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县城乡三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比较分析,发现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师资困境、资源困境、观念困境和系统困境。基于服务学习理论,为解决课后延时服务困境,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应协同合作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与社区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加强县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后延时服务是指充分利用好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科普等活动。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得小学生的喜爱。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针对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各小学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经费供给不足,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健全。对策: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重视多元协同治理;拓宽资金渠道,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健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课后延时服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社团个性化服务,能将学校打造成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环境。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实践,围绕中小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创新课后延时服务,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融合校外力量、实行走班制度、建立联动机制,同时推进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4.
张家昫 《教师》2024,(9):15-17+1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小学语文课后延时服务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将绘本资源应用于小学低段语文课后延时服务面临以下问题:课后延时服务目标与绘本资源规划脱节、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与绘本资源缺乏融合创新、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与绘本资源监管评价缺失。基于此,文章作者提出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将绘本资源应用于小学低段语文课后延时服务的路径,以期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发威 《甘肃教育》2023,(21):44-47
“双减”政策着力于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和杜绝课后学科辅导班,对学生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有效落地“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应运而生。文章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实践,探讨了强化教育部门管理、端正服务理念,形成服务共识、共同参与延时服务,设计具体课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制定评价机制、提升延时服务质量等四个服务策略,旨在促进课后延时服务的高效实施,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落地是坚持以生为本、发展为先、个性突出的有力举措。目前,武汉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后延时服务理念保守,学生个性发展意识不强;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课后延时服务师资来源有限,学科结构较为单一;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服务质量不高。为解决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供需矛盾,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进路:加强交流,共享个性发展的课后延时服务理念;多元供给,共建专业互补的课后延时服务团队;对接需求,共创丰富多元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  相似文献   

7.
“双减”背景下,随着小学课后服务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持续优化小学课后服务需要追问三个问题: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课程、管理模式和政策。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学生的参与率、家长的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推进“课程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合理“外包”,创新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助力“双减”,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课后延时服务是为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产生的。如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推动“双减”落地的主要抓手之一。小学低段学生每天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期末也没有纸笔考试,因而,优化课后服务尤为重要。通过设立A段延时和B段延时,让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更具“弹性”,在时间上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双线发展,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质量;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利用信息化工具等方式优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让学生课后服务的效果更具体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孙小珍 《林区教学》2022,(5):108-111
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政策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共同商讨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各省市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由于是第一个关于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政策试行的初期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难题,如教师工作负担加重、难以满足家长需求、校园安全隐患突出等困难.为此,剖析小学课后延时...  相似文献   

10.
刘经贵 《江西教育》2022,(44):35-3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之而来的是学校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骤增,而课后延时服务能否在学校得到长久发展,需要学校对课后延时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对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1.
推行课后服务是破解“三点半难题”的主要途径,课后服务治理是实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要求。但当今开展课后服务面临着责任主体意愿低下、管理制度乏力、监督体系不完善、人财物保障不足等现实境遇。其实践路径以构建课后服务治理长效机制为切入点,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过程实施、完善支持体系、注重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完善课后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飞 《考试周刊》2024,(19):19-22
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义务教育阶段要切实推进提质增效育人,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以切实保障学生课后安全与综合教育问题。文章从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当前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此进一步探索如何从科学育人角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农村课后服务综合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育特色运动项目是现阶段体育课发展的趋势,在中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潮流下,合理地开展体育特色运动项目既丰富了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课程的多样性,也提升了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在对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引入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可行性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开展体育特色运动项目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双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需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仅要具有“延时”和“服务”之功能,还需要具有“课程”之要义。学校需要积极开发建设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深度开发文化类课程,普及开发艺体类课程,拓展开发综合类课程,指导开发生活类课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育人目标,应综合考虑学校、课程、学生和教师等因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环境。为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对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做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各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目前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的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加重、教学积极性减弱,以及学校对政策认知偏差、课后延时服务成了“补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促“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更好更快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主体入手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课后延时服务是“双减”背景下推行的校园课后服务,其有效开展可在改善教育生态状态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服务为例,在简要阐述“魔题库”等智慧教学软件的诞生与课后延时服务政策背景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魔题库”的实际应用思路,如师生在线互动沟通、拓展网络题库资源、培育学生网络思维等,并联系“一元二次方程”作业指导实践分析了“魔题库”的应用方法,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对四川中小学教师“5+2”课后延时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并实施访谈。从教师对“5+2”课后延时服务的认知、参与情况、实施情况、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5+2”课后延时服务认知中处于矛盾阶段,学校服务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学校缺少对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明确“5+2”课后延时服务意义,调整教师认知;落实“弹性工作制”,保障教师各项权益;多元主体协同服务,加强第三方机构的管理;促进主科教师多学科、专业化发展;课程连贯多样化,满足学生需求;加强与高校协作,丰富师资配置;建立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幸福感;建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拓展教师服务场地。  相似文献   

18.
杨丽  张耀军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0):247-25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管理服务智能化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梳理信息协同与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研究中的相关逻辑关系,总结归纳高职院校在校园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信息公开与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信息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质量保障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实政策、实践需求及环境条件都支持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多主体如何协作是课后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学校的治理转型及主体情况、治理优势等因素出发,多主体参与的课后服务更适于多元治理模式。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单一主体,需要基于治理视域促进课后服务的多主体协同,要凝聚思想共识,构建沟通平台;也要组织多元主体协商服务规则,灵活协作思路,以合理的方式把多元主体聚拢在课后服务的实践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课后服务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把不断创新治理与全整规划相结合,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美国课后服务治理的动因源自纾解工薪家庭学生放学后看管压力,降低学生自我照顾风险,缩小学生放学后成长差距,提升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其特点呈现出遵循递归原则、以“有效”与“协同”为价值取向、以实践证据为基础明晰质量指标等特点。美国课后服务运行的治理对我国以系统思维为导向,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以多中心治理为行动逻辑,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以教育智库为依托,探索课后服务政策决策与实践的新出路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