家训、家规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看待过去的家训、怎样创建未来的家训是我们面对的课  相似文献   

13.
校训文化     
提到校训,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等等这些名校耳熟能详的校训。的确,一个优秀的校训,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办学实践特色的浓缩。所以校训是一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传承性,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本期《专题策划》首先通过一组中小学校训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在数据上剖析当前校训在制定与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而后约请几位校长和教师,通过解读各校不同的校史、校训,展现各校不同特色,以及切身感悟校训的功能与作用,期许引发读者对中小学校训的持续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校训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高校的德育资源,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其实,高校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包括校史、学校名人。校园内的人文景观以及校训、校风和学风等内容。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少高校相继制订、恢复了校训,用以规范师生的言行,陶冶情操。笔者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就校训与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做些尝试。一、校训的内涵从字面上说,核指学校,训指教诲、开导、训导。校训…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家训"是传承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是休闲教育的一种基础。"女训"是"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德、言、容、功等方面。"女红"是"女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女红",能让女性修心怡性,增长智识,陶冶情操,丰富休闲生活。不论"女红"女训"还是"家训",都对调整社会结构,整齐民俗家风,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关系与人间秩序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具备启蒙功能的家训,主要有涉蒙家训和启蒙家训两类。在儒学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下,宋代涉蒙家训获得了长足进展,背后主要是家礼、义庄等新生宗族要素的推动。而宋代启蒙家训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背后推动者主要是理学家群体,主要有践礼和训理两条变化脉络。两类家训的迅猛进展,共同将宋代童蒙文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是大学价值观的精髓,是学校核心的、主导的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最深层的内核,是大学之魂。大学校训的真谛是表达信念,其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毋庸讳言,我国大学校训还有种种不足,表现在形成与发展的演变、宣示和认同的互动性、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功能与效果的体现等几个方面。为此,必须检讨并重构大学校训,通过制度化安排与落实,将校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校训已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和学校文化其他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能促使学生进步成长的氛围。本文试就我国中小学校训的内容特点及其体现的文化性作一定的分析。一、类型我国中小学的校训异彩纷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价值取向,表现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校训中,我们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1.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这部分内容在我国中小学的校训中占了相当的比例,主要是从古代优秀文化典籍中选取格言警句作为自己学校的校训,在选择句子的同时,也注意体现自己学校对学生的价值规范要求,因而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校训赏析     
训:有教诲、开导、准则之意。校训,是学校(通过校长)对全体师生(主要是学生)提出的训词。它对学生(教师)如何做人、做学问,提出了方向性、针对性、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