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注重的不仅是身体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充实和愉悦,然而,大学生因和谐心灵失调导致自杀现象的沉重数字使斯托克代尔悖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前途充满信心,但仍请直面残酷现实的箴言告诉我们,在追求物质的拥有来充实空虚的灵魂的同时,不要遗忘构建和谐心灵。  相似文献   

2.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将理想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心灵和谐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土壤.当代大学生的心灵为物所困,失去应有的自由、和谐、完整,阻碍了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古代哲人庄子的心灵和谐思想对高校德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关注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为每个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将体育文化与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融合,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文化活动,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心灵更高尚,知识更丰富,并最终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合格的现代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人生哲学意义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生观。保持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是科学人生观的根本。就现实而言,身体与心灵的误解与误置,是人生意义迷失的根源之一;保持身心和谐,是人生意义得以持存和实现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教学,促进师生心灵的健康和谐.目前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种种不和谐的状况,因此明确和谐教学的内涵,提出和谐教学的行动策略,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赵金龙 《考试周刊》2012,(3):159-16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研究课外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开展的实际效果,提出了充实、完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心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教学,促进师生心灵的健康和谐。目前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种种不和谐的状况,因此明确和谐教学的内涵,提出和谐教学的行动策略,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大学生成长处于各种经济体制转换矛盾交织点上,处于利益调整与个人承受能力,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正确价值取向和金钱诱惑的矛盾中.本文在当代大学生心灵和谐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心灵不和谐表现及成因,有针对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灵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1.
高曦 《文教资料》2009,(17):231-233
老庄重身贵生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对于现代人心理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老庄的养生思想,加强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心理失衡时的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实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思敏 《教育探索》2008,(9):122-123
全球化境遇中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影响大学生的心灵和谐。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适应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寻求一种应对价值观世界中的“多元性”的教育理念:在多元文化的统一中把握机遇,并用和谐的方式解决多元中矛盾的理念;追求和谐,却不放弃在斗争中强化主流的理念。要秉持适应大学生心灵世界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找寻高校德育课程改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我和谐是指大学生通过积极调节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拥有健康充实的身心状态、充满动力的学习状态、诚信友爱的人际状态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弱,发展不均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理念高于现实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强调作为心灵主体的能力。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有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要通过树立和谐意识、建立和谐氛围、创造和谐条件,帮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向上,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做生活的强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的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重要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种种问题,身心能否达到有机的协调,最重要的是否有和谐的心灵,如果忽视了对他们心灵的关照,大学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阐述在"两课"教学中实施的一些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透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爱德华·代尔的名作《我的心灵即我的王国》中拥抱心灵的精神生态思想,以引导人们在物欲横流、名利至上的社会中构建一个快乐本我、现实自我与德性超我、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的心灵王国.  相似文献   

19.
楚恒体 《小学教学参考》2011,(1):104-105,108
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的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重要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种种问题,身心能否达到有机的协调,最重要的是否有和谐的心灵,如果忽视了对他们心灵的关照,大学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阐述在"两课"教学中实施的一些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们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理念高于现实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强调作为心灵主体的能力。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理念高于行动,哲学思考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