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2010,(7):73-73
卡尔·威特把对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天才的教育方法,但对育儿过程中的家长也会有很多启发。很多中国父母在读完整的译本时会相对吃力,但通过国秀华老师的解读,这本经典教育名著变得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
书名:《卡尔·威特的教育》作者:[德]卡尔·威特翻译:刘恒新出版社:京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8月第2版装帧:平装页数:257页定价:19.80元简介:卡尔·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  相似文献   

3.
纪炳琪 《家长》2015,(1):38-39
老卡尔让19世纪的德国多了一个著名的天才,也成就了家教传奇。也正因如此,老卡尔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其实情便成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最渴望了解的。小卡尔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就被大家认定为一个痴呆儿,但他后来取得了非凡成就,三岁半就能认字,六岁学外语,八九岁就能熟练地说德语、法语等,十六岁被聘为法学教授并终生受到赞扬。小卡尔有这样的成就,这与他的父亲老卡尔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老卡尔让19世纪的德国多了一个著名的天才,也成就了家教传奇。也正因如此,老卡尔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简介: 卡尔·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于1883年逝世.  相似文献   

5.
陈峰 《宁夏教育》2011,(5):76-76
这是一个"教育神话",52岁的卡尔·威特生下了近乎痴呆的儿子,而这样的儿子却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9岁考上大学,14岁成为哲学博士,16岁被聘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但丁研究领域的权威。这个神话的创造者,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卡尔·威特将儿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做法、感受、思考写进一本书里。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很多读者可能要带着猎奇和怀疑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因为"造星"时代神童的陨落已经让我们痛定思痛。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一本极其理性的书,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独门绝技,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是为了研究教育,笔者绝不会硬着头皮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这本书目前颇为流行。历时24天,记下1225条感悟和发现,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卡尔·威特扯了一个弥天大谎。老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个牧师,他“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并且把孩子14岁以前的成长经历写成了“杂乱无章”的书,这就是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的全部成就。这个“低智儿”就是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用句俗语,父子二人正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儿子的成就同时就是父亲的成就,两者都只因为同一个事实:儿子由弱智成为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青年教师》2008,(5):21-21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卡尔·威特是德国一名牧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慧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小卡尔,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他于1818年写下《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170多年前,德国乡村教师卡尔·威特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任何智力平常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人物。为了证实此法有效,他同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村姑娘结了婚,生下一个男孩也叫“卡尔”。他用自己创造的一套办法对小卡尔进行教育,结果小卡尔智力发展十分超群:5岁就记住了3万个单词,10岁考上了莱比锡大学,13岁获哲学博士,16岁成为法学博士。后来一位名叫詹姆斯·萨姆森的人采用卡尔·威特式教育法训练自己的孩子。结果他的两个  相似文献   

9.
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卡尔·威特在其父亲老威特的精心教育下,8岁就能通晓德、法、意、拉丁等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相似文献   

10.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十九世纪,他把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该书却不被当时的人们认可和接受。是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  相似文献   

11.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十九世纪,他把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该书却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是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  相似文献   

12.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19世纪,这本将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著作却不被人认可和接受。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芒。重新审视其教育思想内涵,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及为人父母者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早期幼儿智力开发问题,当前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举下面这个例子来提倡早期智力开发:德国卡尔·威特的父亲在其孩子刚能睁眼时,便把手指放在孩子眼前,让孩子慢慢地拼读手指这个词。结果,卡尔·威特9岁就考入莱比锡大学,16岁成为博士,18岁成为教授。又有人举另一个例子来反对这种说法。美国有位超级神童赛格斯,其父亲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赛格斯刚出生,他父亲就在他的小床上挂满英文字母,对  相似文献   

14.
1809年,德国一位9岁的孩子卡尔·威特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时他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后来成了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卡尔·威特的成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他的父亲对他特殊的建“行为录”的家庭教育方法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叙 《师道》2007,(6):54-55
塞德尔兹博士的自由王国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他的父亲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鲍里斯·塞德尔兹师从于美国心理学教育之父詹姆斯博士。史料显示,最早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价值,并向人们推荐的正是詹姆斯博士。作为他的爱徒,塞德尔兹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儿子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这里,笔者想通过介绍国外较有影响的五种家庭教育思想,不只想唤起更多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更主要的是想为热心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一)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研究和论述家庭教育的思想及其作用时,大多数人会提到卡尔·威特。不仅因为卡尔·威特是近代较早重视家庭教育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而且因为后世家庭教育的提倡者和受益者们或多或少借鉴了其思想精华。卡尔·威特是德国一位乡村牧师,在教育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当他还没有孩子时,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卡尔还在小学念书的时候,就显露出惊人的数学天才。有一天,教员出了一道算题,求把1到100加起来的和,教员还来不及把问题念完,小卡尔就说:“我算好了,1到100的和是5050。”他算得这么快,使教员和全班同学都大为惊奇。当教员问卡尔是如何计算的,他解释说,在1到100这一列数字中,位置处于  相似文献   

18.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教育从家庭开始,家长也是教育者。这是我读完木村久一写的《早期教育和天才》后的体会。木村久一在书中着重介绍了卡尔·威特的父亲教育威特的故事。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那年,威特考入了莱比锡大学。1814年,未满14岁的威特由于一篇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卡尔·威特能够取得这些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的父亲教育  相似文献   

19.
卡尔·威特(以下称老卡尔),儿童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育方法——全能教育法。  相似文献   

20.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强调孩子的早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也有“三岁看老”这一说法。狼孩的故事也说明人的某些潜能如果没被及时开发出来,以后只能是劳而无功了,正所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对于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是越早越好,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