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儒家思想最为合适的注脚之一,"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通过对个体相互间的角色定位来型塑社会结构与人际传播的基本秩序和原则,对中国乡土社会人际传播的范围、理念、规范及效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勾连起儒家"大传统"与日常"小传统"。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总是深深地"嵌入"差序格局当中。  相似文献   

2.
张丽婷 《视听》2022,(5):144-147
无所不在的数字连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个体的社交链,为其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但过度连接也带来了社交倦怠、信息过载等不良影响.线上过度连接给线下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内在感受和外在行为两方面因素.个体要想获得正当的、自由的"断连"权利,就要以个体间的数字包容为前提,对他人的"断连"行为予以一定的包容和尊重.同时,可...  相似文献   

3.
刘祎 《传媒观察》2012,(4):13-15
非经济广告作为一种媒体产品,同时具备媒体新闻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特性。它是真实客观的诉求表达,又通过广告创意的表现形式,经过提炼、加工而呈现出来。2012年2月1日,香港媒体刊出全版"反蝗"广告,内容引发争议。本文以香港"反蝗"广告为例,分析其刊登由来、内容表达和传播效果,就媒体如何规范非经济广告的内容展开思考,使社会各方诉求更好地通过广告的形式有效表达出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郭淼  王立昊 《青年记者》2021,(12):28-30
微信朋友圈在对多层级关系网络的激活中,传播路径的隐藏与圈层识别受限打破了人们现实交往的规律,过度链接引发了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用户为管理云个体形象,借助于社交时间轴与分组标签进行观众隔离,但分场操作的繁琐与高成本形象维护抑制了用户的信息分享意愿。微信朋友圈的用户社交经历了从分场到离场的演变,在多元产品功能补偿下产生新的社交习惯,对差序格局中的圈层关系与社交需求满足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但却无法实现广告与购买力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在此背景下,重新探讨广告"对话质"背后的仪式观,是对广告本意的应答,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玲 《传媒》2018,(13):93-95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自媒体"内容创业"面临巨大挑战.从传播学角度看,宏观社会环境、自媒体传播者、自媒体内容生产、自媒体内容分发、自媒体用户是影响自媒体发展的五个关键点.优质自媒体往往在关键点上遵循了共通的规律,即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UGC退场PGC掌舵、建立持续供给的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基于使用与满足的距离消解、差序格局下的多模式经营.  相似文献   

7.
微信朋友圈既具备了中国社会传统圈子文化以血缘和差序格局为主的社会关系特质,同时又将新兴的网络虚拟关系引入其中,形成了特有的“圈子”文化.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潜舆论,其在微信中的传播呈现出易盲从、效果强、广度小、开放性差的新特征.谣言在微信中的传播可以归纳为圈内传播、圈子间传播和线上、线下交叉传播三种传播模式,其表现出来的传播新特性亟须得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文章引入"差序格局"和"自我中心网络"这两个概念,对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分别呈现出的"和谐"与"撕裂"使用生态进行考察.首先,通过理论论证差序格局适用于社会关系分析.其次,分析差序格局与自我中心网络理论的异同,以及这两种不同理论在分析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关系特征方面的适用情况.最后,分析这两种理论在解释以上两种应用形式的内容特征的适用性,并运用这两种理论对两个平台所表现出的和谐与撕裂使用生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将"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这一戏剧表演理论运用于商业广告创作非常不好,这种通过广告模特逼真地表演得出的"体验"是不足为信的,转述给消费者的是一种非真实信息.这种貌似针对性、实用性和刺激性极强的"体验"式广告诉求,容易使具有"乌合之众"特性的受众上当受骗,继而损害受众利益并违背广告传播的本源目的.因而,广告创意应摈弃"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才能在信息充盈的当下既有经济效果又有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9):44-48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加剧了社会分化与分层,拉大了城乡文化差异,使其具有不同表征。城乡受众不均衡导致乡村文化的式弱,而社会制度的变迁又作用于乡村文化的变迁。差序格局是我国乡土社会基本结构特征,二元结构下,乡村文化存在差序传播,需要从政府维度、媒介维度、受众维度入手,整合与重构乡村文化变迁的差序格局或许可以弥合差距,重构乡村文化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香港导演许鞍华凭借电影《黄金时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黄金时代》细致刻画了萧红的一生,影片中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历史场面和作家群像。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4年11月30日下午,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萧军第一次见到了鲁迅先生。镜头中,二萧隔着书店的橱窗玻璃,与鲁迅先生打了爪照面……余生也晚,不曾见过当年内山书店的真面目,但或可根据有关内山书店的史料和回忆录,来再现和还原内山书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之科学”到“政策之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纵观科学结构的所谓“科学之科学”(Science of Science)正转向“科学政策之科学”(Science of Policy)的新方向,为此可以认为,纵观科学结构的科学地图(science map)将移向科学结构中包含的纵览政策的政策地图(policy map)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科学根据(evidence)的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其透明性。文章通过应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构建的专利和论文整合检索系统(PATLISYS—J),介绍世界科学结构的可视化,以及将任意研究者详细分析等进行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BPR不能再停留于对旧有制度与流程的修补,应该回归到以服务和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层面上来。本文对图书馆BPR的根本性进行解析,指出“习惯”“假设”与“优化”是阻碍BPR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重视组织目标重组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创新,冲破限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贾亚洲 《编辑学报》2009,21(4):364-365
依据数量语言的数理特性将数值范围划分为随机性范围和确定性范围,用浪纹号"~"连接随机性数值范围,一字线"—"连接确定性数值范围,例证了这2种数值范围号的技术表达效果,探讨了数值范围号功能和使用场合的细分与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参考文献”与“注释”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引文分析的数据源,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对照,指出其异同及在引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