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始终将道德教育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提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他从实际出发,对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阐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既有层次性又有全面性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并提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不仅提出了自然人性论和个性说的伦理思想,同时,他的理论体系中还蕴含了很有价值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他论证了道德教育的尊重个性,维护“童心”的人性论基础,提出了培育自立人格的道德教育目标和“任物情”的道德教育原则,集中体现了对个性解放的核心价值追求,其道德教育思想对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现实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伦和理学家,在他一生长达几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文章通过时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概括、阐释和评析,探讨了其时我国现实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开始,剖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分析时下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从理论上探索“自律”教育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实践中尝试“自律”教育的过程,从“自律”与“他律”的辩证转化中,着重人的价值的尊重以及提升人们心中的“向善性”,使道德教育自觉地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5.
基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以完成幼年时期的人格结构发展上从本我发展到整体的自我和超我的层次。任何不能转换为自律的道德的道德他律,都无法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以往的基础道德教育多停留在说教等他律的浅层次上,严重忽视了在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试图简要勾勒出利益动机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的依据,以证明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威指出,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的培养,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职责。学校生活应依据道德教育的原理——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使儿童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有效组织起来,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杜威批判了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等同于某些特殊美德的培养、把道德教育的手段等同于直接道德教学与训练的观念和做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德育批判对于我国扩展对学校道德教育目的与手段的理解、提高德育实效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的道德教育思想包括道德起源论、道德教化论、道德教育原则和道德教育方法等方面。在道德起源方面,他提出了“善恶皆后起”的道德起源论;在道德教化方面,他主张以德治为中心,进行道德教化;在道德教育原则方面,他确立了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提倡学以致用、提倡实事求是和主张平等育人等原则;在道德教育方法方面,他形成了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自我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和意志锻炼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是可以在他成年以后再弥补的,而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却是要在未成年的时候养成的。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且不可忽视。然而,纵观当前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较多的教育误区,如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定位欠佳,学校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学校道德教育的结果与行为严重脱离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分析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博克在对美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道德教育是高等院校重要的责任。他提倡新的道德教育课程,重视环境对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并指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发挥美育“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具有“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通过美育可以美化人的情感,使外在的“他律”(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律”(自觉的命令),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以美引善”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应充分发挥美育“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