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认为,从票据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衡的要求以及票据法促进票据权利的流通,转让的要求,以及整个票据法体系所追求的效率,公平等价值目标而言,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设置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票据权利的保护和救济,票据法规定了三项重要制度,即,票据抗辩、票据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和票据丧失的救济。前两者的概念、性质、限制或发生要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惟有票据丧失的救济却鲜有学者去做类似的探讨。本文明确提出了“票据丧失救济权”一词,就其概念、性质、发生要件和行使方式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试图从理论角度在这一领域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与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其他法律相比,更注重行为方式,更注重要式,程序和条件。我国票据法中的代理,保证,时效等若干制度与我国民法及外国票据法律制度各具特色与瑕瑜,对之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适用并完善我国票据法,保障票据纠纷的顺利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与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其他法律相比,更注重行为方式,更注重要式、程序和条件。我国票据法中的代理、保证、抗辩、时效等若干制度与我国民法及外国票据法律制度各具特色与瑕瑜,对之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适用并完善我国票据法,保障票据纠纷的顺利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票据抗辩可以表述为:债务人为免除票据载明的支付义务而针对票据的客观真实性、出票行为、背书行为、票据关系人等实体问题以及持票人主张权利的程序问题提出的一切异议的总称。票据抗辩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可以分为主动抗辩和被动抗辩、程序抗辩和实体抗辩、对人抗辩和对票抗辩、绝对抗辩和相对抗辩。票据的无因性是相对的,即票据基础关系仅限在出票人转让票据时与收票人之间有要求,以及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当事人之间有要求。建议对《票据法》第10条作相应的修改。关于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的管辖问题,存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冲突,建议将《规定》中关于票据纠纷管辖问题修改为与《民事诉讼法》第27条一致的规定,或将《规定》第7条修改为:“因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他非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6.
票据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流通性。文章从背书的形式与背书的分类两个方面,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为依据,结合与大陆法系票据法的比较,分析、阐明美国票据法背书制度的一些特点。在并非削弱而是增强票据流通性的前提下,美国票据在票据的形式及转让的灵活性方面,较之传统大陆票据法,均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权利是一种证券性债权,与民法上的一般债权相比,更强调权利的可转让性和交易安全,因而善意取得制度在票据法领域具有更大的适用空间。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既然是以牺牲原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就必须具备必须以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法取得票据、必须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受让人受让时须无恶意或重大过失以及已付出合理的(相当的)对价等要件。持票人持有票据如具备这四个要件,即构成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同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票据地的国内、国际立法的历史背景出发,耐我国《票据法》与日内瓦公约、《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草案)》、《联合国国际支票公约(草案)》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票据法》尽管吸收了国际票据立法经验,但存在过于严格和否定票据无因性等缺陷,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利益偿还请求权──兼析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偿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基于公平、正义理念而创设的一项特殊的民事权利,有诸多问题需要辩正、澄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设立根据、法律性质、成立要件,正本清源,较为中肯地指出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苑书涛 《红领巾》2004,(4):47-50
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排除妨害或者防止妨害的发生,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得对现为妨害或者将为妨害的人请求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性质是以物权为基础权利的独立请求权,可适用于债的履行或给付的规定.物上请求权既适用于所有权、他物权,也适用于占有,其类别有返还请求权、妨害除去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三种.根据物上请求权的性质和内容,不能一概肯定或者否定物上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强调了物上请求权的民事责任性质,但是物上请求权的完善,应该不是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所能够容纳的.由物上请求权的性质所决定,我国应当在物权之下建立独立的物上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票据质押之设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第224条与《票据法》第35条规定了两种不同票据质押的设立方式,引起纷争。前者规定票据质押设立的要件为订立书面合同并交付票据,后者规定要件为作“质押”背书。二者在实质上并不冲突,为基础关系和票据关系的关系,二者设立的票据权利上的质押效力不同、行使方式不同。依据票据行为特征,根据《票据法》设立票据质押更有利于保障质权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核心是返还遗失物。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不仅平衡了拾得人和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且还会有效地激励拾得人的返还热情,有利于保护遗失人的权利。我国法律应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应规定报酬请求权的种类、报酬数额,并明确规定拾得人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留置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特别请求权,但这样会使该权利的性质依然不明确,实务中无章可循,没有实质意义,将其界定为不当得利请求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票据关系脱离票据基础关系而"存活"是票据法得以建立的基础。票据关系的无因性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密切相关,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制约前者。票据无因性的价值诉求在于增强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我国票据法应当坚守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并在立法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完善的基本思路是:立法宗旨应予重构;部分规定应予调整和补充;法律责任应予健全,并做到与其他法律责任特别是公法责任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物权法的界定中,对于"返还原物"义务的客体不仅强调其有体性,更纠缠于原物的形体上的唯一性,认为只要原物的既有的或初始的特定物理形体不复存在,则物权也不复存在,由此陷入一种"物在权在,物灭权亡"的误区。事实上,在无权占有他人之物所生的返还义务中,返还的客体在本质上不是原物的形体或载体本身,而是原物所蕴含的特定财产利益。因此,"返还原物"的"物"应界定为"特定主体所直接支配的特定财产利益",且原物返还义务的客体与返还请求权不应当限定于原物既有的、初始的形体或载体本身,而应扩张及于该物的变体物。  相似文献   

16.
除权判决系非讼程序中法院基于申请人的申请作出的一种临时性司法推定,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中并不具有实质既判力,当合法持票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普通民事诉讼的,无须先行诉请撤销原除权判决。合法持票人可以选择提起票据利益返还之诉、确认票据权利之诉或票据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公示催告程序本身的不足,导致了除权判决所确认的权利与合法持票人权利的冲突。完善公示催告程序的运行,有利于减少此类冲突的发生,规范票据流通秩序和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7.
票据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在国内外商务活动中被广为使用,既是重要支付手段又是一种商业信用工具,而<票据法>在商业领域上的广泛实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规范市场上各种票据的流通形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涉及的商业种类日渐增多,<票据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渐渐出现一些弊端,有的问题甚至对票据业务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权利外观理论是在20世纪初的德国最先系统提出来的,现今在大陆法系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票据理论.虽然其在适用要件、法律效果及适用领域等问题上仍然需要深入探讨,但该理论本身具有重要价值,是票据法中一项不可替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各国票据法都将票据无因性奉为票据法的真理。我国尽管前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票据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但对票据无因性原则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将选择以不同法律制度为背景的德国、英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以及我国现有的票据法为对象,对票据无因性理论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持票人丧失了所持票据,其权利行使便失去了法律依据.为补救失票人也为保障票据的正常流通,我国票据法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补救措施,三种补救措施的特征和操作程序不同,各具特色.对当前票据丧失补救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应得到法律的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