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9月15日迎接十六大报道启动以来,截至10月30日,新华社共采写播发了《建设小康谱新篇》、《事非经过不知难》、《挺立潮头担重任》等多篇迎接十六大特稿,并通过“与时俱进看神州”、“今朝党旗更鲜艳”、“从数字看巨变”、“神州捷报”、“中国成就”、“祖国统一”等栏目和十六大特供稿对内对外播发各类文字稿件1280多篇;图片图表439底(幅);新华网累计发稿  相似文献   

2.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两会已经结束。在社党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播发的一批重点稿件引人注目。2006年新华社播发的采用家数在100家以上的99篇两会稿件中,重点稿占27篇,而2005年采用超过100家的两会重点稿仅有5篇。两会期间,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和分平台组成了39个小分队赴39个报业集团,对各大报业集团采用新华社两会稿件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每天提前将《稿件采用情况统计报表》送给前方报道组。用户认为,今年两会新华社重点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方针政策分析解释到位,选材真正做到了“三贴近”。一、悉心经营一批题材重大的报…  相似文献   

4.
思雨 《新闻与写作》2002,(11):3-4,11
经过十五大、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等重大成就报道的历练,各个媒体在成就报道上不断创新,整体水平节节登高,而本次迎接党的十六大报道,力度、密度、强度、深度更是大大加强,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明显提升,其中新华社稿件的铿锵落地,为众多媒体十六大前期报道提供了坚实保障。新华社认真研究和破解“开拓‘成就宣传’的思想内涵”、“加大‘成就宣传’的信息含量”、“强化‘成就宣传’的共鸣效应”三个课题,其迎接党的十六大第一阶段的成就报道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辛秦 《新闻三昧》2008,(12):10-11
自从11月9日国务院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凋整,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之后,新华社的报道迅速跟进,从9口至15日7天时间里,播发评论员文章5篇,重点稿件12篇,还有各种解读类稿件30多篇。这些稿件的题目有:《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增长》、《从宏观调整歧策看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透析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三大特点》、《十大举措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今年3月初播发的长篇通讯《震动资本市场的“粤海重组”》和“新华时评”《“窗口公司信用”该结束了》,经由二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刊载后,立刻在“两会”内外形成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媒体纷纷找新华社记者了解报道的采写过程、背景,并就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成就报道每年甚至每天都在做。成就报道的好坏,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标准。《建设小康谱新篇——评述中国发展十大跨越(上)》、《建设小康谱新篇——感受百姓生活十大变迁(下)》,作为新华社迎接十六大报道的开篇之作,揭示了13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9月15日播发后,稿件不但覆盖了40多家省级以上的报纸版面,而且占领了十几家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  相似文献   

8.
在一场战役性报道中,一个媒体欲以响亮的声音影响舆论,必须打出高水平的精品力作。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精彩纷呈,佳作不断,11月14日播发了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了高潮。这篇文章,典型地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新华社在各条发稿线路中播发了公鉴《新华社实行新闻用户挑错奖励制度》,在各新闻用户中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媒体同行积极为新华社稿件挑错,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用户服务总值班室每天接收全国各地电话、电子邮件百余人次。经过及时处理,“改稿”明显减少,据8月22日至23日统计,发“改稿”仅9条。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周,新华社播发的《新华视点》栏目的多篇稿件,又有一些在中央媒体以及省市报纸登载。如2004年10月24日播发的《四中全会(决定)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被55家媒体采用;2004年9月27日《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105家媒体采用;10月31日《一国家级贫困县100多家机关单位近5000张吃喝白条》一稿,被全国上百家媒体采用;  相似文献   

11.
成飞 《新闻界》2002,(2):33-36
新华社播发的“新华视点”稿件《金钱炮制的弥天大谎———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调查日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全国有上百家报纸和新闻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当时沸沸扬扬的各种失实的消息为此灰飞烟灭,新华社在一个关键时刻的“出手”,以正视听,真正发挥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回忆这篇报道艰难的采写和播发过程,要归功于新华社记者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2001年7月27日中午,新华社广西分社有关领导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南丹县大厂矿区发生了严重透水事件,有200多人丧生。这个消息引起了分社的…  相似文献   

12.
说长道短     
在十四天开幕前,新华社记者写的《从代表构成看中共十四大》(新华社10月8日播发),“从代表构成”这个角度来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了有关十四大的背景材料。这篇报道虽然引用的是一些统计材料,由于角度选择得好,正是读者想知道的,因而读起来仍有新意。消息首先向读者介绍了总体概况:“据了解,十四大代表中,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3.
在十六大报道中,一些经过信息归纳、信息提炼的报道,构思巧妙,解读性强,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例如,11月10日,新华社播发新闻《90多个“新”字和16次掌声——代表评说江泽民同志大会报告》。记者敏锐地抓住了代表所作的统计,使新闻主题更突出,可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独家新闻《天津发现“东史郎日记案”证据》,是一篇由新华社总社和分社密切配合并获得理想宣传效果的稿件。稿件公开播发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8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法院判决东史郎败诉。消息传来,引起国内媒体和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愤慨。曾是日本侵华士兵的东史郎在日记里对南京大屠杀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南京高等法院前,“原上官  相似文献   

15.
说长道短     
“新闻眼”更亮了 4月12日新华社播发的《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赵紫阳总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作了一些重要修改》,是一篇熟悉读者心理,从对比中生发出来的新闻。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作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后;新华社等新闻单位报道了人大代表分组审议的情况,发了不少反映人民代表意见和建议的稿件。读者很想知道这些意见和建议被采纳的情况。这条消息抓住人民代表通过“七五”计划报告的时机,把已通过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运期间,新华社几名记者分别到民航、铁路、长途客运站等交通运输部门,与一线职工一起工作一天。他们有的做检票员,有的当机场安检员,有的则成了问询员。 1月21日起,新华社连续播发了《我当机场安检员》等一组报道,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北京一家媒体称这组报道“增加了报道的亲和力和可信度,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搭起了桥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舆论作用”。 这类报道就是体验式报道。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从11月8日起,《光明日报》正式推出十六大报道。从11月8日至17日,共刊发有关十六大的稿件270篇,其中新华社稿件76篇,自采稿件194篇;照片和图表247幅,其中新华社图片63幅,自采图片184幅;开辟专栏14个。同时,从11月1日至15日,《光明日报》共刊发特刊13期。  相似文献   

20.
我采写的《五河:城市贫民背不动豪华广场》经新华社播发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100多家媒体相继采用。新华网首页头条转载这篇稿件后,全国数百家网站纷纷转用,成为各大论坛热门话题,网民踊跃跟帖。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通讯被评为一等奖。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