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楠  王家烈 《科技风》2024,(8):46-48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专创”背景下重构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对于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都有积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专创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专创融合理论,结合高职专业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和强化教师培养等展开研究,旨在推进双创与高职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商科专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挖掘专业特色,关系到专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基于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调查数据,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商科专创教育融合的"12345"模式,即"一个"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双重"方向保证人才灵活就业,"三课"融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四维"一体建设专业实践体系,"五环"联动打造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宋朝霞  李亚林 《科技风》2023,(33):75-77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迎来一次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日后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首先从双创背景下的教育要求、专业课程进行双创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形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之后分别从课程体系、价值引领、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新需求,通过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互动系统,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等,设计实施“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双创育人平台,有效解决高校双创教育对外开放度不足、专创融合度不够、智慧化效能不够高等问题,提升大学生“敢闯会创”能力与素养。研究结果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方面简要阐述了融合OBE理念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楹林  冯珊 《科技风》2024,(8):43-45
在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定位,分析了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方面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认知融合、构建以“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融合实践平台等路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以此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任务之一,也是新课改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匮乏、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探讨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打造一支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素养的优秀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探索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出将专业实践教育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以建筑类专业为例,提出"332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制定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专创融合"教育思路。加强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陈晓敏 《科教文汇》2023,(16):75-7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该文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会计专业知识讲授,优化会计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EBL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再次创建“仿真”+“全真”的会计与创业实践平台,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最后加强“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期望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视角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晰、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总结TRIZ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借助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学科竞赛全面融合的桥梁,探讨“+TRIZ”混合式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指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理论-应用-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高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在竞赛活动与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以期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引领作用,开展创新教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行动计划。以创新教育引领专业教学为切入点,深刻阐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的发展路径,将“专创融合”模式创新嵌入教师与学生成才成长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赵志科  吴才章  王莉 《科技风》2023,(1):139-141
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实践实训类课程,通过毕业设计延续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从灌输工程认证理念、创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实施管理、丰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煜栋 《科技通报》2019,35(11):220-223
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指出了当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和双创教育支持机制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从校企协同,专创融合和构建生态化系统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爽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4):113-116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属于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中偏向应用型和实践性的专业.关于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少高校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当前对"双创人才+应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发,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仍有待探索.探讨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建立专创融合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背景,提出基于"GDPC"培养模式的多层次、动态融合体系,通过以重点和特色学科的"双一流"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分析其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探索,即以专创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案例展开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的实践过程中,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协会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把企业管理方式融入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和运行中,创立了"企业式"的学生社团。以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协会为例,通过与传统社团管理机制对比,为大学社团管理机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提供思路和实践模式,以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积极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宿迁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