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收藏》2009,(4):171-171
《石渠宝笈》《三希堂》法帖大清乾隆年间由张照等编纂,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府朱格抄本。卷首为乾隆九年二月初十日高宗手谕,次为凡例十九则、目录,以及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纪昀等所撰提要。此为书画著录书,著录清内府所藏自古至清代的历朝帝王和名家的书画作品,按所贮殿堂分卷,如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各八卷等等。  相似文献   

2.
闲人 《收藏》2008,(7):86-86
清乾隆十四午(1749年),乾隆敕命东阁大学士梁诗正,仿照宋徽宗时的《宣和博古图》,把收藏存清内府的青铜器1436件按其造掣绘图,标明尺寸、最量、铭文,著录成《西清古鉴》。乾隆二十年由清内腑划印成书。  相似文献   

3.
张震 《收藏》2016,(1):20-25
乾隆内府的书画收藏因为鉴定失准,错判真假,受到当代学者诟病。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乾隆误以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为真迹而无用师卷(图1)为赝品的案例。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第三单元"伪讹考辨"部分,也展出了不少《石渠宝笈》著录的伪讹之作。此单元展出的作品,大多皆是因为乾隆内府误判而进入著录。  相似文献   

4.
刘金库 《收藏》2007,(11):200-201
此卷宋画原是清“内府秘笈”,曾是乾隆皇帝一直摆在御书房的一件重宝,清宫旧裱,上有九玺全,计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  相似文献   

5.
王建芙  杨洋 《收藏》2013,(5):40-47
董邦达是清朝中期的著名文臣,他出身平民,起于微吏,雍正十一年(1733年)30余岁时得中进士。乾隆前期,他曾"入史馆""侍直(值)内廷",成为侍读学士,并逐步踏上高官仕途,历任吏部左侍郎、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成为举朝关注的重臣。董邦达长期陪侍乾隆皇帝身边,为天子解读典籍、诗文,并以绘事供职内廷,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深为今上(乾隆皇帝)所赏"。此外,他还奉旨参与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内府书画、青铜彝器的收藏著录,对宫廷鉴藏与文化繁盛颇多贡献。  相似文献   

6.
阿滢 《收藏》2010,(3):83-84
曾衍东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年)举人。据嘉祥《曾氏祖谱》记载,其祖上在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从此世袭爵位。曾衍东的父亲名尚渭,是个恩贡生,游宦江南,曾官居广东博罗县令。  相似文献   

7.
费永华 《收藏》2009,(3):108-109
《御制圆明园图咏》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根据乾隆十年(1745年)内府刻本《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精刻石印再版,其封面采用帝王专用的明黄团龙纹云锦装帧。上卷首页刻印朱红寿山福海三龙戏珠行云图,三龙拱托的粗线竖框内篆书《御制圆明园图咏》书题。次页楷印朱红大字“光绪十三年七月天津石印书屋敬谨摹勒上石”。  相似文献   

8.
欢虞如 《收藏》2011,(6):88-89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下诏,广搜天下遗书,开馆纂修《四库全书》。翌年,各省进呈本、采进本、《永乐大典》辑佚本源源汇集北京。其中有些是稀见本或孤本。为使这些书传播于世,乾隆谕武英殿先行刊版印行。现今武英殿聚珍版的版本分为两大系统:殿本系统和翻刻本系统。  相似文献   

9.
王建芙  杨洋 《收藏》2013,(9):40-47
董邦达是清朝中期的著名文臣,他出身平民,起于微吏,雍正十一年(1733年)30余岁时得中进士。乾隆前期,他曾"入史馆""侍直(值)内廷",成为侍读学士,并逐步踏上高官仕途,历任吏部左侍郎、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成为举朝关注的重臣。董邦达长期陪侍乾隆皇帝身边,为天子解读典籍、诗文,并以绘事供职内廷,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深为今上(乾隆皇帝)所赏"。此外,他还奉旨参与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内府书画、青铜彝器的收藏著录,对宫廷鉴藏与文化繁盛颇多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朝阳 《收藏》2012,(4):28-32
梁(山献)(1726~1784年),字闻山,号松斋、断砚主人。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湖北巴东县知县,乾隆三十六年回籍。在寿州主持循理书院达十余年。工书,与梁同书、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为清乾隆时期代表书家,著有《承晋斋积闻录》。《清史稿》有传。大凡书画家,因喜...  相似文献   

11.
韦力 《收藏》2010,(9):156-161
《小学钩沉》清乾隆间稿本及光绪甲申年(1884年)龙氏刊本计3册 从两汉至今,两千年学术史中堪称顶峰者有三:两汉、两宋与清。清学的主体即所谓乾嘉学派,亦称之为考据学和朴学,其学术成就及地位在中国学术史上极为突出。因客观历史原因所囿,  相似文献   

12.
孔网小编 《收藏》2011,(8):86-90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组组长,数十年来从事古籍收藏、研究事业,是资深的古籍版本专家,编著有《清代内府刻书图录》《清代宫廷刻书》《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等著作。  相似文献   

13.
徐春平 《收藏》2014,(1):52-56
《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一直未见著录。自清以降,流传的却是不同版本的行书本(最少有两个版本)。然而,有不少学者,包括清代金石收藏大家阮元、现代碑帖鉴定专家王壮弘等都对行书本提出过质疑甚至否定意见,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找不出原刻本。  相似文献   

14.
金申 《收藏》2014,(8):146-150
随着清乾隆、嘉庆时期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以及30年代瑞典喜仁龙《中国佛教雕刻》等,都是最早利用摄影技术向世界介绍中国佛教雕刻的大型图录。  相似文献   

15.
姜启明 《收藏》2010,(3):48-49
《松籁阁雪中对镜图》是一件流传有绪,近年来屡见著录的画作,也是目前发现高凤翰画像中最大的一件。它隐迹世间近300年,至今仍保留着乾隆时原装的风采,奕奕动人。  相似文献   

16.
赵克礼 《收藏》2013,(7):122-124
西安新发现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不仅在专门保存和研究苏氏文献的四川"三苏博物馆"中没有收藏,即"遍访国内外300多家图书馆","收录宋人著作10000多种"的《现存宋人著述总录》中也未见著录,极有可能为国内孤本。西安新发现一部极为罕见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该书刻于嘉庆丙子(1816年)至嘉庆庚辰(1820年)年间。全书94卷、48册,书前有道光五年(1825年)陕西眉州知州徐陈谟所作刻书《序》,卷末为王之俊跋。  相似文献   

17.
谭耀 《收藏》2008,(5):112-113
李继圣,字希天,号振南,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曾任江西省万年县和广丰县知县,辞官后潜心著述和讲学,曾游历大半个中国.晚年为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掌教。著有《春秋今古合解》《奇男女衍义》《尚论篇》《寻古斋诗文集》,所著《窑金论》选入清《皇朝经世文选·社政》中,  相似文献   

18.
对《适谱》的几点考证关于三畏光启堂本卷首所刊拙逸道人的“适情雅趣”引,杨官璘等编著的《中国象棋谱》第一集、明清两代象棋谱介绍一文中曾刊介原文,但系摘录。录坛前辈谢侠逊先生在他所编的《象棋谱大全》中,曾分上中下三卷刊出他的校正本《适情雅趣》,共360局,但谢老据以注释评校的是邓之龙遗本,仅四百余局,为清乾隆版残本。在《象棋谱大全》第二集里,上海顾明为《适情雅趣》校王本所作的跋中,曾提到海宁乐均家藏有明刊本,谓因破碎不堪邮递,  相似文献   

19.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精神,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全教研组老师深感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思考并向同仁们请教商榷。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12,(12):128
10月28日,中国嘉德2012秋拍在北京举槌,倍受关注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于晚八点开拍,现场气氛热烈,竞价踊跃,最终总成交4.42亿元人民币。拍前即为焦点的清宫内府典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董其昌重量级作品《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经过数轮竞价,以6267.5万元高价成交,这也创出董其昌作品的拍场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