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耀伟  王永刚  左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03+289-103,289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的#2机组在停机检修结束启动过程中出现轴封蒸汽外漏现象,并伴随有轴瓦振动逐渐增大现象,最后#2机组因轴瓦振动过大跳机。之后查明,由于#2机A低压缸后轴封回汽管道疏水罐下部疏水管堵塞造成。利用停机时间对轴封回汽疏水管道进行改造,机组启动后轴封漏汽现象消失,轴系振动正常,机组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
密封漏水现象,造成给水泵汽轮机及汽泵油系统进水,导致油质恶化,严重影响给水泵汽轮机及汽泵的安全运行.本文分析了超临界600MW机组汽动给水泵密封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确保了机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电厂1000MW新建机组轴封供汽系统构成及存在的问题,对低压轴封供汽带水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轴封供汽系统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8、9机组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抽凝汽式汽轮机组(型号:C250/N300-16.7/537/537),每台机组配备两台汽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设计汽源有两路:一路为经过减温减压的三段抽汽及冷再抽汽的中压辅助汽源带,此路汽源压力、温度较高;另一路为本机四段抽汽带,此路汽源压力低、温度高,相对于低参数汽源较为经济,但是本机四段抽汽汽源压力不稳定,随机组负荷变化而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动给水泵的稳定运行。在对#8机组设备构造、原理及中压辅助蒸汽参数与汽动给水泵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汽动给水泵的运行稳定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2*1000MW二次中间再热六缸六排汽机组配置单台给水泵,对给水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为解决启动初期用汽量大的问题,配置了两台大容量启动炉供汽;另外机组跳闸,联跳给水泵,给水失压导致主蒸汽旁路系统无法投运,致使轴封汽源供汽受限,我们通过优化措施解决了轴封汽源受限的问题。但考虑到单台机组运行跳闸,能否进行热态紧急恢复,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认为在启动过程中跳闸,启动炉处于热态备用状态可以进行热态恢复。正常运行中跳闸,启动炉处于冷态时,只能进行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布连电厂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阐述了汽机房及除氧间设计优化成果。首次将660MW超超临界机组同轴驱动给水泵、前置泵及给水泵驱动汽轮机布置于跨度仅为27m的汽机房内,通过将同轴驱动汽动给水泵组布置于汽机房中间层,取消电动前置泵,降低了机组的厂用电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大庆油田热电厂200MW机组的汽轮机主要阀门(主汽阀、调整阀)异常波动、卡涩等现象,分析了主汽阀、调整阀卡涩、摆动的原因。为了解决了汽轮机主汽阀、调整阀摆动、卡涩的主要问题,而采取的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了汽轮机稳定、经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四川广安发电厂为降低厂用电率,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以汽动给水泵代替电泵,但在实际中遇到了辅助蒸汽疏水不畅和压力不够,给水泵汽轮机受到热冲击等问题,为此,在操作中提出了操作要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超临界600MW汽轮机主汽阀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校核主汽阀的结构和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机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CFB锅炉的机组为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或其他类型机组出于安全性考虑,其中一台给水泵汽轮机的汽源采用降低参数后的高排蒸汽,从而降低了机组经济性,但一直未受电厂重视。本文采用耗差理论分析这种运行方式给电厂造成的经济性损失大小,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供电厂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容量机组为降低厂用电率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汽轮机给水泵的上水方案,且很多厂出于安全经济方面的考虑切除了汽轮机给水泵的高压备用汽源。但是,当机组经过供热改造后,额外增加的供热抽汽量使汽轮机给水泵所需轴功率不足,在运行中出现了汽包上水困难、调节迟缓等问题。本文通过华电包头发电公司的一次汽包水位异常事件系统地分析了事件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防止和控制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措施,并在工作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供热改造机组的给水泵汽轮机虽然切除高压备用汽源给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机组滑压运行时完全可以保证汽包的正常供水。为大容量机组供热改造后汽轮机给水泵运行摸索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吴小雷 《大众科技》2010,(5):144-144,151
在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的给水回热系统中,高压加热器是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若高压加热器停运,将大大降低机组的循环热效率,而造成高压加热器停运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高压加热器钢管泄漏事故。针对茂名热电厂新建300MW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自投产以来,出现了两次钢管泄漏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剖析,指出高压加热器疏水水位过低、不凝结气体排出管设计不合理、随机启动时机组加负荷过快是造成高压加热器钢管泄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某厂2×350MW供热机组采用2台50%汽动给水泵驱动给水系统,同时优化30%启动电泵,锅炉点火前上水采用前置泵上水技术,给水泵汽轮机调节系统为电液调节,对启动前调节系统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处理,处理的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型相关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塔里木热电厂1#汽轮机轴封系统的介绍和汽封漏汽量大的造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汽封调整系统进行了改造,介绍了改造实施情况,改造后机组的汽封系统稳定运行,油质恶化的问题得到根治,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我厂1#汽轮发电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热电厂1#汽轮机轴封系统的介绍和汽封漏汽量大的造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汽封调整系统进行了改造,介绍了改造实施情况,改造后机组的汽封系统稳定运行,油质恶化的问题得到根治,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我厂1#汽轮发电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08,(10):74-74
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二期汽轮发电机组设备是中间一次再热,单轴、冲动式、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其主机高、中、低压缸的轴封均为整体车制、迷宫式轴封。所不同的是:高压缸轴封采用高、低齿形结构,分成三个腔室,由内而外与四抽、轴封母管、轴封回汽管相通;中压缸轴封采用高、低齿形结构,分为二个腔室,由内而外分别与轴封母管、轴封回汽管相能;高、中压缸轴封转子上均车有城墙式轴封套(图一)。低压缸轴封则为斜平齿形结构,分二个腔室,由内而外分别与轴封母管、轴封回汽管相通。  相似文献   

17.
李福林 《科技风》2014,(8):244-244
火力发电厂是高耗能企业,火电厂的节能潜力很大,而汽轮机的经济运行是减少能耗的重要方式。汽轮机要经济运行首先合理控制机组运行参数,保持机组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给水温度,减少辅机设备能耗,并且能合理的控制汽轮机冷态冲转时的各参数使汽轮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冲转、暖机并定速3000r/min,尽可能的节约启动时的工质损耗。其次提高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品质,保证汽轮机通流部分不结垢,运行中用"提高初参数,降低终参数"的方法及时调整来保证汽轮机经济工况下的运行。在高负荷和低负荷下采用不同的参数运行,及时的改变汽轮机的进汽方式,减少汽轮机的节流损失。同时在低负荷下采用单阀控制,适当降低主汽压力,单台电泵运行的方式,这样既可提高汽轮机的经济性又能节约厂用电率。  相似文献   

18.
我厂国产200MW机组真空严密性不合格,我们利用计划检修的机会进行真空系统的灌水检漏,发现系统上漏点及时消除;通过打压查找射水空气系统漏泄点并及时消除;对低压缸结合面开槽并加密封条解决漏气;调整汽缸轴端汽封压力和汽封径向间隙减少空气沿轴泄漏;改造给水泵机泄密封水和凝结水子母阀密封水通过轴冷水封进入凝汽器;低压缸连通管焊口开焊采用内外补焊消除漏泄点;更换大气排出阀下的垫片以消除漏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真空严密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我厂国产200MW负压部分漏泄的原因分析,采取查找漏泄点的部位和方法,最终将漏泄点处理好所采用的办法做一详细的介绍,进而阐明200MW汽轮机真空严密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由于赤峰热电厂135MW机组主汽疏水管道焊缝经常出现裂纹导致泄漏,通过对焊缝产生的裂纹的表面形貌、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断裂特征的观察、讨论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确定是由于管道上存在较大热膨胀和应力集中等引起的焊缝裂纹,这些因素是因为原设计、施工等方面不合规范造成的,因此对主汽疏水管道系统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20.
我厂国产200MW机组真空严密性不合格,我们利用计划检修的机会进行真空系统的灌水检漏,发现系统上漏点及时消除;通过打压查找射水空气系统漏泄点并及时消除;对低压缸结合面开槽并加密封条解决漏气;调整汽缸轴端汽封压力和汽封径向间隙减少空气沿轴泄漏;改造给水泵机泄密封水和凝结水子母阀密封水通过轴冷水封进入凝汽器;低压缸连通管焊口开焊采用内外补焊消除漏泄点;更换大气排出阀下的垫片以消滁漏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真空严密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我厂国产200MW负压部分漏泄的原因分析,采取查找漏泄点的部位和方法;最终将漏泄点处理好所采用的办法做一详细的介绍,进而阐明200MW汽轮机真空严密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