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雁彬 《视听界》2011,(6):56-58
三网融合趋势下,新技术不断更新,使中国的视频产业格局发生巨变。以前,电视是人们接受视频的惟一终端,造就了传统电视台的兴盛和强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和其他终端消费视频节目,网络视频、手持电视等正在动摇着传统电视“江湖老大”的地他。很多传统电视从业人员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正在寻找转型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现状,包括互联网电视的多种形式,中央电视台CNTV、上海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台三家的运营模式,以及技术服务提供商对互联网电视发展模式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电视在技术推动下快速发展的势头将深刻影响传统电视播出机构和有线网络运营商,并对互联网电视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遭遇互联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下降是否意味着电视产业的衰落?电视产业如何面对互联网视频媒体的挑战?那么电视台和网络视频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呢?试从双方的市场份额、受众分析,提出电视台应对网络视频挑战一些策略,也就是说媒体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眼光、标准、态度和方法,这可能是未来传媒业在内容层面竞争的另外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本文作者对"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科学应对挑战、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传送到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传输途径,但是目前大多数网络电视台都是把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来,做成直播形式,电视台播什么,网友就看什么。电台直播亦是如此。能不能开办一个真正意义的网络电视台呢?与传统电视台一样,每天按时间表播出十几个小时,并且完全是自己定制  相似文献   

6.
自从互联网开始解构传统传播链,传统媒体无一例外地遭遇到"本领恐慌",广电领域尤其如此.各级广播电视台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逐渐下降,尤其在内容互联网化的第一轮浪潮中,许多拥有优质节目的电视台纷纷把自己的原创内容拱手送给门户网站,以求获得互联网影响力,错过了第一次转型发展的良机.在此,笔者仅就地级、县级城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城市台")融合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江  马卿轩 《青年记者》2016,(15):96-97
“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的一个热词,众多互联网人都对互联网思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周鸿祎将互联网总结为四个方面: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①马云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他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本文以沈阳广播电视台为例,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电视台的转型融合。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微信、微博、手机电视、直播APP以及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深刻影响着电视台的发展,加剧了各个地区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各个地区电视台开始逐步融入到互联网环境中,主动对接新媒体,探索新型发展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深度阐述了新媒体,在就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电视台转型的必要性予以分析的同时,提出了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电视台转型的原则和路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真正推动电视台转型,发挥电视台主流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立足于电视产业和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传统电视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展现出来的先进理念和形式创新进行分析,进而对所表征的传统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应用进行探究,重点剖析网红变现模式对于互联网+传统电视的影响,分析是否能实现有效合作,创造出1+l>2的共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晓伟 《传媒》2018,(6):35-37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近几年,OTT TV迅速崛起.所谓OTT TV即Over The Top TV的缩写,其是基于互联网面向公众开放的视频服务,特征是业务提供者不再需要传统电视的一些发射台、线路等基础设施,而直接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对接.OTT TV因其内在的传播特点符合互联网环境下观众的收看习惯,迅速抢占了传统电视行业的市场.不仅如此,OTT TV以其独有的优势,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对传统电视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被迫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在这一变形中,顶层设计下的战略转型应作为前提条件,内容层面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坚持应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应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如此,电视"变形"才能更好地借助OTT TV带来的机遇,并继续开辟其视频领域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3,(11):96-96
传统电视厂商匹配的内容,就是电视台编排好的内容。传统体制下的电视台,通过高配置的品牌电视,将电视台编排好的节目,通过有线电视信号和卫星电视信号,送到用户家中。这套体系成就了CCTV、湖南卫视等传统电视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电视的界定,列举了互联网电视的4大优势和6个缺点。最后,得出结论,互联网电视具有沟通和融合电视、网络两大媒介形式的特性,一方面能够为传统的电视机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极大地丰富传统电视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为网络开辟了一个新的终端。尤其是在面临娱乐节目及电视剧等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节目时,互联网电视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运用前景。但是6大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瑞娟 《新闻世界》2011,(12):74-75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视频网站如火如荼的今天,众多专业人士预言电视台将目薄西山,建立网络电视台成为传统电视台在时代冲击下选择的救命稻草。本文认为传统电视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网络电视台、发展网络电视。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0):37-40
互联网语境下,以"互联网化"为主要表征的运行思维在电视娱乐节目之运营全过程中不断凸显,并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昔日的受众与今日的用户,进而改变着电视娱乐节目的运行和收视。在此情势下,以官方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官网构成的社交营销矩阵,正在成为电视娱乐节目营销和传播的新平台,将节目影响力进行全方位转换正在成为节目最大化的新形式,而娱乐节目也正在成为上星频道间完成强弱分化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风向标的时代大背景下,广电传媒将如何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各大广电集团的重要发展战略。广电传媒正在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特别是一些领先的广电巨头已经开始用资本来推动平台化,更快速、更大规模地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广电生态圈,各大广电集团开启"电视+"模式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对电视产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仅如狂风骤雨、摧枯拉朽式的实现颠覆性创新,更引发了电视产业结构、组织、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全面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持。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便捷、表达、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为关键词的互联网思维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并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电视媒体行业,《女神的新衣》栏目就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国内首档时尚类真人秀节目,突破了电视与综艺节目的界限,将电视和互联网实现完美联动,颠覆了传统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信网、互联网和传统有线电视网的融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调整自身以期占领新的制高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方共融、共赢,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传播优势,及传统电视媒体在权威性和专业性等方面优势的阐述,结合相关案例,论述二者融合的现实必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二者间通过成立网络电视台、自办网站、门户合作等六大融合的方式进行共融、共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的进行电视节目创新,也成为决定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真人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地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节目制作的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创新的意义,以及在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传统电视领域逐渐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了多项新媒体,其对于以往传统电视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这一现状下,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以转变和创新,电视台遵循因地制宜的各项基本原则,将民风民俗和节目相互融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和群众需求相符合的精品栏目。  相似文献   

20.
任陇婵 《视听界》2014,(5):14-15
互联网盒子仿佛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关着现代信息媒介科技与市场共同孕育的"妖魔"。魔盒被打开之后,放出来的"妖魔"野蛮生长,短短两三年,就悄然从客厅抄了传统电视的后路。今年6月中旬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降多道"驱魔符咒"——针对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下发了要求立即关闭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违规视频软件下载通道的函;取消集成平台里直接提供的电视台节目直播回看功能;约谈互联网电视7家牌照管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