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识别信息具有数字化属性,它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并基于数字生产而延伸使用,侵权也呈现出数字化特点.生物信息无感识别、非接触识别以及误识别、漏识别严重侵害个人隐私.亟需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培养用户积极思辨和理性质疑的媒介素养,加快完善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构建生物识别信息多维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深入挖掘用户"潜意识",主动塑造用户以及大幅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传播特性.该技术应用存在诸多隐忧,技术服务提供方过度无序挖掘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自动化侵害用户隐私,人性弱点连线成为社会基本价值观被侵蚀的缺口.必须严控用户同意下的数据处理目的、方式及处理的信息种类全程一致化,建立相应的平台-用户分红机制,深入关注生物特征情绪识别在信息传播产业中的定位与价值,建立情绪识别技术安全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个人隐私保护是政府开放数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美国政府开放数据实践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梳理,为我国开放政府数据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对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相关政策文本的收集,运用NVivo文本分析工具,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编码分析,梳理美国政府开放数据隐私保护框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果/结论] 从发挥多元主体职能作用、隐私保护评估系统构建、隐私数据利用治理、构建隐私计算模型以及法律保障5个维度来构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中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数据开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强 《档案学研究》2014,28(4):40-43
档案利用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保护目前较为欠缺,此类问题存在原因包括公民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不知情,档案管理部门对个人档案隐私的不当利用,网络发展对档案隐私的挑战等。采取对策包括严格规范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收集、管理;确立个人档案信息自决权;加强网络领域个人档案隐私保护;同时注意不能对个人档案隐私保护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会被要求提供相当详细的个人信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对公民隐私保护不够;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隐私泄露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图书馆个人隐私保护的调研,试从图书馆和读者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档案数据开放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在档案数据开放中,个人隐私保护也面临着隐私保护范围界定难、侵权责任认定难和保护具体实现较困难等主要困境。应从强化个人隐私保护制度设计、设置个人隐私保护小组、应用个人隐私保护先进技术和培育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素养来对档案数据开放中的个人隐私保护路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简述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泄露个人隐私的主要途径以及隐私保护的必要性;针对我国在网络隐私保护方面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网络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及方法手段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美 《情报资料工作》2020,41(2):99-105
[目的/意义]从隐私风险防控的角度,调查法国政府开放数据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法国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法国政府开放数据中隐私风险防控的经验,对政府开放数据中个人隐私的评判标准、隐私影响评估(PIA)框架和运行逻辑、隐私风险应对的数据处理规范与机构进行分析和概况。[结果/结论]建立相应机构来推动开放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培育开放数据文化,完善政府开放数据平台隐私政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 《档案管理》2015,(4):47-49
针对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的隐私保护至今仍没有具体的法规来规范,加上档案工作者对隐私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查档者身份验证过于简单,软硬件的漏洞等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现象,可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化流程、提高档案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和保证软硬件的环境安全等手段,对学籍档案在利用过程中个人隐私的不可侵犯性进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隐私信息泄露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严重侵犯了公众权益。识别和分析隐私风险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速推动政府开放数据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 /过程]基于相关文献,构建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指标体系。再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Dematel方法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影响因素以及关键程度进行分析,从中心度与原因度两个维度揭示隐私风险的关键指标。[结果 /结论 ]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开放数据平台设计、系统应用安全、隐私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基础设施、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网络攻击、管理者决策。最后,根据分析结论,为政府开放数据平台构建安全的隐私保护方案提供可行的建议。本研究力图丰富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为保护公众隐私信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隐私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变化发展的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其也对隐私提出了新的命题。本文从大数据"4V"的特性着手,依据心理学"自我暴露"和"自我层次"理论,提出了"隐私分层"的构想,即基础性隐私数据、社会性隐私、亲密性隐私和个体性隐私,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提出了分层管理与重点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个人隐私数据采集、储存与分析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人隐私在这个数据化时代变得更加易于获取和利用,也更容易被泄露。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隐私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原先“公私二元”分明的界限变得模糊,隐私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隐私保护手段和技术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新技术发展背景,探讨隐私内涵的新变化和新定义,考察新环境下隐私保护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具有新的“流动”特质的隐私提供一些保护方向的参考,旨在引起企业、数据收集第三方以及用户自身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档案的开放利用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诸如公民的隐私权问题。如何在档案的开放利用中既要维护每一个社会利用者的利用权,又要保护档案形成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是档案界和法律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从隐私权的含义及涉及个人隐私档案的种类入手,就如何在档案开放利用中协调好档案利用者与形成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尤其是如何保护档案形成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与隐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媒体的因特网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个人隐私也构成了直接威胁,本从隐私定义入手,提出了保护隐私的意义和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因特网对于个人隐私进行侵犯的独特形式,并探讨了在网络信息时代,保护网众个人隐私的必要性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如花  刘龙 《图书馆》2017,(10):1-5
文章从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个人隐私保护机构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三个方面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制定政府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个人隐私保护权威机构,进行严格的数据审查,制定统一的数据脱敏处理标准规范以及规范个人信息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网络,其用户同样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重庆市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后发现,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时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隐私泄露风险较大。文章提出若要提升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隐私的安全保障,应当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交网络运营商和大学生网络用户三方协作组成的责权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在当今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下,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隐私保护并不仅仅是指网络社交媒体对于用户个人隐私的保密程度,更包括用户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本文研究了微信和微博这两个网络媒体对于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措施,比较了两种用户群在隐私保护方面的行为习惯。研究表明,微信更接近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强关系,而微博则更加趋近于公众向社会发声的平台。微信的私密性和隐私保护措施高于微博,微信朋友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分享自身的日常生活,泄露相关个人信息,缺乏隐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变革。大数据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开辟新时代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个人隐私,甚至出现了公开的隐私。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共享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保护个人隐私权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钟馨 《新闻世界》2013,(9):265-266
新媒体环境下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愈加困难,社交网络、商业网站、智能手机等都存在隐私泄露的潜在风险。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保护的几种新问题,并尝试给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风险评价对了解消费者个人隐私披露行为、提高平台和商家对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结合移动商务特点,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运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淘宝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消费者自身脆弱风险相对于其他指标风险性最大,移动终端脆弱风险权重分值最低;同时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所占权重最大,说明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隐私安全意识是保护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最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